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5)
2023(11105)
2022(9092)
2021(8244)
2020(7064)
2019(16097)
2018(15672)
2017(30896)
2016(16045)
2015(17973)
2014(17519)
2013(17887)
2012(16756)
2011(14750)
2010(14862)
2009(14136)
2008(14029)
2007(12544)
2006(11078)
2005(10352)
作者
(43607)
(36410)
(36190)
(34469)
(23301)
(16925)
(16491)
(14148)
(13825)
(13137)
(12604)
(12067)
(11971)
(11459)
(11457)
(11060)
(10869)
(10475)
(10333)
(10191)
(9054)
(8765)
(8754)
(8343)
(8261)
(8030)
(7994)
(7954)
(7217)
(7203)
学科
(84068)
经济(83977)
(76840)
(69209)
企业(69209)
管理(62218)
方法(35361)
业经(28278)
数学(27348)
数学方法(27275)
(26921)
(25042)
中国(22530)
农业(18519)
技术(17891)
(17483)
财务(17473)
财务管理(17452)
企业财务(16506)
(16464)
(16121)
贸易(16110)
地方(15921)
(15740)
(14145)
(14026)
(13961)
产业(13153)
(12559)
理论(11524)
机构
学院(236022)
大学(232314)
(118307)
经济(116650)
管理(99355)
理学(85074)
理学院(84379)
管理学(83768)
管理学院(83304)
研究(77878)
中国(64284)
(54404)
(48080)
财经(42606)
科学(40482)
(38905)
经济学(37750)
(37486)
中心(35028)
(34800)
经济学院(34270)
(33884)
研究所(33326)
财经大学(31442)
北京(30686)
商学(28936)
商学院(28683)
业大(28234)
经济管理(27564)
(27484)
基金
项目(150962)
科学(122877)
研究(115580)
基金(114236)
(96823)
国家(96009)
科学基金(85057)
社会(80485)
社会科(76737)
社会科学(76721)
基金项目(59754)
(56979)
自然(50463)
自然科(49361)
自然科学(49352)
教育(49071)
自然科学基金(48626)
资助(46015)
(45967)
编号(44470)
成果(35381)
国家社会(35137)
(35028)
(34969)
(34614)
(34558)
重点(33091)
创新(31867)
(31010)
人文(30954)
期刊
(133997)
经济(133997)
研究(74693)
(45087)
中国(45008)
管理(42064)
(31891)
科学(29323)
学报(25919)
经济研究(23054)
(22446)
金融(22446)
财经(22419)
农业(22416)
业经(22062)
大学(21406)
技术(20881)
学学(20263)
(19672)
问题(17686)
(16054)
技术经济(15536)
世界(15353)
(14920)
国际(13764)
教育(13200)
现代(12537)
商业(12177)
经济管理(11692)
统计(11576)
共检索到363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江帆  杨振宇  
作为现阶段中国经济政策的执行者和基层市场体系的维护者,地方政府为何会对辖区内的工业和服务业展现不同的偏好?遵循财政收入和政治收益两条线索,我们描述比较了省级层面二、三产业的增长特征,并将该特征纳入一个约束下的双目标模型,模拟地方政府在现行政绩考核体系激励下的策略行为。我们发现,发展服务业耗费执政资源更多、见效更慢,同时回报更低,而现行服务业指标并不能产生合意的额外激励,因而服务业对大多数地方政府缺乏吸引力。以各省"十五"规划中提取的信息为基础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了地方政府偏好对辖区内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及其在年度间的分布变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再起  徐艳飞  
地方政府的集体利益偏好就是追求预算外收入。以此为逻辑起点,利用198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表明,官员集团(尤其是中下层官员)"预算外收入"的集体利益偏好与高层官员"政治晋升"的个体利益偏好、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与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高度共融。不同时期差异显著:1993年以前,地方政府追逐预算外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扩张;1993年之后,二者相互促进,且预算外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之前。根据两阶段的实证结果差异,可以进一步推知,对于整个地方政府而言,政治晋升激励优先于以预算外收入为主要表现的财政激励。随着现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负效应尽显,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世勇  李伟群  
由于地方政府不同的引资偏好和投资冲动引致的产业结构问题正日益凸显,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短期利益的博弈已进入"囚徒困境"。如何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实现地方政府管理目标创新、企业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政府、理论界和实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从鼓励地方政府创新、降低企业产品转换成本、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展开分析,得出诱致性制度变迁有助于地方政府引导企业实现产品低成本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结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土地城镇化过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 Turnbul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镇化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分税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财政压力能够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和财政压力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研究土地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土地城镇化引起的高地价不利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宝礼  胡雪萍  
土地城镇化过快是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以Turnbull模型为基础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镇化偏好行为的影响。分析表明:官员晋升激励与分税制导致的经济增长与财政压力能够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动机和财政压力对土地城镇化具有正向效应,并且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土地城镇化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研究土地城镇化对城市产业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土地城镇化引起的高地价不利于城市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丽颖  高旭  王孝杰  
文章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约束下是否存在调整产业政策偏好的动机及地方政府在选择产业政策时的竞争事实。基于我国2002—2015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理论推测,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偏好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确实存在调整的动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的确存在"竞争到底"的明显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丽颖  高旭  王孝杰  
文章在财政分权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约束下是否存在调整产业政策偏好的动机及地方政府在选择产业政策时的竞争事实。基于我国2002—2015年31个省的面板数据,分别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检验理论推测,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偏好在多重因素影响下确实存在调整的动机;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的确存在"竞争到底"的明显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小会  陆远权  
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和中国式环境分权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机理,用地方政府收取的环境相关税费占GDP的比重衡量地方政府环境偏好,用不同层级政府间环境管理人员的配置衡量中国式环境分权度,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和中国式环境分权的环保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具有环保正效应,中国式环境分权具有环保负效应;两者的环保效应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且两者在环保效应上相互牵制。在样本期内的300个观测值中,仅有28个观测值同时处于地方政府环境偏好的高门槛区域和中国式环境分权的低门槛区域,占总观测值的9.33%。鉴于此,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应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央政府应进行适度的环境集权,以显著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正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动态博弈过程,解释了在有限次博弈条件下,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金融机构争相放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有限次博弈推广至无限次博弈,从而得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严酷策略和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制度环境,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喜好是其内因。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好的演化机制和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与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动态演化博弈中不断调整债务风险偏好以最大化自身收益,但博弈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在演化系统中是不稳定的,其理论含义是地方政府最优债务风险水平不能长期维持。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不断地择机修正政策促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逼近到最合理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锦华  
地方政府对通货膨胀的偏好与传递孙锦华在目前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官员都或明或暗地承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对紧缩政策,但不反对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有利于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这说明,地方政府发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不无原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佑铭  
赶超型竞争下地方政府存在重投资轻消费的偏好。理论分析发现,在产业发展政策中的重工业偏好、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政策中的生产性支出偏好、在对厂商优惠扶持政策中的国有企业偏好、在税收结构优惠政策中的生产税优惠偏好等相关偏好,均是导致高投资低消费问题形成的原因。实证检验的结果支持理论分析的结论,且十分稳健。要降低投资消费比,地方政府须要在扩大就业与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财政预算支出的重点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上,减少或取消鼓励国有企业盲目扩大投资的优惠扶持政策,适当提高生产税对GD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献金  孙会兵  邓桢  
通过建立地方政府最优选择模型,提出政府支出行为的"四阶段"假说,并利用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变系数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大致处于"四阶段"的第二、三阶段之间,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偏好有较大促进作用;服务性偏好短期内则对经济有阻碍作用,但在长周期内会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中央政府要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制度化的财政分权激励政策,完善央-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管理,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的平衡性偏好,实现经济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使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二元晋升激励与三维政府偏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在短期内会迅速推动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将晋升激励、政府偏好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后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对投资性偏好、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对服务性偏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投资最大化激励相比,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诱导地方政府选择平衡性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