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11)
- 2023(17002)
- 2022(14568)
- 2021(13694)
- 2020(11628)
- 2019(26861)
- 2018(26175)
- 2017(50429)
- 2016(27467)
- 2015(30930)
- 2014(30443)
- 2013(30059)
- 2012(27438)
- 2011(24867)
- 2010(24791)
- 2009(22766)
- 2008(22016)
- 2007(19059)
- 2006(16397)
- 2005(14349)
- 学科
- 济(111929)
- 经济(111807)
- 管理(77093)
- 业(71777)
- 企(58466)
- 企业(58466)
- 方法(56090)
- 数学(50163)
- 数学方法(49449)
- 中国(30370)
- 农(28836)
- 财(28017)
- 学(23811)
- 业经(23187)
- 贸(22643)
- 贸易(22633)
- 易(22030)
- 地方(20374)
- 农业(19352)
- 制(18768)
- 理论(17399)
- 技术(17048)
- 环境(16874)
- 和(16371)
- 务(16208)
- 财务(16130)
- 财务管理(16095)
- 银(15902)
- 银行(15832)
- 融(15708)
- 机构
- 大学(393235)
- 学院(389719)
- 济(159189)
- 经济(156170)
- 管理(153609)
- 理学(134931)
- 理学院(133445)
- 研究(132849)
- 管理学(130877)
- 管理学院(130199)
- 中国(98183)
- 科学(84226)
- 京(83426)
- 财(70739)
- 农(68407)
- 所(67168)
- 业大(62431)
- 研究所(61938)
- 中心(59091)
- 财经(57711)
- 农业(54234)
- 江(53490)
- 经(52867)
- 北京(52642)
- 范(49508)
- 经济学(49048)
- 师范(48931)
- 院(47815)
- 经济学院(44487)
- 州(43445)
- 基金
- 项目(274751)
- 科学(215508)
- 基金(201336)
- 研究(193969)
- 家(178418)
- 国家(177030)
- 科学基金(151008)
- 社会(123613)
- 社会科(117393)
- 社会科学(117362)
- 基金项目(106046)
- 省(105246)
- 自然(100257)
- 自然科(98008)
- 自然科学(97981)
- 自然科学基金(96236)
- 划(89850)
- 教育(89494)
- 资助(84541)
- 编号(76473)
- 重点(61888)
- 成果(61161)
- 部(60910)
- 发(57516)
- 创(56884)
- 科研(53193)
- 创新(53184)
- 课题(52902)
- 教育部(52004)
- 国家社会(51740)
- 期刊
- 济(161850)
- 经济(161850)
- 研究(111398)
- 中国(69884)
- 学报(68485)
- 农(60669)
- 科学(60607)
- 管理(53898)
- 财(51761)
- 大学(51126)
- 学学(48469)
- 农业(42245)
- 教育(39800)
- 技术(31979)
- 融(30061)
- 金融(30061)
- 经济研究(28475)
- 财经(27914)
- 业经(25509)
- 经(23877)
- 业(22822)
- 问题(21124)
- 科技(19415)
- 统计(19171)
- 技术经济(18818)
- 图书(18724)
- 版(18674)
- 贸(18092)
- 业大(17811)
- 策(17581)
共检索到550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一、引言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0.99亿元,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69%,中国经济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法川
本文采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动态模型,从公共需求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规模发展趋势符合瓦格纳法则,同时满足对外经济的效率假说和补偿假说;城乡收入差距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民族多元化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间竞争效应或攀比效应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上期地方政府规模对本期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安岗 钱鑫 刘铭
本文采用辽宁省地级市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对地方政府规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具有负相关关系,这证明了瓦格纳法则在本文所选择的时间段内不能适用;失业率与地方政府规模的关系是确定的,但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规模有缩减的趋势;另外,本文无法验证财政分权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符合利维坦假说;外商直接投资与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公共服务需求与政府规模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本文对于研究政府规模扩张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军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地方政府 规模膨胀 实证分析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月梅 孙群力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贸易开放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全国各地区的政府规模显著正相关,即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地方政府规模随之扩大。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其政府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则显著正。即使是采用滞后的数据进行检验,贸易开放度与各地区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稳健的。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政府消费 地方政府规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采用Bar-ro和Karras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Barro规则”。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但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提供过度,最优政府规模为10%(±1%),比实际政府规模要小,且财政支出及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相应的政府规模显著负相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齐鸣 王彪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我国26个省级地方政府1978~2008年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部地区的政府财政支出效率平均好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2)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但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呈逐年下降趋势;(3)财政自主性、人均GDP、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口密度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成本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伟 吴晓华
运用逐步回归模型方法,探究影响地方政府环保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的数据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拟合度R2达0.806;同时得出地方财政收入、垃圾处理率、地区人口、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影响地方环保投资的主要因素,其中效应最显著的是地方财政收入。据此,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促进地方政府环保投资的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地方环保激励机制以及加大中央财力支持可以缓解地方政府投资压力;多元环保投资体制建设可以为地方政府环保投资不足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刚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各界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而近期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合理。事实上,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显现,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债务负担 风险化解 债务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锋 段然 何晓玲
文章基于2013年我国审计署和各省市审计厅公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分析了我国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并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政府性债务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在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度递减特征,区域不平衡性程度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减;省域层面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最高的是江苏,最低是宁夏,省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着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模式;国民生产总值、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黄世润
基于理论分析和典型事实,并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地方政府的竞争形式、所处的转移支付地位、应对财政压力的态度、土地财政水平、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区域差异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政策、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转移支付 区域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兵 陈少林 乔晶
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基于系统GMM方法和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对地方政府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总量支出具有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和空间上的策略模仿特征;各财政细分科目支出的路径依赖特征明显,空间策略互动特征各异。人均收入的增加引起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缩减,财政分权导致的政府竞争推动支出规模的扩大,"瓦格纳"法则和"利维坦"假说在中国均不成立。贸易开放能够促进政府效率的改善,有利于抑制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但贸易开放存在滞后的补偿效应,会导致未来政府支出规模和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政府规模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