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9)
2023(14512)
2022(12576)
2021(12089)
2020(10104)
2019(23932)
2018(23490)
2017(45685)
2016(24576)
2015(27898)
2014(27730)
2013(27289)
2012(24983)
2011(22679)
2010(22671)
2009(20944)
2008(20326)
2007(17561)
2006(15136)
2005(13506)
作者
(68831)
(56926)
(56680)
(54150)
(36578)
(27281)
(25760)
(22557)
(21765)
(20396)
(19497)
(19287)
(18000)
(17881)
(17688)
(17587)
(17005)
(16559)
(16328)
(16211)
(14069)
(13981)
(13834)
(12962)
(12705)
(12662)
(12505)
(12277)
(11391)
(11084)
学科
(105665)
经济(105546)
管理(70723)
(64802)
(54097)
企业(54097)
方法(53556)
数学(47298)
数学方法(46602)
中国(28231)
(25898)
(25433)
业经(21394)
(21028)
(20326)
贸易(20316)
(19771)
地方(18682)
理论(17949)
(17418)
农业(16878)
(15959)
环境(15143)
技术(15115)
(14807)
金融(14806)
(14785)
银行(14752)
(14704)
财务(14626)
机构
大学(354472)
学院(349923)
(147619)
经济(144799)
管理(141808)
理学(124158)
理学院(122870)
管理学(120673)
管理学院(120049)
研究(116083)
中国(87416)
(75219)
科学(69727)
(67034)
(56906)
财经(54408)
研究所(52022)
中心(51581)
(49906)
(49807)
业大(49090)
北京(48141)
(47333)
经济学(46175)
(45328)
师范(44982)
(41988)
经济学院(41697)
财经大学(40870)
农业(39003)
基金
项目(240663)
科学(190778)
基金(177613)
研究(176950)
(153790)
国家(152607)
科学基金(132158)
社会(113497)
社会科(107791)
社会科学(107765)
基金项目(92904)
(90402)
自然(85142)
自然科(83228)
自然科学(83211)
教育(81887)
自然科学基金(81726)
(76841)
资助(75352)
编号(70941)
成果(57939)
(54657)
重点(53429)
(50067)
(49563)
课题(48658)
教育部(47675)
国家社会(47445)
创新(46255)
人文(46035)
期刊
(152443)
经济(152443)
研究(104822)
中国(62004)
学报(51631)
管理(50938)
(49318)
科学(49078)
(44158)
大学(39948)
教育(38434)
学学(37462)
农业(31218)
技术(30184)
(27733)
金融(27733)
财经(26739)
经济研究(26280)
(22820)
业经(22772)
问题(19780)
统计(17814)
图书(17743)
技术经济(17484)
(16834)
(16737)
理论(16727)
(15914)
科技(15821)
世界(15421)
共检索到499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群力  
本文通过研究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采用Bar-ro和Karras的分析方法,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Barro规则”。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是显著生产性的,但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均提供过度,最优政府规模为10%(±1%),比实际政府规模要小,且财政支出及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与相应的政府规模显著负相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芸  杨冠琼  
在Barro的政府规模的内生决定理论框架下,运用中国省级地方政府规模的面板数据,实证性地估计了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财政规模区间以及分区域地方政府的最优财政规模区间。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地方政府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是生产性的,但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规模过大;政府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边际产出均显现出随其规模扩大而缩小的效应;中国地方政府一般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的实际规模均远远大于平均最优规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一、引言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2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10870.99亿元,消除价格变化的影响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69%,中国经济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朱军  
目前,许多有关公共支出的研究均是默认公共支出的规模是膨胀的。对此,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检验验证了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规模膨胀的"存在性"。基于经典的理论模型和省级政府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支出规模扩张。具体到各省级政府,绝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支出规模是膨胀的,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膨胀程度要高于东部地区。最后,面对日益膨胀的地方公共支出规模,本文提出了控制地方支出规模的初步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月梅  孙群力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市区1978~2006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贸易开放与地方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全国各地区的政府规模显著正相关,即随着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地方政府规模随之扩大。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其政府规模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对政府规模的影响则显著正。即使是采用滞后的数据进行检验,贸易开放度与各地区政府规模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穷志  崔邦  
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但能否实现这一预期政策目标,取决于政府债务规模是否适度。理论模型表明,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优政府债务规模是存在的,而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理论命题。基于2003~2017年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促进中国省级政府经济增长的最优债务规模转折点大致在20%~25%之间,东中西部地区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效应的转折点分别是25.2%、23.3%和20.1%。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债实现经济阶段性增长,但应该控制其合理规模,并理顺地方政府债务作用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会玲  魏世勇  
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间的关系,并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是需求作用机制、公共福利作用机制和新城建设的财政机会主义偏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实施审慎的地方政府债务政策,约束地方财政机会主义偏好,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债券市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胡志勇  卢以恒  
近几年学界对财政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不少,各种研究结论迥异。然而,从税收分权角度研究的文献并不多。笔者选取2001年至2012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台湾省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数据,采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整体税收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不显著;货劳税类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有显著负效应;所得税类、财产税类、资源税类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影响不显著等。笔者结合中国国情对实证结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荣  
选取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原因,而地方政府债务不是影子银行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对自身的促进作用小于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影子银行对自身的推动作用大于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梁平汉  高楠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内部利益分化和实际权力结构对于政府行为的影响。我们首先构建了一个政府内存在分工时的最优授权模型,推导出部门间的利益偏差会扭曲政府政策,而实际权力结构会放大效率损失。基于省委常委会内部组成情况,我们构建了利益分化指标来衡量地方领导班子内部的利益偏差和实际权力结构。基于1992—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如果省委常委会分化指标增加1个标准差,则次年该省公共部门人员规模增加1%,民营经济投资降低4.4个百分点,同时,次年该省土地违法面积增加12.5%。这表明利益分化通过实际权力结构使政府行为和政策更加偏向"内部人",导致政府从市场经济中攫取更多资源,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加强制度建设,约束政府权力,促进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来  柴娟娟  
自从我国财政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日益加剧,债务融资需求不断扩张,致使市政债券逐渐成为解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在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过程中,如何确定发债规模、测量预期违约率、有效控制风险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思考与探索。笔者选择KMV模型对东、中、西、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河南、陕西和辽宁四个省份在不同期限和不同发债规模下的违约率进行预测,并确定了合理的发债规模,为风险的控制提供精准支持。与其他度量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文献相比,笔者在测量地方政府可担保财政收入时创新性地引入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来  柴娟娟  
自从我国财政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日益加剧,债务融资需求不断扩张,致使市政债券逐渐成为解决地方政府资金需求的重要融资工具之一。在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过程中,如何确定发债规模、测量预期违约率、有效控制风险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思考与探索。笔者选择KMV模型对东、中、西、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河南、陕西和辽宁四个省份在不同期限和不同发债规模下的违约率进行预测,并确定了合理的发债规模,为风险的控制提供精准支持。与其他度量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文献相比,笔者在测量地方政府可担保财政收入时创新性地引入了上级政府补助收入和当前到期债务两个指标,使预期违约率的计算更加科学、发债规模更加准确。研究结论为四省份加强债券风险监控、信用风险科学评估、制定合理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植  杨冠琼  
笔者以1978年至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比较不同模型在相同的样本空间下的估计结果,认为基于"Barro法则"的劳均模型与门槛回归方法对中国的实际拟合较好,其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的最优规模大约为11%。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任刚  
一、养老金隐性债务介绍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给我国的养老金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推动了公共养老金制度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改革。现收现付制下,政府所积累的向已退休职工和新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养老金计划的职工发放养老金的承诺形成了公共养老金的隐性债务。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原来隐藏在现收现付制下的隐性债务逐渐显现出来,测算其规模以及确定如何偿还已成为制度转型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