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4)
- 2023(12985)
- 2022(11466)
- 2021(11169)
- 2020(9276)
- 2019(21544)
- 2018(21148)
- 2017(40964)
- 2016(22422)
- 2015(25285)
- 2014(25016)
- 2013(24749)
- 2012(22904)
- 2011(20487)
- 2010(20394)
- 2009(18783)
- 2008(18631)
- 2007(16075)
- 2006(14151)
- 2005(12793)
- 学科
- 济(87730)
- 经济(87623)
- 管理(69333)
- 业(62515)
- 企(52880)
- 企业(52880)
- 方法(40395)
- 数学(35108)
- 数学方法(34728)
- 财(29797)
- 中国(26059)
- 农(23337)
- 务(18949)
- 财务(18881)
- 财务管理(18828)
- 业经(18783)
- 企业财务(17981)
- 学(17931)
- 制(17921)
- 贸(17766)
- 贸易(17758)
- 易(17350)
- 地方(16533)
- 农业(14944)
- 和(14120)
- 银(14081)
- 银行(14049)
- 环境(14003)
- 理论(13469)
- 行(13206)
- 机构
- 大学(314488)
- 学院(310627)
- 济(129042)
- 经济(126406)
- 管理(124826)
- 理学(107725)
- 研究(107169)
- 理学院(106576)
- 管理学(105011)
- 管理学院(104442)
- 中国(82757)
- 京(67859)
- 科学(63570)
- 财(62753)
- 所(53354)
- 财经(49154)
- 研究所(48129)
- 中心(47983)
- 农(44895)
- 经(44824)
- 北京(43927)
- 江(43537)
- 业大(42456)
- 范(40715)
- 师范(40436)
- 经济学(39243)
- 院(38832)
- 财经大学(36675)
- 州(35666)
- 经济学院(35362)
- 基金
- 项目(209116)
- 科学(164859)
- 研究(156416)
- 基金(153280)
- 家(132619)
- 国家(131539)
- 科学基金(112901)
- 社会(99542)
- 社会科(94308)
- 社会科学(94282)
- 基金项目(81113)
- 省(77933)
- 自然(71751)
- 教育(70986)
- 自然科(70061)
- 自然科学(70047)
- 自然科学基金(68781)
- 划(66499)
- 资助(63624)
- 编号(63316)
- 成果(53076)
- 部(47800)
- 重点(46390)
- 发(43765)
- 课题(43241)
- 创(43016)
- 教育部(41511)
- 国家社会(41284)
- 创新(40195)
- 人文(40045)
- 期刊
- 济(141041)
- 经济(141041)
- 研究(97940)
- 中国(58229)
- 财(50564)
- 学报(46087)
- 管理(45166)
- 科学(43632)
- 农(41289)
- 大学(35313)
- 教育(33746)
- 学学(32959)
- 农业(29044)
- 融(28026)
- 金融(28026)
- 技术(24625)
- 财经(24323)
- 经济研究(22754)
- 经(20718)
- 业经(20708)
- 问题(18622)
- 图书(16806)
- 理论(15781)
- 贸(15704)
- 业(14790)
- 技术经济(14751)
- 世界(14423)
- 实践(14072)
- 践(14072)
- 会计(14067)
共检索到462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乔 范为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过程、规模及构成,并分析了地方政府包括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企业净资产、国有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等各种可偿债资产的状况,认为地方政府出现资不抵债、破产清算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许多项目投资收益低下,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而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与支付风险。文章还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根源及治理方式,提出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量化债务指标,制定相关法规,以形成法律规定与市场约束的双重机制来控制债务总量;通过资产证券化、"售后返租"、公私合营(PPP)等方式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偿债能力 公共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云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逐渐加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为弥补资金缺口,各地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筹集资金,继而形成大量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管理问题也伴随债务规模的增大日益凸显,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隐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多次出台针对性文件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管理 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周春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务。本报告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晓辉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及实践方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其次,在与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约束 财政分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涛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攀升,从债务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20万亿元。债务的平均期限约7年,平均利率约10%,每年需偿还4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抵押资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中央政府政策四个偿债来源看,每年还存在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论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控债务规模、开放融资渠道、维持土地政策不变、开展债务重组和财政重整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李婷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隐性债务 边界厘清 风险治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苏忠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自主权力的扩大,以及我国以GDP为主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导向,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财政收入的束缚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和管理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职能 管理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劲松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会计治理功能的严重缺失这一现象,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政府会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具有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成本核算与控制、绩效评价与考核等治理功能,进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法化、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会计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与行政和司法监管等有利于政府会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诺金
地方政府债务存量情况规模上,债务余额总量较大,近年增速控制较好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153164.01亿元,较2012年底余额增长59.1%,规模高于同期中央债务33097.2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为97867.78亿元,同比增长5.7%;专项债务为55296.23亿元,同比增长0.6%。但2015年、2016年地方债务增速分别低于同期中央债务增速15.7个和8.8个百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世芬 罗志恒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下降,支出上升,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未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就成为"制度创新"。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迎喜 董素
目前,日益沉重的政府性债务已成为束缚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地方财政实际,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全面阐释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风险 治理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骅 陈涵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主体多元、规模庞大、形式隐蔽三大特征。本文针对性地构建包含协同审计机制、审计治理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在内的协同治理审计模式,进而采用演化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设计地方政府债务协同治理审计演化博弈模型,对审计方和地方政府策略的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置入计算实验方法"情景—应对"思想进行仿真计算,模拟博弈双方采用不同策略的初始概率以及协同治理审计三个子机制的完善程度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最后,基于模拟仿真分析结果,从强化协同审计机制、完善审计治理机制和建立信息互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通过地方政府债务协同治理审计,更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