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05)
- 2023(14619)
- 2022(12117)
- 2021(11441)
- 2020(9240)
- 2019(20803)
- 2018(20463)
- 2017(37728)
- 2016(20362)
- 2015(22494)
- 2014(22187)
- 2013(21429)
- 2012(19809)
- 2011(17652)
- 2010(17714)
- 2009(16637)
- 2008(16572)
- 2007(15085)
- 2006(13116)
- 2005(12122)
- 学科
- 济(73609)
- 经济(73487)
- 管理(72523)
- 业(64329)
- 企(56386)
- 企业(56386)
- 财(31032)
- 方法(28174)
- 中国(26263)
- 制(24088)
- 数学(23796)
- 数学方法(23625)
- 农(20544)
- 务(19158)
- 财务(19124)
- 财务管理(19067)
- 业经(18972)
- 企业财务(18257)
- 技术(18174)
- 体(17890)
- 银(17701)
- 银行(17684)
- 行(16858)
- 融(15939)
- 金融(15932)
- 贸(14913)
- 贸易(14899)
- 易(14634)
- 体制(14211)
- 学(13481)
- 机构
- 大学(277920)
- 学院(277686)
- 济(119727)
- 经济(117404)
- 管理(105751)
- 研究(96477)
- 理学(89765)
- 理学院(88850)
- 管理学(87791)
- 管理学院(87231)
- 中国(78907)
- 财(64297)
- 京(58593)
- 科学(52560)
- 财经(48589)
- 所(46822)
- 经(44287)
- 中心(44272)
- 江(42371)
- 研究所(41614)
- 农(38531)
- 经济学(38162)
- 北京(37391)
- 财经大学(36229)
- 院(35597)
- 业大(34303)
- 经济学院(34209)
- 范(33917)
- 师范(33573)
- 州(33012)
- 基金
- 项目(181361)
- 科学(145201)
- 研究(139414)
- 基金(133243)
- 家(115106)
- 国家(114149)
- 科学基金(98531)
- 社会(92021)
- 社会科(87299)
- 社会科学(87283)
- 基金项目(69268)
- 省(69033)
- 教育(64234)
- 自然(59237)
- 划(58196)
- 自然科(57936)
- 自然科学(57921)
- 自然科学基金(56975)
- 编号(54926)
- 资助(52771)
- 成果(46958)
- 创(43069)
- 部(42182)
- 重点(41279)
- 制(40695)
- 课题(39702)
- 创新(39502)
- 国家社会(39420)
- 发(38698)
- 教育部(37117)
- 期刊
- 济(136236)
- 经济(136236)
- 研究(90527)
- 中国(65650)
- 财(55078)
- 管理(43414)
- 学报(38672)
- 科学(37468)
- 农(36509)
- 教育(33963)
- 融(32121)
- 金融(32121)
- 大学(31157)
- 学学(29259)
- 财经(25483)
- 农业(24508)
- 技术(23710)
- 经济研究(22719)
- 经(21979)
- 业经(20002)
- 问题(17099)
- 贸(15672)
- 会计(14545)
- 世界(14344)
- 国际(14085)
- 财会(14008)
- 科技(13853)
- 业(13492)
- 技术经济(13239)
- 版(13141)
共检索到438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崔军 朱志钢
近年来,中国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问题凸显,风险不断积聚,遵循"控增量,化存量"的指导思想对其加以清理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当务之急。从更长远考虑,在承认地方政府债务具有一定"合理成分"的前提下,通过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实现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以及积极探索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体制保障;同时,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强化监管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后的常规性治理手段。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于志洁 王茂庆
问责制被运用于地方政府债务领域,对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现行制度看,问责监管集中在隐性债务领域,显性债务领域存在问责缺位问题。由于显性债务规模急剧扩张、偿债压力日益显现、债务风险愈加现实,应当确立对隐性债务进行风险问责、对显性债务进行绩效问责的合并问责监管,同时积极推进问责监管的制度化、法治化,并确立穿透式监管原则。
关键词:
隐性债务 显性债务 问责监管 制度完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世芬 罗志恒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下降,支出上升,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未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就成为"制度创新"。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文蔚 全春霞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主要从举债权限、规模控制、风险预警三方面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有关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认为国外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实践给我国的主要借鉴在于: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应下放举债权限,改变举债方式,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规模,构建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与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英
2015年初财政部发布的一系列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管理文件,一方面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进程,另一方面细化了对地方政府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措施,事实上是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券与债务运行各环节的监管。笔者通过双重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现阶段这种典型的"自上而下的外部强制性"的监管模式,分析结论是现阶段的监管模式不仅不能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更不能摆脱地方政府官员在债务融资过程中时常引发的道德风险,即相应监管模式存在多重激励不相容的问题。鉴于此,论文后半部分运用动态博弈思想重建模型,寻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居民激励相容的必要条件,认为"内生激励型"要素是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关键词:
动态博弈 地方政府债务 监管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兴龙
一、引言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105 789.05亿元,比2010年年底增加38 679.54亿元,年均增长19.97%;风险总体可控,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如部分地方和行业债务负担较重、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等等。随着新一轮政治周期的开启,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但被写入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治理问题,已演变成关乎公共财政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迎喜 董素
目前,日益沉重的政府性债务已成为束缚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地方财政实际,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全面阐释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风险 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明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面对短期内外需迅速下滑、内需难以迅速提升的经济形势,我国政府采取反危机措施,启动四万亿投资计划,依靠扩大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借此,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融资平台筹集资金,地方政府性债务激增。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2万亿元,占GDP的26%。其中,省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增华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缺口放大,现行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不对等,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缺乏约束,债务风险逐渐积累扩大。完善的分权体制应充分平衡中央和地方两个层次的财政汲取能力,实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中长期管理与控制,在预算视角下完善现有分权体制。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预算管理 分权体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灏粱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纷纷以政府或下属部门和机构的名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形式,设立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大量融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累积。如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成为摆在财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玉清 薛琪琪 姜磊
文章试图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演进逻辑和转型路径提供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解释,揭开长期困扰学界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之谜。文章认为,中国能够有效调动地方政府表外融资努力,且在传统预算软约束的体制环境中避免危机触发,是由于制度禀赋赋予中国特有的协调行动和政策试验等大国治理能力,其他理论思潮发展的"危机崩溃论"或"功能财政论",都不适于解读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战略取向。为矫正传统模式隐含的制度性错配扭曲,新时代债务治理亟需从"激励导向"转型为"绩效导向",实施提质增效目标引领的项目甄别和绩效审计,从供给侧继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预算司课题组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丁宏宇 闫峰 李铭章 范甲兵 郭俊清 李振群 陈晨 冯海虹 梁晨瑶
近年来,世界银行专家Liu Lili、Mohan Nagarajan、Jonathan Rodden、GunnarS·Eskeland、Jennie Litvack、Robert P·Inman、Steven B·Webb、Michael Waibel、Abha Prasad、Signe Zeikate和Elena lanchovichina等对各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及债务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现综述其主要观点,供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华 李国锋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显性化,暴露了我国当前地方债务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地方债监管不利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立法、财政、信息化等方面对地方债监督机制提出对策。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 监管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全厚
构建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是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政府债务融资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扩张有其理性因素,不能轻易否定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合理性。地方政府投资范围过宽、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非对称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构成地方政府负债融资的非理性因素。应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调整政绩考核机制,继续深化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构建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有效构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放
财政是国家运转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高涨严重影响中国金融体制的安全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立,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带来了顺周期性风险。本文拟对我国地方政府庞大的债务问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地方政府债务的顺周期性风险的形成机理,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产生顺周期的传导机制,提出对地方政府债务逆周期监管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