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2)
2023(12504)
2022(10507)
2021(10152)
2020(8179)
2019(19255)
2018(19045)
2017(34317)
2016(19545)
2015(22784)
2014(22796)
2013(21478)
2012(20110)
2011(18804)
2010(19275)
2009(17301)
2008(16909)
2007(15177)
2006(13678)
2005(12724)
作者
(52443)
(43476)
(43375)
(41571)
(27921)
(20723)
(19929)
(16929)
(16886)
(15697)
(14863)
(14776)
(14135)
(13938)
(13645)
(13630)
(13097)
(12593)
(12561)
(12475)
(11334)
(10667)
(10592)
(10114)
(9835)
(9767)
(9727)
(9677)
(8800)
(8639)
学科
(82656)
经济(82585)
管理(44835)
(41088)
方法(32876)
中国(32812)
(31102)
企业(31102)
数学(29683)
数学方法(29115)
教育(23091)
(21456)
地方(21014)
(16884)
贸易(16866)
业经(16858)
(16385)
理论(15619)
(15507)
(15184)
(14530)
农业(14154)
(13939)
(13749)
银行(13740)
(13512)
金融(13511)
(13445)
技术(12179)
环境(11775)
机构
大学(273231)
学院(266388)
(111054)
经济(108751)
研究(101291)
管理(93209)
理学(79061)
理学院(78007)
管理学(76257)
管理学院(75738)
中国(73443)
(61406)
科学(57672)
(50478)
(50185)
(46684)
师范(46387)
研究所(45562)
中心(43782)
北京(41190)
(40944)
教育(39019)
财经(38876)
(38072)
师范大学(37805)
(36358)
(35491)
经济学(35046)
业大(33485)
(32902)
基金
项目(168171)
科学(134479)
研究(132553)
基金(118878)
(101980)
国家(101033)
科学基金(85975)
社会(83103)
社会科(78692)
社会科学(78675)
教育(69028)
(65345)
基金项目(60031)
(57563)
编号(55173)
自然(51524)
资助(50566)
自然科(50412)
自然科学(50404)
自然科学基金(49487)
成果(48598)
课题(42911)
(41573)
(39710)
重点(39569)
(35317)
(35287)
教育部(35116)
大学(34362)
发展(34279)
期刊
(127163)
经济(127163)
研究(98088)
中国(69867)
教育(67666)
管理(37163)
(36227)
学报(36148)
(35966)
科学(35254)
大学(30434)
技术(27907)
(26252)
金融(26252)
学学(25742)
农业(25492)
经济研究(22010)
业经(19992)
财经(19863)
(17286)
职业(16525)
问题(16168)
(15173)
(14702)
图书(14601)
世界(14202)
统计(13993)
(13866)
论坛(13866)
国际(13819)
共检索到433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晖  邹艳春  
在中国社会快速变迁和高等教育制度转型的背景下,第三级政府举办的地方大学在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大学,地方大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利益相关各方博弈和学习的结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30年来,我们抓住体制改革关键,围绕教学改革核心,在对外开放和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的推动下,改革平稳顺利进行,获得了广泛的突破性进展,促进了结构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规模的巨大发展,进入了推进质量水平大提高、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阶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雪梅  张建奇  
在特有的社会文化和国情背景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双轨并行而不互通、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学校本位企业缺位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缺乏互通、与产业界互动不足、院校发展同质化、人文割裂等问题。为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从模式移植走向本土化探索和多元融合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实现教育形态和教育内容的的整体性变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俊朝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高职教育界对其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提高我们对高职教育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加明确如何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谭敏  
美国社区学院被公认为世界最成功的社区高等教育模式之一,在我国也有所借鉴与效仿。本文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发现,美国式社区学院的发展有其特殊的土壤,其诞生和成长的部分条件在中国或不成熟、或不具备。因此,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同时,不宜简单移植,对社区学院模式的推广也应持谨慎态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枭鹰  刘子云  
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历史继承性,对以往形成的"研究"进行"再研究"意义重大,可以让我们明了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起点性研究、生长性研究、发展性研究、突破性研究、总结性研究的状貌,进而知道从何处拓展新的研究,形成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近30年来,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研究展现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隐性走向显性、从整体走向专门、从经验总结走向理性成熟的历史生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兰平  
增加与国际社会的广泛交流将会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本政府在增加来日本学习的外国学生人数和雇佣外籍公民担任日本大学教师的初始行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论述了自80年代以来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方面,指出一个互补的国际交流运动正在兴起,已渗透到日本教育的各个方面.文章还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相应的预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文章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效。这些成绩从三个大的方面概括为 :1 .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或者突破性进展 ;2 .教学改革到了一个收获的阶段 ;3.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进入一个深入的阶段。文章还展望了 2 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前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世界高等教育大众化可以大致分为主动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和被动型的、追赶型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中国高等教育正在摆脱追赶型大众化模式的某些特征,由外延式扩张开始走向了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开始由追赶型、被动型的模式向主动型的模式转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可以成功跨越追赶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某些困境,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子元久  徐国兴  
最近2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也激起了我研究中国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强烈兴趣。纵观中国高等教育最近20年间的变化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其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从1998-1999年度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种“新”不仅表现在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方面,更表现在以市场化和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高等教育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  
新中国教育史学70年发展历程包括新中国教育史学的转型、初建、重建、探索和形成五个阶段。新中国教育史学在全面学习苏联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逐步实现了向社会主义新教育的转型。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教育领域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以重评孔子、杜威为突破口,教育史学科逐步恢复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20世纪80年代关于教育史学科体系的讨论,开启了从教育史学层面研究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先河。进入21世纪,教育史学科日益摆脱教科书传统的束缚,逐渐回归历史研究的本性和教育史学科的本来面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周加来  周慧  周泽林  
全面梳理新中国70年城镇化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城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入反思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科学展望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主要特征。研究认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起步期、加速发展期和基本成熟期三个主要阶段;城镇化在激发经济增长动能、推动经济不断增强、促进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城市高房价泡沫、居民幸福感降低、城乡差距拉大、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伴随居民自由流动而出现的独有的农民工现象,以及产业创新对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支撑力不足也需引起足够重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将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由"单个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到"城市域"的转变;海绵城市、卫星城市、智慧城市、特色小镇等新型城市类型不断涌现;城乡一体化政策指导城乡一体化实践,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日趋完善,制度创新激发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农村与城市开始融为一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万典武  李书友  徐振宇  李冰倩  
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商业发展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我国商业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第一个时期(1949-1953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商业在这一时期,党的政策非常正确。共产党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恶性通货膨胀。在陈云同志的领导下,政府很快制止了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同时明确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在当时提出的"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中,笔者认为对实际工作影响最深最大的是"公私兼顾"。虽然政府开始设立国营商业企业,但商业总体上以私人商业为主,零售业和饮食服务业几乎全部是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澍  赵园园  
本文以金融发展为主线,通过对金融发展理论的简要回顾,考察了金融发展理论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观点及其对金融发展本质的认识。本文提出,在金融发展理论的第一阶段,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对金融发展本质的认识都有些片面;在第二阶段,金融内生化的提出是理论发展的一大进步,然而其局限性也较明显;在第三阶段,金融发展问题的研究角度实现了爆发式发展,从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到文化、宗教,再到金融相关要素、金融功能演进,研究范围也从仅针对发展中国家扩大到包含发达国家在内。文章最后提出了应该以发展金融学作为金融发展理论的新方向,并给出了几点结论:充分重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以实现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