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8)
2023(7724)
2022(6422)
2021(6046)
2020(4873)
2019(11277)
2018(10911)
2017(20652)
2016(10889)
2015(12453)
2014(12041)
2013(12274)
2012(11950)
2011(11235)
2010(11137)
2009(10482)
2008(9929)
2007(8841)
2006(8196)
2005(7631)
作者
(30811)
(25767)
(25564)
(24799)
(16648)
(12104)
(11633)
(10060)
(9948)
(9289)
(9149)
(8432)
(8390)
(8342)
(8318)
(7995)
(7707)
(7423)
(7326)
(6781)
(6601)
(6203)
(6118)
(5964)
(5915)
(5837)
(5422)
(5140)
(5129)
(5079)
学科
(74964)
经济(74907)
管理(27768)
方法(24812)
数学(22986)
数学方法(22912)
(20951)
中国(19579)
地方(19410)
(14515)
企业(14515)
(13744)
地方经济(13384)
(12442)
(12283)
贸易(12275)
(11919)
业经(11404)
(10970)
(10023)
环境(9845)
(9446)
金融(9445)
农业(9156)
(8591)
(8483)
(8383)
银行(8377)
关系(8249)
(8247)
机构
大学(168568)
学院(165207)
(92203)
经济(91028)
研究(67093)
管理(59160)
中国(51947)
理学(50623)
理学院(49973)
管理学(49414)
管理学院(49083)
(40053)
(35524)
科学(34938)
(33348)
经济学(32527)
财经(31676)
研究所(30030)
经济学院(29153)
(29070)
中心(28471)
财经大学(23673)
北京(23387)
(23372)
(22420)
(21378)
(20981)
科学院(20942)
师范(20857)
社会(19497)
基金
项目(105167)
科学(84364)
基金(80793)
研究(78665)
(70017)
国家(69566)
科学基金(58898)
社会(56258)
社会科(53601)
社会科学(53591)
基金项目(41418)
(35348)
教育(34252)
资助(33868)
自然(33477)
自然科(32717)
自然科学(32709)
自然科学基金(32153)
(30930)
编号(28278)
国家社会(26009)
(25769)
(24685)
中国(24491)
成果(24203)
重点(23823)
教育部(22826)
人文(21498)
发展(21190)
社科(21110)
期刊
(105931)
经济(105931)
研究(59726)
中国(33966)
(29034)
管理(23328)
科学(22049)
学报(21329)
(20002)
经济研究(19742)
财经(17667)
大学(17116)
(16835)
金融(16835)
学学(16339)
(15508)
问题(14233)
农业(13793)
(13451)
世界(13087)
技术(12592)
国际(12222)
业经(11899)
教育(10810)
技术经济(10067)
统计(9518)
经济问题(8796)
(7946)
(7780)
经济管理(7664)
共检索到263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龚旻  张帆  
近年来,土地财政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出现使得现有财政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出现软化的迹象。在这一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制定相机性财政政策时更少地基于稳定地区经济考虑,而更大程度上是为了争取财政收入和地区利益。这使地方政府的财政活动长期呈现出较大的随机性特征,不利于地区经济稳定。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政策进行分解,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发现,地方政府的相机性财政政策对异常消费具有一定的平抑作用,但加剧了异常投资的波动。相对消费波动,投资波动是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所以我国地方政府的相机性财政政策实际上隐含了较大的经济波动风险。这一结论为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中注重构建对地方政府经济活动的内生制度约束提供了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世愚  
本文旨在研究地方政府的相机抉择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产出波动的实际影响。本文首先从预算软约束和晋升激励的角度分析这一政策的作用方式,然后用模型测度出相机抉择政策,并以200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相机抉择的确刺激了地方经济增长,但却带来了明显的产出波动。不过相机抉择政策具有明显的时滞,其真实效果集中凸显在政策实施的两年后。因此,我国应加强公共财政制度的建设,使相机抉择政策在规则的框架下更为合理地使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红云  
我国地方财政对土地的过度依赖已经产生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欠发达地区降低经济发展中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界定政府职能,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其次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各地的资源、地缘、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同时借助国家分税制、土地制度以及官员政绩考评机制等制度层面的改革,为欠发达地区降低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猛  沈坤荣  
中国经济波动可能是由多种冲击因素共同引发。本文沿着"条条块块"思路对中国经济波动冲击源进行完整的分解,研究表明,中国经济波动有大约30%的部分来源于地方政府冲击。对于地方政府冲击表现出的跨时差异和地域差异,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探寻了根源,并拓展了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激励的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方法,本文发现,官员腐败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现有文献所强调的财税激励和政治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短期化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通过对我国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的有效度量,文章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线性回归模型对两者关联性进行的研究表明:经济与财政政策波动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互扰性;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波动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并成为我国自1994年财政赤字产生的主要原因;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波动之间存在不完全的双向因果关系,其中,经济波动引致的财政收支变化对经济波动的反向调节力度较小,并具有明显的时滞,而相机抉择机制引致的财政收支外生变化对经济的反向调节虽然时滞较短,但工具之间存在明显的协调失灵;财政政策波动对经济波动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扩张性政策较紧缩性政策好,相机抉择机制较自动稳定机制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春合  吴福象  
每逢中央政府房地产调控时,地方政府都采取应对措施削弱调控力度以维护房价,本文从中央地方关系视角考察这一悖论。在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背景下,中央调控政策的相机抉择性造成其对地方政府的软约束,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反应取决于该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动态博弈模型显示:无论调控政策是否对房价预期产生负面冲击,地方税率越低,土地出让收入影响因子越高,地方政府越倾向干预;调控对房价预期产生负面冲击时,投资需求比重过高也会促使地方政府干预。基于现实数据的推演表明,地方政府只有在房价预期受到调控负面影响时才会选择干预。为缓解政策制定和执行层面的冲突,中央政府需要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并通过调整央地财政关系来改变地方财政激励。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春合  吴福象  
每逢中央政府房地产调控时,地方政府都采取应对措施削弱调控力度以维护房价,本文从中央地方关系视角考察这一悖论。在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背景下,中央调控政策的相机抉择性造成其对地方政府的软约束,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的反应取决于该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动态博弈模型显示:无论调控政策是否对房价预期产生负面冲击,地方税率越低,土地出让收入影响因子越高,地方政府越倾向干预;调控对房价预期产生负面冲击时,投资需求比重过高也会促使地方政府干预。基于现实数据的推演表明,地方政府只有在房价预期受到调控负面影响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本田  王一杰  
基于2007~2017年全国25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分析方法考察了政府行为、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上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均表现出稳健的部分中介效应,即政府行为可以直接或通过资源错配间接地影响经济波动,且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呈现出"U"型特征;分区域来看,资源错配的中介效应在东、中部分别为完全中介效应和部分中介效应,在西部地区中介效应则不显著。由此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间的联系也愈加紧密,政府应重视地方政策对资源要素配置的辐射效应,以便稳定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杨曌凉  崔志坤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助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着力点。基于此,本文从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的内在联系出发,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论证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影响的双重作用路径。首先,从理论上阐释了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既存在直接效应(纵向财政失衡→经济波动),又存在间接效应(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经济波动)。其次,从实证上采用面板联立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纵向财政失衡、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对经济波动既具有直接效应,又具有通过地方政府行为对经济波动产生的间接效应,其中,通过地方政府干预行为产生间接正效应,而通过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产生间接负效应。最后,依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慧珺   傅春杨   王忏  
本文构建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两地区多部门波动模型,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机制在房产需求冲击传导和溢出中扮演的角色。研究表明:单个地区的房产需求冲击首先通过房地产部门传导至该地区财政收入,导致当地公共支出波动。在两级政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有动机开展对公共支出和人力资本的竞争,因此,另一地区的公共支出也会同向波动,产出、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同步受到影响,冲击带来的影响随之溢出。脉冲响应结果显示:地区间竞争的机制将可以传导和放大整体经济波动。更换居民效用函数形式、在非房地产部门引入工业用地作为生产要素等稳健性检验均不会改变结论。此外,基于现实情况,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劳动力供给时长的内生决策、劳动力的行业间配置、央地税收分成等拓展机制,阐释了拓展机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这一研究将为地区间竞争机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波动提供新的视角,也为推动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夏芊  赵扶扬  
本文在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中,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刻画了地方政府内生最优行为和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外需萎缩对辖区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提高对财政支出和地方政府债务的需求,这一过程会要求其调整土地在出让和抵押之间的配置策略以维持房价;中央政府的宏观逆周期调控政策,包括宽松货币、刺激房地产、放宽地方政府债务管制、提高土地的审批供给等,会放宽地方政府的政策空间;最终,虽然两级政府行为叠加能够极大地稳定产出负向波动,但会不可避免地放大地方政府债务、房价等方面的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明  赵旭杰  冯强  
本文以企业所得税为例,检验了经济波动中企业实际有效税率(ETRS)的变动规律。在匹配1998-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与地级市数据后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税负呈顺周期特征,地方实际产出每低于潜在产出1%,企业实际有效税率约上升0.12%-0.19%。经济波动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隶属地方政府的企业受经济波动影响更显著,这与地方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倾向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有关:高税率在短期内能为财政支出融资,隶属地方的企业由于流动性弱,易受地方政府干预,税负增幅明显。以上结论表明,中国存在着中央逆周期宏观调控意图被地方政府顺周期行为削弱的可能。近期呈现出的企业税负向逆周期转向的新趋...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邓明  
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技术进步速率上,还可能体现在技术进步的偏向性上。基于199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的偏向程度对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省份技术进步方向偏向于资本,而资本偏向的技术进步则显著强化了经济波动,即使改变度量经济波动的方式,这一结果也是稳健的。与其相对应的是,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的技术冲击变量对经济波动反而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技术冲击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影响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的方向而非速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金伟  
本文通过对2003—2011年中国31个省级地方政府教育和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相对于扶持之手,掠夺之手对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抉择更具解释力。教育固定资产投资受到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的挤占,仅能反映民众的一般性社会需求,并受到资金、土地资源以及中央政府调控的强烈限制;而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则在官僚意志和官员私利的主导下,几乎挣脱了资金、土地资源和中央政府禁令的限制。由此,得以看清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抉择背后的掠夺之手的行为逻辑。然而,针对学者们所暗含的"掠夺之手仅具有纯粹的掠夺性",本文则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掠夺之手具有混合性,掠夺性包含了扶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