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9)
- 2023(15471)
- 2022(13193)
- 2021(12772)
- 2020(10655)
- 2019(25218)
- 2018(24722)
- 2017(47874)
- 2016(25498)
- 2015(28901)
- 2014(28544)
- 2013(28047)
- 2012(25690)
- 2011(23108)
- 2010(23329)
- 2009(21704)
- 2008(20210)
- 2007(17568)
- 2006(15329)
- 2005(13743)
- 学科
- 济(101683)
- 经济(101570)
- 管理(73246)
- 业(68119)
- 企(57328)
- 企业(57328)
- 方法(48911)
- 数学(43428)
- 数学方法(42745)
- 中国(34012)
- 融(29162)
- 金融(29160)
- 财(28324)
- 银(27843)
- 银行(27810)
- 行(26840)
- 农(25310)
- 制(22406)
- 业经(22124)
- 地方(20581)
- 贸(19994)
- 贸易(19976)
- 学(19827)
- 易(19536)
- 理论(17439)
- 务(16988)
- 农业(16947)
- 财务(16909)
- 财务管理(16868)
- 企业财务(16082)
- 机构
- 大学(353464)
- 学院(350422)
- 济(146374)
- 经济(143362)
- 管理(140949)
- 理学(122216)
- 理学院(120939)
- 管理学(118765)
- 管理学院(118144)
- 研究(117809)
- 中国(96581)
- 京(75357)
- 科学(70098)
- 财(68520)
- 所(57842)
- 中心(55182)
- 财经(54747)
- 研究所(52774)
- 农(50831)
- 经(50060)
- 业大(48764)
- 北京(48407)
- 江(48296)
- 经济学(45390)
- 范(44477)
- 师范(44109)
- 院(42791)
- 财经大学(41226)
- 经济学院(40990)
- 州(40274)
- 基金
- 项目(240282)
- 科学(189748)
- 研究(177055)
- 基金(176440)
- 家(152967)
- 国家(151765)
- 科学基金(131021)
- 社会(112681)
- 社会科(107071)
- 社会科学(107042)
- 基金项目(92768)
- 省(90771)
- 自然(84409)
- 自然科(82569)
- 自然科学(82554)
- 教育(81384)
- 自然科学基金(81065)
- 划(77108)
- 资助(74459)
- 编号(71338)
- 成果(58301)
- 部(54192)
- 重点(53398)
- 发(50514)
- 创(49973)
- 课题(48937)
- 教育部(47117)
- 国家社会(46974)
- 创新(46678)
- 科研(45818)
- 期刊
- 济(152054)
- 经济(152054)
- 研究(106731)
- 中国(67187)
- 学报(51692)
- 财(51447)
- 管理(51382)
- 科学(48893)
- 农(45614)
- 融(43723)
- 金融(43723)
- 大学(40055)
- 学学(37636)
- 教育(37581)
- 农业(31653)
- 技术(30059)
- 财经(26639)
- 经济研究(25967)
- 经(22746)
- 业经(22664)
- 问题(19215)
- 理论(17740)
- 图书(17604)
- 业(17122)
- 技术经济(16862)
- 统计(16467)
- 贸(16205)
- 实践(15973)
- 践(15973)
- 科技(15903)
共检索到516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靳晖 伊莎贝尔·里亚尔 胡妍斌
本文认为中国在加强PPP监管框架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余地。以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开展的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不受监管的PPP,其已显示出较大的财政风险。尽管PPP可以提高效率,但也可能被地方政府利用以规避借款预算约束。因此,有效的PPP监管体系对于控制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获取PPP收益极为关键。中央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步骤建立稳健的监管框架,促进新一轮PPP发展。然而,为使该框架能够有效运作,有些问题需加以解决。基于国际最佳实践方案,我们为中国提出了"四大支柱"的监管框架提议,建议逐步加以落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澎 赵阳光 孟春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需求巨大。PPP模式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创新性制度安排,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全生命周期的平等合作,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共商、共建、共享,达到物有所值的目的,正在有效地对接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创新。PPP模式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创新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澎 赵阳光 孟春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需求巨大。PPP模式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创新性制度安排,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全生命周期的平等合作,实现公共产品和服务共商、共建、共享,达到物有所值的目的,正在有效地对接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创新。PPP模式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创新的
关键词:
PPP 政府投融资 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耿松涛 王毅
在国家加大对地方政府各类投融资平台治理整顿的背景下,保留下来的平台公司出现了战略控股和金融控股两种集团化趋势。原来普遍采用的直线职能制的管理模式对于这些拥有庞大资产规模和复杂经营方式的集团型企业已不再适用,而必须代之以新型的集团管控体系。文章结合城投行业的特点,对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操作管控三种典型模式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适用性以及模式选择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就实施过程中的要点和途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 集团化 管控模式 实施要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隽
1.分类管理地方债务,改变债务融资分类模式。地方政府债务将从原来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融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一般政府债务、专项政府债务、PPP债务和企业债务结合的分类模式。根据项目不同的收益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项目没有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项目,如义务教育债务等,将由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而作为一般政府债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宏 胡琼姿 李燕珍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促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全国迅猛发展。地方融资平台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泛滥膨胀,信用缺失,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众多盲点,使得各种财政、金融、债务风险问题丛生,给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隐忧。因此,有必要从各方面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弥补监管制度漏洞。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监管 银行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罗文萍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发布,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融资平台公司开始转变职能、寻求转型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有效的财会监督对其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由于融资平台公司以资金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以资金安全高效管理作为核心业务,这种企业特质决定了其财会监督的焦点必然是资金监管。
关键词:
平台公司 政府审批 预算编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祁玉清
我国《预算法》规定,除国务院允许外,禁止地方政府直接负债。目前,除了中央代发地方债券和地方自行发债试点外,通常地方政府还以一种变相的方式获得预算外借款。这虽然在客观上对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缺乏透明度,不利银行风险控制,增加了潜在的财政风险等。从现有的政策框架和实施结果看,无论是与企业债券的监管法规相比,还是满足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不断扩大的实际需要,推进地方政府债券的制度建设,加强对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辉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选择的优先目标,不应当是方便地方政府融资或降低融资成本,而应当是约束地方政府过度融资能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膨胀,已经引起了宏观经济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传利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2009年3月份以后迅速发展起来,在对地方经济发展做过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受到很多非议,可谓功过参半。文章在分析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功能的基础上,从分类清理、理顺与地方政府关系、增强债务信息透明性实行动态监控、完善担保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监管若干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融资平台 功能 监管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全厚 杨元杰 赵璧 孙昊旸
政府投融资活动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对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地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受预算法相关条款的限制,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举债融资,但我国存在事实上的地方政府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举债行为获得的债务资金以及财政部代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引发了多重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本文在对上述两种事实上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模式的现实表现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现阶段应该加紧修订预算法基本条款,确立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债务融资主体的地位,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进行融资,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亚荣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理研究综述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进行的探讨,多数研究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从财政学、金融学角度进行的分析。如巴曙松(2009)认为过度负债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风险是多元化多角度的,因此应当着手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规范化市场化透明化改革。谢清河(2010)在研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向财政风险转移与扩散的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下的或有负债潜在的风险,探讨了当前发展地方政府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时代变化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基本融资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诟病,反映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在地方政府融资新旧模式的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急于打破既有的模式,却把其中有用的要素一起抛弃;急于建立全新的融资模式,但现有的体制环境又不兼容。对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变革是一种扬弃,要处理好新与旧、破与立的关系,既体现发展的连续性,又体现创新的突破性。
关键词:
地方融资模式 土地财政 政府债务 PPP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立峰
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时代变化了,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前,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地方政府基本融资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诟病,反映出现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可持续性。在地方政府融资新旧模式的转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急于打破既有的模式,却把其中有用的要素一起抛弃;急于建立全新的融资模式,但现有的体制环境又不兼容。对地方政府融资模式的变革是一种扬弃,要处理好新与旧、破与立的关系,既体现发展的连续性,又体现创新的突破性。
关键词:
地方融资模式 土地财政 政府债务 PP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