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99)
2023(18783)
2022(15995)
2021(15216)
2020(12409)
2019(28642)
2018(28479)
2017(52710)
2016(29259)
2015(33227)
2014(33495)
2013(32732)
2012(30639)
2011(27787)
2010(28111)
2009(25635)
2008(25249)
2007(22174)
2006(19902)
2005(18164)
作者
(83362)
(69105)
(68727)
(65659)
(44350)
(33042)
(31465)
(27060)
(26466)
(25103)
(23589)
(23392)
(22269)
(22048)
(21672)
(21313)
(20523)
(20158)
(19732)
(19706)
(17615)
(17086)
(16573)
(15947)
(15596)
(15458)
(15269)
(15220)
(13998)
(13687)
学科
(129769)
经济(129641)
管理(80955)
(73749)
(59768)
企业(59768)
方法(50005)
数学(43342)
数学方法(42896)
中国(41323)
(36109)
(32084)
地方(31978)
(27774)
业经(27230)
教育(23745)
(23641)
(22887)
贸易(22868)
(22129)
农业(21430)
理论(21229)
(19711)
银行(19665)
环境(19068)
(18996)
金融(18995)
(18900)
(18535)
(18441)
机构
大学(417167)
学院(411726)
(171500)
经济(167857)
管理(153501)
研究(151718)
理学(131450)
理学院(129805)
管理学(127623)
管理学院(126858)
中国(111444)
(91761)
科学(90797)
(82967)
(77522)
研究所(70046)
中心(65946)
(63012)
财经(62831)
(62451)
师范(61982)
(61793)
北京(59847)
(57160)
业大(56373)
(54641)
经济学(52699)
师范大学(50638)
(49480)
农业(48806)
基金
项目(270085)
科学(213304)
研究(203526)
基金(194050)
(168466)
国家(166964)
科学基金(142097)
社会(128368)
社会科(121552)
社会科学(121521)
(104299)
基金项目(101657)
教育(97484)
(89318)
自然(89136)
自然科(87058)
自然科学(87039)
自然科学基金(85473)
编号(83094)
资助(80287)
成果(70457)
重点(61824)
(61477)
(61363)
课题(60517)
(55679)
教育部(53192)
国家社会(52530)
创新(51844)
大学(51017)
期刊
(197705)
经济(197705)
研究(138504)
中国(92928)
教育(67840)
(64633)
学报(61987)
管理(58501)
科学(58222)
(57424)
大学(47745)
学学(43723)
农业(40203)
技术(38167)
(37314)
金融(37314)
经济研究(32868)
财经(31732)
业经(29553)
(27353)
问题(25180)
(21539)
(21047)
图书(20959)
技术经济(20558)
世界(19861)
国际(18726)
理论(18389)
科技(18263)
(18240)
共检索到644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龙  文炳勋  文倩雅  
文章以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权法测算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被中部赶超。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小幅上升,但增速趋缓,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速较快,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滑明显。(2)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上以失调型为主。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从时间上看,2009—2019年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大部分区域在研究期内呈现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均衡发展趋势有所显现。(3)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水平一直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2009—2019年高—高集聚区有所增加,低—低集聚区有所减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龙  文炳勋  文倩雅  
文章以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权法测算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被中部赶超。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小幅上升,但增速趋缓,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速较快,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滑明显。(2)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上以失调型为主。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从时间上看,2009—2019年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大部分区域在研究期内呈现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均衡发展趋势有所显现。(3)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水平一直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2009—2019年高—高集聚区有所增加,低—低集聚区有所减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光明  杨芸瑞  桂青青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发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把握好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7—2019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科技创新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状况与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态势,沿海协调度等级高于内陆。空间关联格局中,“高高”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要提高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应充分挖掘协调发展的实质,加强跨区合作,提升整体协调发展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蕾  
文章构建包含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数字网络应用、数字科研支撑共四个维度的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各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内部的四个维度在不同省份表现悬殊。耦合协调分析发现,流域内各省份数字经济四个维度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但协调性较差,属于数字科研支撑滞后型失调。因此,各省份要积极建立数字经济区域合作平台和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加强流域数字经济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哈拜提·帕热提  左停  周宁  
构建由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各子系统指标的权重以及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在1990—2014年间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系统中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的权重高于经济结构;城镇化系统中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权重明显高于产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1990—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关系经历了从低度耦合到中度耦合再到高度耦合3个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雷  张华  
运用DEA模型、熵值法和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效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度,并对其耦合关系进行了时空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理论初探,提出了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总体上山东省城市化综合效率保持稳定,但需要增加投入水平来改善DEA有效的城市数量过少、规模报酬递增类型的城市过多的局面。2山东省经济发展经历了缓慢上升—急剧上升—稳定上升3个阶段,其区域差异大且差异性格局持续存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集中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与济南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市集中于鲁南、鲁西地区。3山东省各地市耦合类型以中度耦合类型和高度耦合类型为主,低度耦合类型、中度耦合类型、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空间集中性和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的稳定性,而较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对高度耦合类型的城市有很强的依附性。4城市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动态耦合关系,目前山东省处于呈倒"U"型分布的左侧发展阶段,城市化效率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发展,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也能提高城市化效率并实现两者的最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雁琴  陈静  邱康权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2009—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旅游业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评价,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对五大维度的互动协调状态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布格局,五大维度中共享和绿色维度发展水平普遍较高,而协调和创新更具发展潜力;省份层面,从东到西五大维度发展实力表现为集中—分散—较分散的降低态势,五大维度发展潜力为逐渐扩散的增大趋势;五大维度耦合协调水平不断升高,从2009年的低水平失调状态升级为2019年的初步协调状态;Dagum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区域间差距是省域旅游业五大维度耦合协调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且总体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宋美喆  胡宗义  
基于1997—2015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可测度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探究其时空动态特征,进一步通过构建个体时间双固定的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SDPDM)可实证检验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处于基本协调发展状态。影响因素检验表明,随着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财政竞争对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负向影响会逐渐减弱,并转为正向影响,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均对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玉敬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时空演化规律,并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关键障碍因素。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就空间差异而言,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表现为“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就时间演变而言,各省份主要呈现“橄榄球”型耦合分布状态。就障碍因素而言,产业兴旺为影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赛特   刘鹏飞   李菲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空间角度实证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并通过SPSS多元回归探索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地区最高、中部与东北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格局。影响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研发人员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其中,研发人员及科研经费投入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彭新一  王春梅  
为探讨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联系,以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面板数据为例,建立两者耦合协调模型,并从时空上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上,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截至2014年年底,北京率先进入优质协调,区域整体跨越5个等级;在空间上,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中西部,西部地区处于劣势。随后通过SPSS22.0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不同地区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佳雯  郭彬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重要主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本文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时基于地理邻近视角探析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耦合协调度且时间上持续上升,空间上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此外,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自相关关系,不同聚集区在时空演变中表现出一定的收缩和扩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海强  黄嘉睿  黄佳慧  甘楠  
文章通过收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宏微观数据,采用改进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构建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灰色预测类模型研究三系统的时空演进规律。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碳环境治理的综合评价指数与子系统指数大致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具有同向性;对于三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从空间角度看,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格局;从时间角度看,全国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上升趋势,2015—2016年的增幅较大,2019—2020年处于震荡状态;三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性增强;全国耦合协调水平在未来5年呈平稳增长趋势,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同全国保持一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资程  于小兵  吴雪婧  
文章采用熵值法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并进一步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探究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整体来看,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东部地区相对强势,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大多数省份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2)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源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农村消费水平也对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本省份的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集聚效应,同时也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不同省份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