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3)
2023(9417)
2022(7405)
2021(6701)
2020(5015)
2019(11541)
2018(11083)
2017(20646)
2016(11013)
2015(12371)
2014(12124)
2013(11867)
2012(10828)
2011(9862)
2010(9690)
2009(8916)
2008(8639)
2007(7270)
2006(6624)
2005(6172)
作者
(31277)
(26391)
(26180)
(24956)
(16847)
(12472)
(11844)
(10206)
(10190)
(9189)
(8935)
(8768)
(8429)
(8399)
(8257)
(8252)
(7858)
(7568)
(7474)
(7272)
(6524)
(6357)
(6252)
(5933)
(5922)
(5872)
(5667)
(5469)
(5251)
(5226)
学科
(56047)
经济(55999)
管理(26927)
(23360)
中国(21781)
方法(20120)
数学(18477)
数学方法(18375)
(15846)
企业(15846)
(14456)
地方(12600)
(11199)
贸易(11191)
环境(11188)
业经(11129)
(10908)
(10201)
农业(9568)
(9513)
(8773)
(8676)
(8106)
银行(8098)
(8022)
金融(8021)
(7908)
城市(7859)
发展(7571)
(7561)
机构
大学(162033)
学院(159323)
(77308)
经济(75972)
研究(64217)
管理(57212)
理学(49281)
理学院(48584)
中国(48511)
管理学(47829)
管理学院(47542)
科学(37017)
(35855)
(31270)
(31251)
研究所(28779)
中心(27337)
经济学(26392)
财经(25729)
(24852)
经济学院(23887)
(23835)
(23775)
北京(22928)
(22276)
师范(22119)
(21522)
业大(21467)
科学院(20029)
农业(19502)
基金
项目(111430)
科学(90348)
基金(85560)
研究(79775)
(75603)
国家(75134)
科学基金(64728)
社会(56573)
社会科(53987)
社会科学(53974)
基金项目(45046)
自然(39708)
(39308)
自然科(38887)
自然科学(38879)
自然科学基金(38171)
(34619)
教育(34524)
资助(33579)
编号(28218)
国家社会(26010)
(25666)
重点(25586)
(25436)
中国(24072)
(22523)
成果(22191)
教育部(21927)
发展(21472)
创新(21462)
期刊
(82212)
经济(82212)
研究(53165)
中国(30934)
科学(24198)
学报(23672)
(23026)
(20972)
管理(20826)
大学(18273)
学学(17231)
农业(16204)
经济研究(15107)
(14449)
金融(14449)
财经(12957)
问题(12956)
教育(12363)
技术(11569)
(11405)
业经(11092)
(11033)
世界(10591)
国际(10033)
(9997)
资源(8818)
城市(8345)
(7981)
现代(7964)
统计(7882)
共检索到238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穆学英  陈延斌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凯  任建兰  穆学英  陈延斌  
通过建立绿色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测度了2015年中国289个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绿色化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地级以上城市绿色化水平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趋势,从高到低的衰减速度呈现由快减慢再加快的趋势;绿色化呈现弱水平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三个,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季永月  张丽君  秦耀辰  陈吉龙  吴胜军  
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杜宾模型(SDM)等方法,分析了2003—2016年我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发展对其影响,结果发现:①2003—2016年城市绿色发展呈现稳进上升的趋势,社会进步逐渐取代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主力军;空间分布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绿色发展水平较高,黑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则相对较低。②由于西部生态文明水平发展迅猛,而中部出现经济、社会、生态不协调发展状态,城市绿色发展水平从"东部>中部>西部"逐渐演变为"东部>西部>中部"。③城市绿色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低值聚集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锁定。④整体上"四化"发展对绿色发展皆起促进作用,其中信息化影响最为显著,工业化次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梁流涛  雍雅君  袁晨光  
研究目的:探寻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内涵,揭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方法:SBM模型、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结果:2016年全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整体偏低,优化提升空间较大;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其差异主要由省内差异引起;城市土地绿色利用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状态可以分为4种:高值集聚区(东部沿海地区)、高值异质区域(晋蒙、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低值异质区域(湘鄂以及两广地区)、低值集聚区(陕甘云川贵和中部地区)。研究结论:应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土地利用当中,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社会"的耦合,并因地制宜的采取差别化的管理措施,促进不同区域的城市协同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炳伟  雒占福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本文基于2003-2012年我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评价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并结合ESDA-Arc GIS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东中西部差异明显,城镇化均值表现为东部>全国>中部>西部,增长幅度表现为西部>全国>东部>中部;(2)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变化规律;(3)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β收敛,在增加空间因素后,城镇化水平的绝对收敛速度明显加快,稳健性也大大提高,从条件β收敛分析来看,人均GDP和非农人口比重2个因素是促进我国各区域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经济增长与市民化的空间联动是实现中国城镇化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炳伟  雒占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常青  李磊  卫平  
运用永续盘存法,对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各城市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城市普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基于省会城市计算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产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的资本产出效率在不断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比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产出效率劣势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测算了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本存量,重点修正了部分地级市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统计误差,保证了数据前后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常青  李磊  卫平  
运用永续盘存法,对2001-2014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总体上我国各城市资本存量增速较快,其中广西、贵州、内蒙古、山西等内陆省份的城市普遍有更高的增长速度;基于省会城市计算的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资本—产出比均呈现上升趋势,整体的资本产出效率在不断下降;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资本—产出比差距不断扩大,资本产出效率劣势明显。与以往研究相比,测算了在全市范围内的资本存量,重点修正了部分地级市因行政区划调整而导致的统计误差,保证了数据前后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姜坤  赵良仕  
绿色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对传统水资源效率研究的基础上,论文界定了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概念与内涵。基于数据包络技术,进行水资源绿色效率测度,将其与传统的水资源经济效率、环境效率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ESDA方法进行空间格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社会维度效应对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改进有积极作用;3种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水资源环境效率波动最大,水资源绿色效率次之,水资源经济效率稳定性最好;水资源绿色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密切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的水资源绿色效率高,但是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丁玉龙  
以2003—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显示:城市规模、城市规模的平方以及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正空间自相关性。城市规模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位于倒"U"型曲线左侧。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东部地区倒"U"型曲线顶点处的城市规模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空间效应分解表明,城市规模与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也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在现阶段,城市规模对相邻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晔   陈奕延   李群  
文章利用S-型云模型评价方法和全局SBM超效率模型,从水平与效率双维视角测度中国19个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并揭示其绿色发展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8年中国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大多数城市群得分的增幅在后期明显放缓;反之,大部分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效率值未明显变化,甚至有少数出现了下降态势。综合来看,只有5个城市群实现了“高水平-高效率”发展模式,其余城市群均属于“高水平-低效率”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杠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1)金融杠杆总体上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2)金融杠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等机制促进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且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34.13%和8.35%。(3)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对我国不同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对东北地区的绿色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金融杠杆对64个低碳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221个非低碳试点城市。最后提出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施本植  许宁  刘明  邓铭  
利用2004—2015年中国24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金融集聚能够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具体体现在增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实现节能减排三种渠道;当金融集聚水平跨越不同门槛时,金融集聚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会发生变化,从全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情况来看,金融集聚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存在U形非线性关系,而在东部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提升作用逐步递减的非线性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钱龙  
本文利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4年至2015年工业层面数据,借鉴生态效率和生产效率概念使用VRS_DEA模型分别测度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继而运用耦合度公式将绿色效率和经济效率耦合成绿色经济效率,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中国城市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均较低,其中经济效率大于绿色效率,重"金山银山"轻"绿水青山",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拥有较高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大城市相对小城市具有更强的绿色效率与经济效率双重优势;第二,绿色经济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存在改善迹象和提高趋势,大城市以及位于发达地区城市相对小城市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具有较高的绿色经济效率;第三,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通道,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信息化、经济集聚和技术进步有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尚未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则阻碍了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第四,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表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需要加强联防联控和区域协同治理统筹解决绿色发展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