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7)
- 2023(9867)
- 2022(8422)
- 2021(7953)
- 2020(6880)
- 2019(16399)
- 2018(15934)
- 2017(30853)
- 2016(16824)
- 2015(19499)
- 2014(19539)
- 2013(19632)
- 2012(18537)
- 2011(16905)
- 2010(16877)
- 2009(15976)
- 2008(16079)
- 2007(14300)
- 2006(12308)
- 2005(11280)
- 学科
- 济(78924)
- 经济(78845)
- 管理(45422)
- 业(44458)
- 方法(38783)
- 企(34936)
- 企业(34936)
- 数学(34229)
- 数学方法(34002)
- 中国(22530)
- 财(22321)
- 农(20241)
- 贸(16796)
- 贸易(16790)
- 易(16360)
- 学(15942)
- 业经(14499)
- 制(14122)
- 农业(13620)
- 地方(13298)
- 银(12051)
- 银行(12027)
- 融(11942)
- 金融(11940)
- 和(11550)
- 行(11531)
- 务(11159)
- 财务(11142)
- 财务管理(11108)
- 理论(11060)
- 机构
- 大学(255976)
- 学院(250423)
- 济(115940)
- 经济(113958)
- 管理(94375)
- 研究(90355)
- 理学(81934)
- 理学院(80973)
- 管理学(79733)
- 管理学院(79268)
- 中国(69528)
- 京(54027)
- 财(53224)
- 科学(52379)
- 所(46186)
- 财经(42663)
- 研究所(42042)
- 农(41111)
- 中心(39977)
- 经(39099)
- 经济学(38651)
- 江(35051)
- 经济学院(35039)
- 北京(34857)
- 业大(34853)
- 范(32747)
- 农业(32504)
- 师范(32495)
- 财经大学(31924)
- 院(31673)
- 基金
- 项目(163021)
- 科学(129203)
- 基金(121888)
- 研究(119069)
- 家(106316)
- 国家(105490)
- 科学基金(89533)
- 社会(78862)
- 社会科(74826)
- 社会科学(74807)
- 基金项目(63606)
- 省(59267)
- 自然(55819)
- 教育(54797)
- 自然科(54565)
- 自然科学(54544)
- 自然科学基金(53655)
- 划(51479)
- 资助(51084)
- 编号(46134)
- 成果(38955)
- 部(38884)
- 重点(37149)
- 发(35039)
- 国家社会(34055)
- 教育部(33704)
- 创(33334)
- 中国(32511)
- 课题(31899)
- 人文(31856)
- 期刊
- 济(122192)
- 经济(122192)
- 研究(77585)
- 中国(46487)
- 财(41226)
- 学报(39096)
- 农(36856)
- 科学(36479)
- 管理(32537)
- 大学(29583)
- 学学(27845)
- 农业(25068)
- 教育(23564)
- 财经(22384)
- 融(22368)
- 金融(22368)
- 经济研究(21456)
- 经(19331)
- 技术(19177)
- 问题(16983)
- 业经(16816)
- 贸(16211)
- 业(14642)
- 世界(14617)
- 国际(13689)
- 技术经济(13088)
- 统计(12541)
- 版(11620)
- 理论(11459)
- 商业(10918)
共检索到369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勇 陈杰 高伟
收入差距拉大和腐败犯罪率下降是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而在转型新兴经济体中国显现出的两个最突出的现象。本文统计分析、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收入差距与地方官员腐败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腐败不是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而收入差距拉大对腐败行为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这一关系虽然与国内外许多已有研究结论有一定差异,但与中国现实是吻合的,本文从不同角度对收入差距与腐败的这一特殊关系进行了理论解释,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刚 李树
基于中国2000-2007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本文考察了腐败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腐败是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就样本区间内而言,腐败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要远远高于除去经济增长外的其它影响因素;腐败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增加城镇20%最高收入组居民收入的同时降低了城镇其它收入组居民收入;此外,由于我们测算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摘自官方统计资料,其没能将大量与腐败租金相关联的"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包括进来,因此我们的研究还意味着陈宗胜(2001)和王小鲁(2007)的早期研究均低估了腐败对居民真实收入差距的影响。
关键词:
腐败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一平 朱江南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紧密相联。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文献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但文章认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力度也是影响地方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中国县级横截面数据以及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文章发现,反腐败力度越大的县的收入水平越高。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来量化各个解释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还发现,反腐败是解释中国县际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县际收入差距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峰 龙硕 胡军
本文在晋升锦标赛框架下,研究财政分权、政绩偏好与地方官员腐败之间的关系。与现有文献认为财政分权对腐败产生单向影响不同,本文考察了财政分权对腐败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在传统研究公共支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腐败因素,建立了一个包含家庭、厂商以及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内的一般均衡模型,我们发现财政分权对腐败呈现倒U型影响,且这一关系受到地方政府对经济绩效偏好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地,使用中国30个省1998—2010年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以上理论假说,即:当财政分权程度较低时,分权会恶化腐败问题,但政绩偏好的提高能够弱化这一恶化效应;而当财政分权较高时,分权会缓解腐败问题,而政绩偏好又可以放大这一缓...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晋升锦标赛 政绩偏好 官员腐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桂汕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应用博弈论剖析张二江的案例,探讨其走向腐败的经济道理。文章指出,政治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腐败的收益(π)和监督的成本(C)很高,而对腐败的惩罚(F)却偏小。因此,根治腐败的根本在于改善政治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和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
关键词:
腐败 经济解释 博弈论 案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孟军
文章基于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弘扬正气的社会背景,对腐败影响资本跨国流动的理论机理进行阐释,通过搜集整理58个代表性国家(地区)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两种估计方法 ,对腐败、腐败距离与外资流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腐败和外资流入之间的关系因国家类型存在差异,发达国家较高的政府清廉度可以降低腐败交易成本,对我国资本具有较大引力,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缺陷可以为投资者开拓当地市场提供机会;腐败距离对资本的跨国流动具有阻碍作用。研究结论不仅可以为我国跨国公司的投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可以为当前的反腐倡廉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反腐败 OFDI 系统GMM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志文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之谜"的由来,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中国之谜"的存在,然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资产囤积假说",试图解释"中国之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到金融资产这一新的变量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之后,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消失了。
关键词:
中国之谜 超额货币供应 金融资产囤积假说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文建东 何立华
就中国的信任问题而言,一面是显而易见的诚信缺失的诸多事实,另一面是各种调查显示的不可辩驳的高社会信任水平,这是一种让人感到迷惑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中国信任之谜"。基于WVS的中国数据,本文从个人的客观特征和主观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普遍信任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影响普遍信任的主要因素有四个:(1)中国的普遍信任水平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2)教育水平的影响不仅显著而且比所有其他因素的边际效应都要大;(3)代表乐观主义的因素,即相信可以自由选择和掌控自己生活的信念对普遍信任有不可忽视的影响;(4)个人的主观感受,即对家庭经济状况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政府和司法信任。
关键词:
信任 普遍信任 诚信 乐观主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春根 徐建斌
预算在监督与约束公权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从而对预防地区官员腐败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反腐进入"新常态"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背景,通过构建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省级层面的财政预算透明度对地区官员腐败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动态模型中,财政预算透明度得分值平均每提高10分,每万公职人员腐败案件立案数就能够减少0.85件,这相当于腐败程度平均下降约3.5%。因此,应当以新《预算法》为契机,通过修订与完善配套法律等措施,提高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透明度,充分发挥财政预算透明的腐败治理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广珍 李绍平 黄险峰
本文同时考虑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三个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的影响,进而构建了理论模型。从中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在基本模型中,地方官员对政治晋升的偏好程度越高,则其努力程度越高、腐败程度越低。而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官员的努力也越高,但对腐败水平影响却是不确定的。在进一步假设腐败会被惩罚的拓展模型中,基本模型的大部分结论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只是分权程度的对努力的影响也变得不确定了。除此之外,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对官员腐败惩罚的力度和对官员腐败的惩罚准确程度的影响,相关命题表明,如果对官员腐败惩罚的越严厉,并且对官员腐败的惩罚越准确,官员努力水平和官员腐败程度都会变低。通过对研究结论的分析,我们还对以往文...
关键词:
政治晋升 财政分权 腐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敏 孔凡柱
从效用的角度出发,建立腐败问题的效用分析模型,分析风险规避者、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偏好者的腐败行为选择模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腐败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
腐败 效用 代理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永栋
1978—2008年间,中国区域收入差距基本处于一种拉大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地区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实施所引起的市场经济制度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在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战略实施中,影响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可以概括为,一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权制度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差异,二是有限平衡发展战略实施所造成的地方财力的有限平衡,三是地区间市场化程度的差异,四是地区间开放度的差异。利用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证明,在长期里,上述第三和第四个因素显著地拉大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而第一和第二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显著地缩小了地区间收入差距。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璇 杨灿明
本文试图从行政腐败的角度剖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通过选取世界银行(2006)企业调查数据中的120个地级市,对这些城市200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量后,发现行政腐败显著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且不论是在东部发达地区,还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腐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比较显著。通过分地区的比较,本文进一步发现,腐败在东部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剧作用比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这些结论,在通过工具变量控制了腐败与收入差距的内生性后仍然成立。此外,本研究发现,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措施,除了惩治腐败,还包括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
关键词:
行政腐败 城乡收入差距 二元经济体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卿树涛 刘立
在对腐败行为进行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 ,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推论 :第一 ,由于人的理性有限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不可避免 ,任何人都有滑向腐败的可能 ;第二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腐败惩罚机制不够完善时 ,一部分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惩罚或者有逃脱惩罚的可能 ,短期之内腐败收益远大于腐败成本 ,使得政府当局反腐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第三 ,由于反腐机制的不完善 ,反腐败政策因此陷入两难困境 :如果惩治过于严厉 ,腐败者会孤注一掷 ,加剧腐败 ;但如果惩治不够严厉 ,就达不到敲山震虎的目的 ,会诱使未腐败者腐败。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制度经济学 有限理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官峰 王俊杰 章贵桥
关系型交易会影响分析师的信息传递效率,进而对企业的信息环境产生影响。文章基于腐败官员落马这一准自然实验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文章以2005-2011年与24位省部级以上落马高官有关联的企业为样本,研究了政商关系的外生变化对分析师行为和企业信息环境的影响。文章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发现腐败官员落马后,与之关联企业的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提高,预测分歧度降低,分析师跟踪数量增加,企业股价同步性降低。进一步检验发现,在官员落马影响关联企业股价同步性的过程中,分析师发挥了中介作用。可见,反腐能够降低分析师获取信息的门槛,提高分析师传递信息的效率,进而改善企业信息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