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6)
- 2023(15908)
- 2022(13861)
- 2021(13244)
- 2020(11071)
- 2019(25640)
- 2018(25283)
- 2017(48555)
- 2016(26674)
- 2015(30182)
- 2014(30118)
- 2013(29682)
- 2012(27458)
- 2011(24762)
- 2010(24838)
- 2009(23200)
- 2008(23236)
- 2007(20407)
- 2006(18172)
- 2005(16738)
- 学科
- 济(105003)
- 经济(104848)
- 管理(84412)
- 业(75708)
- 企(64214)
- 企业(64214)
- 方法(47023)
- 数学(40429)
- 数学方法(39819)
- 财(35823)
- 中国(31514)
- 农(27656)
- 制(24890)
- 业经(23119)
- 学(22718)
- 务(22349)
- 财务(22268)
- 财务管理(22209)
- 企业财务(21138)
- 贸(20529)
- 贸易(20517)
- 易(20051)
- 地方(19094)
- 银(18281)
- 银行(18242)
- 农业(17883)
- 行(17221)
- 理论(16968)
- 体(16911)
- 融(16855)
- 机构
- 大学(382274)
- 学院(377049)
- 济(155598)
- 经济(152282)
- 管理(147548)
- 研究(130752)
- 理学(126535)
- 理学院(125098)
- 管理学(122967)
- 管理学院(122260)
- 中国(101541)
- 京(82749)
- 财(78217)
- 科学(77959)
- 所(65940)
- 财经(60511)
- 研究所(59182)
- 中心(58650)
- 农(56339)
- 江(55327)
- 经(54898)
- 北京(53506)
- 业大(52265)
- 范(49449)
- 师范(49061)
- 经济学(47664)
- 院(47352)
- 财经大学(44882)
- 州(44453)
- 农业(43689)
- 基金
- 项目(249157)
- 科学(196546)
- 研究(184658)
- 基金(182512)
- 家(158404)
- 国家(157140)
- 科学基金(134702)
- 社会(117612)
- 社会科(111474)
- 社会科学(111444)
- 基金项目(95559)
- 省(93642)
- 自然(86087)
- 教育(84533)
- 自然科(84070)
- 自然科学(84054)
- 自然科学基金(82529)
- 划(79795)
- 资助(76372)
- 编号(74344)
- 成果(62976)
- 部(56633)
- 重点(55745)
- 发(52004)
- 课题(51631)
- 创(50935)
- 教育部(49071)
- 国家社会(48872)
- 制(48256)
- 创新(47697)
- 期刊
- 济(173217)
- 经济(173217)
- 研究(120211)
- 中国(75790)
- 财(63403)
- 学报(57238)
- 管理(55457)
- 科学(53391)
- 农(51570)
- 大学(44054)
- 教育(42280)
- 学学(41128)
- 融(35909)
- 金融(35909)
- 农业(35295)
- 技术(31170)
- 财经(30340)
- 经济研究(27470)
- 经(25898)
- 业经(25339)
- 问题(22688)
- 图书(19459)
- 贸(19087)
- 统计(19032)
- 理论(18666)
- 技术经济(18057)
- 业(17994)
- 版(17347)
- 世界(17061)
- 会计(16998)
共检索到576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毛捷 徐军伟
结合已有文献和笔者调研,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变迁和统计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借助若干典型案例,重点阐述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七方面重要事实。这些事实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等国有资产的紧密捆绑、地方政府举债过程中的政府信用金融化、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来源和资金投向等呈现区域异质性、地方政府债务具有多重资源配置作用(金融整合、基建分工和产业布局)、相关政策实施中遭遇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举债冲动与举债恐慌并存、地方政府举债的市场约束逐步增强等。上述发现为学术界开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丽杰
随着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披露不明、政府存在潜在的财政风险问题逐渐突出,从侧面暴露了现行政府会计核算方法的弊端,新预算法修正案明确提出政府会计制度要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过渡。然而,目前对政府债务如何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具体核算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引入"修正的双基础制"对政府债务具体会计核算做出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任文 邓鸿志
一、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快速增长,客观上刺激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地方财政运行风险也进一步增加。为此,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航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反映了分税制下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困局面,为解决这一难题,债务融资成了地方政府最可行的手段。因预算管理制度制约债务融资模式,因此在一个制度均衡的框架下,两者共同形成制度均衡,并存在联动变化的机制。随着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获得债务资金的模式将会由以间接融资为主转向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昊 陈工
制度因素与政策因素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与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基于制度视角从财政体制、政治体制及财政政策三个方面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2005年以后,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及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地方政府巨额债务的积累已经不能从财政体制方面得到充分地解释;软预算约束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的重要原因;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大量的经济稳定职能赋予地方政府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的另一重要原因。破解地方政府债务危局,必须对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分配做出变革,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晋升机制,建立完备的政府投资法律,多策并举,消除地方政府的负债投资冲动。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形成机制 博弈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周春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务。本报告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晓辉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及实践方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其次,在与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约束 财政分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涛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攀升,从债务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20万亿元。债务的平均期限约7年,平均利率约10%,每年需偿还4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抵押资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中央政府政策四个偿债来源看,每年还存在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论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控债务规模、开放融资渠道、维持土地政策不变、开展债务重组和财政重整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兴龙
一、引言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 789.05亿元,比2010年年底增加38 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等。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但被写入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已演变成关乎公共财政转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苏忠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自主权力的扩大,以及我国以GDP为主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导向,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财政收入的束缚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职能 管理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世君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重整制度,又称地方政府破产制度,其本质是在保留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基础上,进行债务清偿和财政再建的破产重整法律程序,目的在于保护地方政府及其债权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重整的法律制度,构筑我国处理地方债务危机的法治化途径。应当从理念、规则、体制三个层面入手研究解决相应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
政府 债务 重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孙鹏云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突出,释放出较强的财政风险信号。而我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计量和报告的会计体系,导致债务监管难度很大。本文从阐述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状况入手,进而分析现行预算会计对债务管理造成的阻碍及政府会计在政府债务管理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报告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会计 债务报告制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玉建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逐年膨胀,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控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的重要难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我们简单地就债务论债务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规范化的地方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债务控制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并以制度化手段来预防地方债务及其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规范管理 制度设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洁 王茂庆
问责制被运用于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制度看,问责监管集中在隐性债务领域,显性债务领域存在问责缺位问题。由于显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偿债压力日益显现、债务风险愈加现实,应当确立对隐性债务进行风险问责、对显性债务进行绩效问责的合并问责监管,同时积极推进问责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并确立穿透式监管原则。
关键词:
隐性债务 显性债务 问责监管 制度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扬
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其提供一套稳定的制度安排,即将地方政府债务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截至2019年5月底,官方统计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达到19.89万亿元,较2018年底净增1.5万亿元,5个月内便有8%的增长,本就令人瞩目,加之还有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规模"的政策安排,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再次成为国内外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