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5)
- 2023(12433)
- 2022(10695)
- 2021(9913)
- 2020(8016)
- 2019(18291)
- 2018(17947)
- 2017(34038)
- 2016(18372)
- 2015(20767)
- 2014(20525)
- 2013(20254)
- 2012(19334)
- 2011(17946)
- 2010(18177)
- 2009(16834)
- 2008(16792)
- 2007(15062)
- 2006(13634)
- 2005(12946)
- 学科
- 济(82384)
- 经济(82258)
- 管理(56926)
- 业(50214)
- 企(39686)
- 企业(39686)
- 中国(29024)
- 方法(27572)
- 数学(23819)
- 数学方法(23683)
- 财(23217)
- 农(23203)
- 地方(21294)
- 制(21074)
- 业经(19116)
- 贸(16912)
- 贸易(16894)
- 易(16431)
- 银(16322)
- 银行(16301)
- 行(15845)
- 融(15658)
- 金融(15656)
- 农业(15262)
- 体(14362)
- 环境(13735)
- 学(13646)
- 发(13260)
- 技术(12225)
- 地方经济(11446)
- 机构
- 大学(266362)
- 学院(264786)
- 济(121135)
- 经济(118934)
- 研究(99929)
- 管理(98364)
- 理学(83010)
- 理学院(82033)
- 管理学(81100)
- 管理学院(80566)
- 中国(78949)
- 财(60176)
- 京(58048)
- 科学(54937)
- 所(50245)
- 财经(45563)
- 研究所(44640)
- 中心(44240)
- 经(41490)
- 农(41190)
- 江(40789)
- 经济学(38592)
- 北京(37717)
- 院(35722)
- 范(35282)
- 师范(34962)
- 经济学院(34535)
- 财经大学(33723)
- 业大(33494)
- 州(32014)
- 基金
- 项目(167357)
- 科学(134095)
- 研究(126964)
- 基金(124127)
- 家(107144)
- 国家(106260)
- 科学基金(91063)
- 社会(84949)
- 社会科(80679)
- 社会科学(80664)
- 基金项目(64197)
- 省(62288)
- 教育(57462)
- 自然(54647)
- 自然科(53400)
- 自然科学(53387)
- 划(53155)
- 自然科学基金(52489)
- 资助(50573)
- 编号(49746)
- 成果(42799)
- 发(40863)
- 部(39393)
- 重点(38073)
- 制(36557)
- 国家社会(36502)
- 课题(35747)
- 创(34843)
- 教育部(34481)
- 发展(33789)
- 期刊
- 济(144825)
- 经济(144825)
- 研究(91079)
- 中国(63450)
- 财(46980)
- 管理(40238)
- 农(40098)
- 科学(36922)
- 学报(36845)
- 融(31206)
- 金融(31206)
- 教育(29950)
- 大学(29293)
- 学学(27325)
- 农业(27142)
- 财经(24053)
- 经济研究(24047)
- 业经(22257)
- 技术(21339)
- 经(20794)
- 问题(18857)
- 贸(16872)
- 世界(15913)
- 国际(15291)
- 业(14612)
- 技术经济(12701)
- 现代(12013)
- 经济问题(11826)
- 坛(11807)
- 论坛(11807)
共检索到430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蕾
5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持续的增长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4%。中国经济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速上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增长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并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本文选取了政府行为激励模式这一角度,由此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之谜"。首先分析了自分权改革以来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随后指出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表明在后发展时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依靠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即政府职能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陆明涛
"把地方政府行为激励做对"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中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放入一个委托-代理模型进行考察,其中中央政府以追求经济产出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地方政府则以追求由奖惩系数加权的财政收入最大化为目标。现有的分权制度和分税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大力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行为激励,使地方政府有动力不断追求资本引进和积累,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变迁进程的推移,如何重塑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是中央政府面临的重要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中央政府要将培育人力资本和鼓励企业研发创新作为政策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蕾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快速增长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客观上讲,这种增长与地方政府一味追求GDP密切相关。在后发展时期,必须转变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赋予其更多的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激励机制 政府行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潘峰 西宝 王琳
针对环境规制中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构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给出了中央政府激励地方政府的最优契约形式,考察了最优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因素,着重分析了环境规制相关因素对最优激励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对经济增长的重视度、中央政府对环境质量的重视度、地方政府的风险偏好、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能力、经济增长方差、污染减排量方差、环境规制执行成本以及环境规制经济成本都会影响最优激励契约的确立。中央政府应根据自身对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结合地方政府的不同属性,确立或调整最优激励方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梁河 西宝
财政分权体制的建立,促使我国地方政府利用财政手段展开竞争,而集权性政治体制又使地方政府竞争问题更加复杂。本文利用我国23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方法考察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行为的特性及激励机制。研究发现,隶属于同一省份的城市在支出规模、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上皆存在显著的互补性策略互动,而隶属于不同省份的城市在各项财政支出上的策略互动相对较弱。此外,省级政府在支出规模和经济性支出上对辖区内市级政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在社会性支出项目上则未能起到强有力的带动作用。这一实证结果表明政绩考核及官员任免制度带来的政治激励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竞争的形成机制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孔善广
分税制后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与分税制前相比变化呈“反向剪刀状”,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逐渐减少,财力上移,但其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比例不断增大,造成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地方政府必然转向另一种约束激励机制扩大财源。其根本原因是现有财税体制存在问题并且相关制度存在缺陷,不能将所有矛头均指向地方政府,应从根本上改革体制上的缺陷。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丹
随着我国传统经济增长动力逐渐丧失,需求刺激已难解当前经济困局,经济发展面临第三次动力转型。为此,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明决策层对我国经济发展现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宇昕 余兴厚 汪亚美
能否有效地引导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偏好,将转移支付资金真正投向最能满足居民需要的重点民生领域,关键取决于转移支付制度是否具有激励效应。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受到天然的财政纵向失衡和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两大约束影响。为有效提高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率,激励地方政府在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程度的同时,又尽可能地避免对转移支付资金产生过度的依赖,致使其陷入软预算约束的"激励陷阱",就必须在转移支付的激励机制政策设计中嵌入应有的约束机制。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英东 刘涛
从理论上分析了在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同时,基于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民工市民化增长率、晋升激励和财政激励指标,采用静态OLS和动态GMM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晋升激励机制和财政激励机制不利于农民工市民化,财政激励会强化晋升激励对农民工市民化的阻碍作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还具有自我弱化的趋势。需要通过转变政府官员考核机制,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关系,健全地方政府的财力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动力机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黄德林 郭诗卉
任何行为的背后必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为基础的,完善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取得实质进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优化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的内在逻辑,得出了地方政府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资源配置的扭曲,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以及财政监管的失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正红 黄伟
转型深化时期的地方政府行为具有明显的"理性经济人"的特征。在耕地保护中建立清晰、明确、可预期、可实现的激励机制,对新时期促进地方政府有效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中央政府设定的耕地保护管理目标至关重要。当前,地方政府应构建既包含物质性激励层面(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等等),又包含非物质性激励层面(高权重耕地保护指标政绩评价体系、政治奖励,等等)的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尽快体现在现行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改革和完善中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佟健 宋小宁
利用职业生涯考虑模型,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在职业生涯的前期会选择努力工作,树立工作能力强的声誉;而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地方政府官员的能力已经被上级政府了解,晋升无望的地方政府官员没有了工作的动力。领导干部终身制会产生激励不足,而官员的任期制解决了地方政府官员努力不足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仲伟周 王军
本文在"我国特色的联邦主义"理论和"晋升锦标赛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在短期经济增长的激励下,地方政府倾向优先发展第二、三产业尤其是重工业,给能源效率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由于官员晋升考核指标看重经济发展水平,其他关于社会长期发展指标则被严重忽视,进一步造成能源效率的降低。论文最后提出了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能源效率 晋升激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