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7)
2023(13622)
2022(11358)
2021(10762)
2020(9068)
2019(20993)
2018(20439)
2017(39020)
2016(20922)
2015(23745)
2014(23148)
2013(22510)
2012(20400)
2011(18178)
2010(17935)
2009(15924)
2008(14958)
2007(12499)
2006(10534)
2005(8899)
作者
(56494)
(47262)
(46862)
(44624)
(29845)
(22421)
(21333)
(18657)
(18019)
(16542)
(16056)
(16027)
(14639)
(14620)
(14584)
(14502)
(14121)
(13696)
(13512)
(13463)
(11424)
(11406)
(11319)
(10711)
(10510)
(10492)
(10183)
(10028)
(9365)
(9319)
学科
(87124)
经济(87047)
管理(60523)
(53815)
方法(44480)
(43695)
企业(43695)
数学(40649)
数学方法(40000)
中国(24405)
(22030)
(21923)
(17123)
贸易(17113)
业经(17093)
(16774)
环境(16566)
(15733)
农业(14596)
地方(14496)
(13676)
(12991)
(12883)
技术(12867)
理论(12756)
(12260)
财务(12204)
财务管理(12175)
企业财务(11578)
(11525)
机构
大学(287749)
学院(287049)
(125312)
经济(123314)
管理(115541)
理学(101899)
理学院(100851)
管理学(98936)
管理学院(98414)
研究(94943)
中国(71367)
(59302)
科学(56508)
(54740)
(45250)
财经(44673)
(44512)
中心(43838)
业大(42597)
研究所(41655)
(41213)
经济学(39903)
(38390)
北京(36659)
经济学院(36161)
(35338)
农业(35073)
师范(34963)
(34524)
财经大学(33816)
基金
项目(206237)
科学(165446)
基金(154827)
研究(148818)
(135637)
国家(134645)
科学基金(117186)
社会(97864)
社会科(93193)
社会科学(93168)
基金项目(81380)
(78058)
自然(76233)
自然科(74607)
自然科学(74593)
自然科学基金(73277)
教育(69749)
(66797)
资助(63863)
编号(57713)
(47098)
重点(46680)
成果(44898)
(44037)
(43967)
国家社会(42364)
创新(41214)
教育部(41114)
科研(40240)
课题(39422)
期刊
(121418)
经济(121418)
研究(79249)
中国(51600)
学报(42843)
(41878)
科学(41590)
管理(41554)
(38493)
大学(33873)
学学(32128)
教育(28201)
农业(27206)
技术(26634)
经济研究(21774)
财经(21627)
(20804)
金融(20804)
(18711)
业经(18264)
问题(16106)
(15954)
统计(15939)
(14395)
技术经济(14385)
(14345)
世界(13347)
科技(12988)
资源(12977)
决策(12859)
共检索到398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建  王铮  
我国各个地区碳减排压力存在区域差异,不同区域间的碳排放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并非能由常系数经典回归分析所解释。本文考虑空间距离和局域空间联系因素,把地理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框架中,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对回归系数进行局域分解得到区域差异化的回归系数。结果发现,各个地区人口、人均GDP(富裕度)和能源强度(技术)驱动因素对碳排放的弹性存在明显差异,区域碳减排压力及其驱动因素呈现为一种非均衡的联动的局域性特征。其中,相比人均GDP(富裕度)和能源强度(技术),人口对我国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8768到1.5113;各地区人均GDP(富裕度)对碳排放的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京燕  李存龙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黎孔清  马豆豆  李义猛  
应用STIRPAT模型分析影响南京市2000—2015年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并结合灰色模型GM(1,1)预测南京市2016—2025年农业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5年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07%;农村人口、富裕度、技术水平、能源效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林业面积、城镇化率每发生1%的变动分别会引起南京市农业碳排放0.26%、0.11%、0.06%、0.31%、-0.07%、-0.06%、-0.09%的变化。根据GM(1,1)模型预测,南京市农业碳排放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57.96万t下降到2025年的45.41万t。研究得出南京市为进一步降低农业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能源消耗,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叶玉瑶  苏泳娴  陈伟莲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各个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燕斐  王小斌  
文章基于1995-2011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通过构建经济权重矩阵,分别从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中国30个省(市、区)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在样本期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Moran指数均为正值,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其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会受到邻近省份碳排放的显著影响;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强度成正比,与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人口密度成反比。最后,文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优化产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伴随而来则是每年能源消费量屡创新高,对能源生产和供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由于各个地区对能源产生的压力不同,因此利用局域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方法——空间变系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采用GWR模型进行估计各个地区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对能源的弹性是有差异性的。各个地区针对本地区能源产生压力的三个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调控措施是有必要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昊  陈工  
从代际公平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具有为资本性开支债务融资的理由。但如何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本文从人口、经济、政治和体制四个方面识别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审计署公布的全面债务数据,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债务规模地区差异几无影响;无论是一般预算收入,还是中央补助收入,都正向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尤其是中央补助收入刺激了地方政府支出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政治商业周期对债务规模存在一定影响,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的第三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加最快;财政透明度的省际差异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不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嫣嫣  李爽  夏青  
近年居民碳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文章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运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从绝对视角来看,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负值)、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研究结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集约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倡导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汤嫣嫣  李爽  夏青  
近年居民碳排放比重逐年上升。在此背景下,文章测算了1990—2014年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并运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各变量对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对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从绝对视角来看,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绝对值依次为:人口规模、城市化率、能源结构(负值)、居民消费水平和能源强度。研究结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集约型城市化的发展以及低碳消费的倡导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屈小娥  
本文以1995—2010年我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全要素框架下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实证测算了各省份的CO2排放效率,运用核密度估计研究了CO2排放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并分析了CO2排放效率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表明,我国各省份CO2排放效率差异显著,CO2排放效率最高的五个省份依次为上海、广东、海南、福建、湖南;CO2排放效率最低的五个省份依次为青海、贵州、宁夏、新疆、陕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CO2排放效率最高,依次为东北综合经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核密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整体CO2排放效率提高过程中省际之间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省际之间累积CO2排放效率经历了由"双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璐  李家军  
地方政府信用的局部缺失已经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文章从分析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因素出发,通过建立解释结构模型对地方政府信用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和因果关系判断,以辨明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方向;并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燕  
对2003—2017年江苏省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采用STIRPAT模型实证分析了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规模、碳排放强度与劳均产出之间的关系分别为"N"型与倒"N"型;对碳排放规模和碳排放强度产生促进作用的因素为煤炭消费比重,对其产生抑制作用的因素为研发强度、能源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对碳排放规模具有促进作用,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府低碳政策支持、优化能源结构、加快技术创新等建议降低碳排放规模与强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选民  段晓琛  
本文在假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EKC曲线的基础上构造了STIRPAT随机模型,利用岭回归分析法对陕西省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人口、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五个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种因素与碳排放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EKC曲线,陕西省的碳排放量在将来依然会随人均GDP稳步增长。最后根据陕西省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省市的低碳经济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静暖  黄林  刘宇  
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在能源结构和能源减排技术没有突破性变革的情况下,碳减排的主要压力来自经济发展程度和能源强度。文章以能源强度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利用灰色理论模型探讨了区域经济碳减排面临的压力。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碳减排压力较小,但受工业比重过高、能源结构单一、能耗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短期及中期区域经济将面临较大的碳减排压力。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多角度的探索更具可操作性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