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74)
2023(14396)
2022(12716)
2021(12275)
2020(10332)
2019(24417)
2018(24249)
2017(46983)
2016(25633)
2015(29434)
2014(29685)
2013(29837)
2012(27628)
2011(25164)
2010(24982)
2009(23155)
2008(22872)
2007(20086)
2006(17268)
2005(15320)
作者
(75441)
(63035)
(62615)
(59767)
(40078)
(30101)
(28629)
(24813)
(23809)
(22385)
(21337)
(21270)
(19972)
(19797)
(19479)
(19411)
(19214)
(18698)
(17977)
(17862)
(15699)
(15470)
(15125)
(14185)
(14119)
(13974)
(13956)
(13883)
(12663)
(12487)
学科
(108811)
经济(108699)
管理(70977)
(68220)
(55271)
企业(55271)
方法(53047)
数学(46691)
数学方法(46259)
中国(29292)
(28884)
(25896)
(23910)
(21857)
贸易(21849)
业经(21830)
(21266)
地方(20663)
农业(19193)
(18470)
(17502)
环境(16785)
理论(16382)
(16149)
财务(16078)
财务管理(16042)
(15712)
银行(15660)
技术(15177)
企业财务(15155)
机构
大学(376869)
学院(372267)
(153948)
经济(150717)
管理(147362)
研究(128197)
理学(127955)
理学院(126498)
管理学(124411)
管理学院(123748)
中国(95665)
(80840)
科学(80239)
(67198)
(65550)
(62332)
研究所(60177)
中心(57551)
业大(56770)
财经(54782)
(52386)
北京(51730)
(49869)
(49372)
农业(49297)
师范(48932)
经济学(46866)
(45796)
(42669)
经济学院(42454)
基金
项目(253356)
科学(197980)
基金(184249)
研究(184102)
(160664)
国家(159386)
科学基金(135558)
社会(115048)
社会科(108989)
社会科学(108956)
基金项目(98222)
(96836)
自然(88442)
自然科(86339)
自然科学(86313)
自然科学基金(84779)
教育(84008)
(82323)
资助(76856)
编号(75123)
成果(61339)
(56925)
重点(56537)
(53981)
(51732)
课题(51136)
科研(48764)
教育部(48516)
创新(48363)
大学(47625)
期刊
(163710)
经济(163710)
研究(108659)
中国(66482)
学报(60718)
(56043)
科学(55494)
管理(50609)
(49843)
大学(44960)
学学(41853)
农业(39142)
教育(37900)
技术(31075)
(29241)
金融(29241)
经济研究(26748)
财经(26204)
业经(25697)
(22331)
问题(21920)
图书(21691)
(21109)
技术经济(18887)
理论(18277)
(18054)
科技(17324)
资源(17173)
(17134)
实践(16586)
共检索到536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萌萌   龚胜生  
地理学研究可持续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该文依托CNKI数据库、读秀资源库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限定主题词为“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性”,采用CiteSpace软件对1994—2021年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核心力量、重点区域与重要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过程可分为快速兴起(1994—2001年)、稳定发展(2002—2011年)和整固深化(2012—2021年)三个阶段。2)中国开展“可持续”研究的地理学者多达624位,主要是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研究机构多达258个,主要是中国科学院所属地理单位,机构间合作具有空间邻近性,机构空间分布具有东、中、西梯度分异性;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对象区域以地方行政区域为主,服务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特色鲜明。3)中国地理学者“可持续”研究的重点领域有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伦理、消除贫困与可持续生计、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农村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等。4)未来中国地理学者的“可持续”研究应在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拓展、可持续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明星  樊杰  金凤君  
2016年6月28日,"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2016年学术年会暨首届青年学者论坛"在北京召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贺灿飞教授以及重点实验室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会议,樊杰研究员作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实验室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也指出了提升的方向。9位青年学者围绕各自研究方向作了学术报告,重点围绕空间结构、企业区位、演化经济地理、知识流动、旅游乡村聚落、传统工业区转型、城镇化、土地非农化、大数据与城市发展模拟等展开。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蓬勃发展,当前面临着重要机遇,青年地理学者应充满感恩和激情,脚踏实地,认识国情,夯实基础,增强国际化视野,探索前沿技术方法,加强不同单位间的学术交流,主动承接历史责任、敢于担当,在前辈地理学家所创立的学科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实现新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铸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关于段义孚先生理论意涵的发言,若是提供给《旅游学刊》发表,可以凸显定位空间的地方感建构与异地之行逐渐普遍化,因移动造就两点间的延伸性空间,以及两个不同性质空间的全球并置。由神圣安全维护的地方感,到补偿日常生活中集体消费不足,再到时空压缩下网红打卡符号,是旅游研究潜藏的空间知觉与结构转变的社会与历史过程。尤其,联系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理论贡献与在新自由主义霸权下的当前处境,更能凸显段先生的理论意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小鹏  程静  赵小勇  苗红  魏静宜  曾端  马存霞  
中国2020年减贫转向后相对贫困将贯穿于现代化全过程,减贫的可持续性面临着巨大挑战。论文在梳理中国贫困地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发展地理学视角阐述了可持续减贫的内涵、尺度分析模式、对象划分、评价监测,以及路径设计和发展干预。主要结论为:①可持续减贫是在建立家庭和地方发展潜力与动力基础上的持续减少贫困,并缩小发展差距的思想和实践范式;②可持续减贫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尺度分析模式,研究减贫的尺度转换过程,反映减贫要素和决策实施在空间的尺度解构和重构;③可持续减贫对象分为绝对贫困家庭、相对贫困家庭、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乡(镇)和相对贫困县,并提出了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④运用"五维地理资本指数"和欧氏空间距离,分析县域可持续减贫成效与区域收敛性;⑤可持续减贫通过地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空间整合,推动区域贫困治理由传统模式向高质量发展转型;⑥可持续减贫突出以地方为主的"内源—外源"融合的发展干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П.李多夫  Е.М.尼科拉耶夫斯卡婭  楊郁華  
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向整个科学界提出了许多崭新的任务。因而,必须重新考虑综合地理考察的方向和方法论,使综合地理考察奉行这个方针:不仅要研究现象(客体),还要研究种种过程。地理学者的任务,除了要对现象的空间分布状况,加以描述(确认)以外,还应该阐明个别现象以及整个自然综合体的发展途径与泉源。要达到这个要求,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对于处在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种种过程本身,以及对于这些过程的发展结果,不仅要研究出它们的性质上的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  
《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和《自然资源学报》是我国地理学研究 4大权威性核心期刊。本文全面回顾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4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从综述、旅游地、旅游资源与开发、旅游景观、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旅游环境与生态旅游以及理论与方法研究等7大方面进行了阐述 ,对 4种期刊进行了载文数量的时间分布、载文作者的地域分布、论文作者单位、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统计分析 ,并总结了 4种期刊关于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成功经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秋云  韩国圣  张爱平  徐虹  
文章选取1979~2012年发表在国内11种地理类和3种旅游类期刊上的6785篇旅游地理类文献的题录信息,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外部形式特征进行统计,在对文献产出时间分布分析时对学科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文章采用共词分析法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软件绘制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知识网络图,结合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得出学科知识网络的六大研究主题结构;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分析总结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研究案例地选择规律,并对研究方法进行概括性总结。通过研究各阶段知识网络、高频关键词揭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阶段性演进特征即在传承与深化中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红罡  刘方方  普涵艺  
旅游地理学不仅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研究成果在旅游学科内也得到广泛的承认。近年来,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但与地理学之间的互动却在逐渐减少。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旅游地理学与地理学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以国际地理期刊以及旅游地理期刊中的旅游地理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期刊中文献的研究热点、趋势以及文献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对国际旅游地理学者研究的分析来补充说明。结果发现,国际旅游地理研究中的英、美双中心格局逐渐形成;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独立性不断加强,地理中的旅游研究与旅游地理关注的话题趋向不同;旅游地理学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与地理学的关系弱化。文章呼吁旅游地理学者应该增加在综合地理类的期刊投稿,同时也呼吁综合地理类的期刊以更开放的心态接受旅游地理稿件,从而提高地理学在社会领域的知识溢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自创刊至2009年底所刊载的城市地理学相关论文共523篇为数据源,对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论文数量、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作者单位等方面归纳了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动态特征,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估算了核心作者群及其论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视角由侧重宏观逐步转变为宏微观并重,使用数量方法的研究明显增多,基于案例分析的实证研究逐渐成为主流。在研究主题上,城市化、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成为研究热点;在作者群变化上,核心作者人数及其论文篇数增加但比重下降,说明中国城市地理学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本文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呼吁中国城市地理学注重研究规范的引导和核心作者的培育,以利于学科持久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鞠建东  陈骁  
近年来由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人们得以建立多地区异质性企业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产品、要素以及技术在地区间的流动摩擦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现实数据做出更准确的量化估计,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方向:新新经济地理学。本文通过梳理发现,新新经济地理学相关文献基本是在Eaton和Kortum(2002)多地区模型的生产和市场结构两个设定基础上进行延展,从而与生产网络、市场结构、全球价值链、人口流动、空间规划、搜寻摩擦以及动态决策等领域产生联系,拓宽了经济运行的解释渠道和政策制定的工具空间。我们试图归纳出新新经济地理学在各方向的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咪咪   党宁   夏娟   吴必虎  
<正>中国旅游地理学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门吸收了地理学理论、观点与方法,聚焦多元化旅游现象的人文地理学综合性分支学科。目前,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成果,逐步实现了从照搬西方理论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全过程。一方面,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明明  陈季  
文章搜集整理、分析总结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区域认知素养的研究现状,从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解析、区域认知素养策略研究、区域认知水平的考察评价、区域认知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及区域认知与技术手段相结合五个方面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区域认知"的发展与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现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汤佩  陶伟  丁传标  程明洋  
为了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动人口与城镇化的相互影响,对1998年以来国际人文地理学期刊所刊载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归纳出西方人文地理学中有关"家"研究的两个层面:一是家的两重性,即作为物质与想象的家,包括跨界移民和家的重构、特定家屋空间和家的互动、家庭物质文化和家的内在联系;二是家、身份与权力,包括家和身份、家和权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国内地理学对"家"的研究现状,认为国内需借鉴西方已有成果。西方文献的立足点和研究的起点基本上是个体的家,而在中国,个人隐藏于家中,家成为个人身份外在化的符号,家内的人与物都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淳  
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利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和Web of SCIeNCe为统计数据源,以1981到2014年间可持续农业研究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年代分布、被引频次、研究机构、基金资助级别等方面统计分析,以揭示国内外可持续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园  蒋轩  王铮  
区域性贫困是我国突出的发展难题,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在地理学基础上可能存在着结构性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根据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指标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法建模计算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剖析了我国区域性贫困形成的层次性原因。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信息化水平更多制约了当前中国东部山区,如大别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的发展;中部山区如罗霄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主要受交通-经济区位落后及部分自然禀赋欠缺的影响较大;西部山区如西藏区、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滇西边境山区的首要致贫因素还是集中在自然禀赋方面,但具体成因各异。最后,针对不同地理成因引发的贫困,文中讨论了相关的政策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