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69)
2023(14367)
2022(12312)
2021(11983)
2020(10012)
2019(23149)
2018(22594)
2017(43546)
2016(23495)
2015(26519)
2014(26275)
2013(25967)
2012(23858)
2011(21100)
2010(21049)
2009(19258)
2008(18790)
2007(15927)
2006(13615)
2005(11902)
作者
(63645)
(52765)
(52445)
(50195)
(33731)
(24988)
(23895)
(20930)
(19967)
(18764)
(17840)
(17813)
(16718)
(16420)
(16354)
(16086)
(15817)
(15449)
(15033)
(15010)
(12984)
(12894)
(12522)
(11929)
(11755)
(11698)
(11578)
(11412)
(10492)
(10439)
学科
(90978)
经济(90864)
管理(72810)
(65116)
(55032)
企业(55032)
方法(42446)
数学(37086)
(36871)
数学方法(36730)
中国(27752)
(23894)
业经(19548)
(19493)
财务(19431)
财务管理(19367)
(18710)
(18653)
企业财务(18480)
(18081)
贸易(18072)
地方(18062)
(17666)
农业(15481)
财政(15245)
(14536)
理论(14321)
环境(14270)
(14254)
银行(14219)
机构
大学(326214)
学院(321386)
(135143)
经济(132573)
管理(129870)
理学(113202)
理学院(112018)
管理学(110434)
管理学院(109844)
研究(109282)
中国(82922)
(69713)
(68931)
科学(64859)
(53552)
财经(52461)
中心(48676)
研究所(48560)
(48065)
(45731)
业大(44301)
北京(44085)
(43691)
经济学(41854)
(41469)
师范(41165)
(39830)
财经大学(39402)
经济学院(37862)
农业(35583)
基金
项目(222507)
科学(176153)
研究(166087)
基金(164421)
(142213)
国家(141071)
科学基金(121776)
社会(106900)
社会科(101457)
社会科学(101432)
基金项目(87084)
(82613)
自然(77191)
自然科(75433)
自然科学(75418)
教育(75077)
自然科学基金(74081)
(70462)
资助(67471)
编号(66646)
成果(55121)
(50931)
重点(49199)
(46480)
(46297)
国家社会(44947)
课题(44817)
教育部(44430)
创新(43197)
人文(43027)
期刊
(142451)
经济(142451)
研究(100247)
中国(60347)
(57203)
学报(48384)
管理(46073)
科学(45059)
(41358)
大学(37330)
学学(34945)
教育(33240)
农业(29257)
(25985)
金融(25985)
财经(25898)
技术(24822)
经济研究(24457)
(22127)
业经(21393)
问题(18620)
图书(16796)
(15679)
理论(15469)
(15138)
技术经济(14808)
科技(14687)
世界(14567)
会计(14480)
(14368)
共检索到469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唐明  
在正式体制内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巨大缺口的压力背景下,地方政府面临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激烈的政府间竞争和政绩显示需要加剧财政收支缺口压力,这使得地方政府突破体制内预算约束的限制,"由上而下"地对"软预算约束"资源的攫取非正式财权(各种苛捐杂费、负债以及土地财政等),滋生出"逆向软预算约束"的体制外非正式财权的运行"潜规则"。从本质上看,中国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市场和私人部门两类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恶性循环综合作用的产物,而有效防止和化解这两类机会主义行为的综合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产生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婷  李祥云  
随着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的加剧导致了地方政府缺少相关的财务约束,忽视了盲目的投资所带来的过度负债。如何"硬"化预算软约束、缓解地方财政赤字压力是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预算软约束和政府投资冲动之间的关联性,并选取了2008-2017年的预算软约束资金的来源要素变量所对应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验证了各种变量对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原因,不同的预算软约束资金来源会给我国带来财政赤字问题。文章根据模型的估测结果,提出了硬化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缓解地方过度投资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明  
不规范的财政分权改革造成了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逆向软预算约束",而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带来的"驱赶效应",以及地方政府事实上具有获取体制外资源(非正式财权)的强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又强化了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机制。以地方政府"逆向软预算约束"为主要特点的现行财政分权体制,实际上已成为物业税税制改革的制约机制。因此,物业税税制改革的成功需要相关财政体制制度的深层次变革与完善,物业税改革任重道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谊英  
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偏好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建立一个由制度环境、政绩考核体制以及约束机制共同构成的解释分析框架。认为非正式财权偏好是地方政府为了突破预算限制,凭借公权力在其管辖范围内自主获取和支配公共财政体制外资金的行为。它是地方政府受制于财力不足现状,在面临行政主导的财政分权制度环境以及"唯GDP主义"的错误政绩观和预算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下的必然选择。要真正化解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偏好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从其形成根源出发,从法律层面优化调整财政分权制度环境,改革有关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从根本上构建解决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偏好问题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红生  张军  
基于最新的实证研究文献,本文使用中国1994—2004年度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系统广义矩方法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周期性政策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无论是基于全部政府支出,还是基于分类支出,中国地方政府都实行的是一种在衰退期比繁荣期更为积极的"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本文认为这种"扩张偏向的财政政策"就是中国式分权的治理模式和预算软约束相互作用的一个可以解释的结果。接着,本文利用两个政府竞争指标证实了上述假说。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姚震宇  
地方政府准公司化特征在当代中国随处可见。本文基于若干学者对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准公司化"特征是中央向地方分权改革的"副产品"。其演进遵循了一定的"经济学逻辑",即地方政府追求可支配财力最大化。它是特殊历史和制度背景下非典型性地方政府竞争的内生产物。地方政府"准公司化"业已产生日益严重的负面后果,即其内在的软预算约束产生的系列问题。本文籍此认为,中国地方政府"准公司化"特征是若干项改革破题的重要环节,正视而非回避中国地方政府的准公司化特征,才能使各项改革得以突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润喜  王群群  
在阐述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及转移支付联动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将地方非正式财权作为门槛变量,通过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2001-2014年间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门槛效应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的动态变化,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果呈现出较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水平较低时,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微弱甚至会产生抑制效果;当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水平逐步提高时,转移支付水平会逐步起到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而当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水平进一步提高时,转移支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效果又会逐步弱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润喜  王群群  
在阐述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及转移支付联动影响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将地方非正式财权作为门槛变量,通过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2001-2014年间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门槛效应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的动态变化,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果呈现出较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水平较低时,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微弱甚至会产生抑制效果;当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水平逐步提高时,转移支付水平会逐步起到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作用;而当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水平进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新  
在预算软约束的研究方向下,以土地财政为突破点,构建2009~2015年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出让(以此作为软约束的重要代理变量)、投资行为以及各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激励的面板数据,以研究晋升激励和投资冲动对于以土地出让金为主要内容的预算软约束的影响,从而分析目前土地财政的问题,并通过实证结果的展示来寻找土地财政和约束软化的解决路径。研究表明,晋升激励显著刺激土地财政的"热度",但投资冲动并没有如预期正向激励土地财政的发生,但考虑到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硬约束,它仍是一个重要的关注内容。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钱海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67%的速度增长了近30年。自上而下的分权以及由此导致的自下而上、自边缘至核心的帕累托改进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深层次原因(Laffond,etal.,1997)。其中,财政分权被认为居功至伟。林毅夫(2000)用1970—1993年的省级数据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勇  陈思霞  
财政预算缺乏有效约束导致地方政府普遍过度负债,如何"硬化"地方政府预算、调整地方政府支出的超额扩张是解决当前大规模债务的基础课题之一。本文借鉴BFI指数构建了中国省级财政预算约束指数,并分析了影响财政预算约束及预算约束调整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约束地方政府预算超额扩张;而分权导致的以经济增长为标尺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造成地方预算软约束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较差的制度环境更容易诱导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偏向性配置,从而加剧其在建设性领域中的投资冲动,降低了预算约束调整成功的可能性。在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的同时,着重改革分权框架下地方政府投资竞争的扭曲性制度激励,有利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曾莲  严秋斯  
研究目的:从土地财政在政府举债中的重要地位出发,研究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机制;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间的中介效应;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促进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对2008—2011年和2013—2015年的28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研究结果:土地财政与预算软约束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显著正相关;预算软约束在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和土地管理问题,必须严控土地资源的抵押转化,限制预算软约束;同时适当引入竞争性的土地交易机制,促进土地财政、土地金融的改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尚蒲  郑仲晖  罗必良  
预算软约束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土地要素和信贷资源构成预算软约束的资源基础。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对地方政府债务特征进行研究,可得出三点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可控,但财政资金的流动性堪忧。(2)地方政府债务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特征。高收入地区债务的绝对量大,负债集中在市、县两级政府;中低收入地区债务的相对规模高,负债集中在省、市两级政府。(3)各地负债的资源基础存在差异。高收入地区银行贷款的绝对量大,中低收入地区对土地出让、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要素市场发育、改革举债机制和理顺财税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