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6)
2023(8114)
2022(6695)
2021(6180)
2020(5094)
2019(11432)
2018(11029)
2017(20677)
2016(10708)
2015(12278)
2014(11910)
2013(12208)
2012(11710)
2011(11130)
2010(11055)
2009(10357)
2008(9989)
2007(8706)
2006(8133)
2005(7485)
作者
(32383)
(27410)
(27263)
(26189)
(17546)
(13158)
(12120)
(10572)
(10383)
(9855)
(9461)
(9263)
(9027)
(8855)
(8627)
(8421)
(8090)
(8021)
(7841)
(7342)
(7097)
(6593)
(6512)
(6366)
(6263)
(6253)
(5832)
(5526)
(5490)
(5446)
学科
(74695)
经济(74647)
方法(25159)
管理(24481)
数学(21916)
数学方法(21838)
(20592)
中国(18192)
地方(17685)
(14363)
企业(14363)
(13449)
(13442)
地方经济(12449)
业经(12176)
(11917)
贸易(11910)
(11553)
环境(10178)
农业(9474)
(9447)
(9133)
(9002)
(8713)
金融(8713)
(8159)
银行(8154)
关系(8089)
(8058)
经济学(7866)
机构
大学(171156)
学院(169797)
(88514)
经济(87266)
研究(69919)
管理(59615)
中国(53602)
理学(50699)
理学院(49977)
管理学(49345)
管理学院(49006)
科学(39696)
(36612)
(36564)
(35126)
研究所(32103)
经济学(30416)
财经(29756)
中心(29545)
(27246)
经济学院(27169)
(24905)
(24150)
(24113)
北京(24069)
师范(23935)
(23615)
科学院(22247)
财经大学(22065)
师范大学(20045)
基金
项目(109724)
科学(88323)
基金(84513)
研究(78664)
(74549)
国家(74071)
科学基金(62634)
社会(55695)
社会科(53082)
社会科学(53072)
基金项目(44361)
(38443)
自然(38120)
自然科(37209)
自然科学(37201)
自然科学基金(36570)
资助(35363)
教育(33918)
(33369)
编号(27424)
(26438)
(25820)
重点(25543)
国家社会(25351)
中国(24858)
教育部(22349)
发展(21900)
成果(21765)
(21633)
(21494)
期刊
(103028)
经济(103028)
研究(56981)
中国(30156)
科学(25741)
(24903)
学报(23743)
管理(22273)
(21775)
经济研究(18475)
大学(18190)
学学(17457)
财经(15982)
农业(15442)
(14888)
金融(14888)
(14130)
问题(13933)
(12906)
业经(12814)
世界(12525)
技术(12003)
国际(11838)
资源(9801)
技术经济(9713)
统计(9183)
(9120)
教育(9109)
经济问题(8658)
(8340)
共检索到262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刚强  
利用Theil指数分解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比较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地市入境、国内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两者的高度空间集中性都具有总体下降的趋势,且其时空演变过程以东部地带内的差异和变化为主要来源;入境旅游经济较之国内旅游经济具更强的空间极化特征及更慢的差异缩小趋势,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以点状高度集中分布为主要特征,国内旅游经济的空间极化格局主要呈轴状延伸趋势;在缩小东、中、西部地市间社会经济差异的作用上,前者并不明显,后者的空间经济效应相对明显,但作用程度有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阎友兵  陈彪  
科学合理的旅游投资对旅游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衡量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变异系数、首位度、泰尔系数分析中国旅游投资时空差异演变特征,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中局域G*系数探讨中国旅游投资冷热点空间格局演变情况,结果发现:时间尺度上,2003-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绝对差异持续扩大,且上升幅度大于相对差异缩小幅度,导致中国旅游投资差异一直较明显;空间尺度上,2003-2015年西部区域差异最大,且呈"N"型轨迹波动上升,东部区域差异次之且呈持续缩小态势,中部区域差异最小且较稳定;冷热点变动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转化为相对集中,低值区范围逐渐缩小。(4)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取得较高速的增长,但哈大、沈丹沿线市域仍是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5)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合作空中走廊。向北开放,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边境国家合作建构陆地旅游空间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君丽  陈恩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调整经济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基础。文章以华东地区7省(市)国内旅游收入等为分析对象,采用标准差、泰尔指数等定量评价华东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演变及特征。结果显示:区域内旅游经济绝对差异正不断扩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省际泰尔指数大于地带内和地带间泰尔指数,地带内泰尔指数是省际泰尔指数变化的主因;沿海南部地带间差异最为显著,超过沿海北部和内陆;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在旅游总量中所占份额较大。在分析产生差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缩小区域内差异、促进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本文在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M权重和熵值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及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余年来,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2010年11省区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②我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但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③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对比分析显示,我国东部省市多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区域,而中西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林,余凤龙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松茂  方良彦  邓峰  
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个地州市的旅游经济为研究对象,在GIS软件Mapinfo9.5的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及变化做了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试图揭示新疆区域旅游发展水平时空差异演变规律及其原因,并提出协调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晓  王丹  张耀光  赵一行  
文章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92-2004年辽宁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并从沿海、内陆地带角度对该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是总体差异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但是旅游集中度很高,且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元军  
基于2005至2009年16个城市旅游业投入产出的数据,本文利用DEA-BCC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产业效率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整体偏低,但是随时间呈现出不断提升趋势;城市旅游经济规模与综合效率的空间非均衡问题显著,而且城市旅游业综合技术效率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内部分化特征;城市旅游业内部三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旅行社业效率均值最高,酒店业次之,景区行业最低,而且这三个行业效率的城市排名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坤杰  贺小荣  许春晓  申树群  
文章立足于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脆弱性研究法、均方差分解法、冷热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4—2018年总体脆弱性指数呈先升后降的发展态势,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各省份脆弱性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未发生明显的轨迹改变。(2)脆弱性指数差异性整体呈敛缩态势,区内差异是造成长江经济带脆弱性指数总体差异的根源所在。(3)从脆弱性指数的时空差异来看,东部地区集聚特征不断减弱,中部地区集聚特征变化较大,而西部地区集聚特征基本保持稳定。(4)脆弱性指数受多系统多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来源于生态环境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新越  郭利贞  
基于Martin的经济韧性理论,构建省域入境旅游经济韧性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对其进行测度,并分析时空演变特征,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2011、2015、2019年的省域入境旅游经济韧性组态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特征来看,省域入境旅游经济整体韧性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不断缩小;(2)从空间分异特征来看,省域入境旅游经济韧性整体呈由点及线到面的空间扩散式发展,抵御能力呈显著的“沿海沿边”集聚倾向,恢复能力逐渐形成“一横二纵”的中高水平集聚带,调整能力片状组团式发展特征愈发显著,更新能力则呈现明显的南高北低特征,各维度空间格局差异显著,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3)在组态机制上,省域入境旅游经济韧性表现为6种驱动机制(产业支撑型创新驱动、基础巩固型创新驱动、服务优化型创新驱动、突破型产业驱动、渐进型产业驱动和基础保障驱动)和3种限制机制(服务优化限制、产业创新限制和基础产业限制),旅游产业环境逐渐成为影响入境旅游经济韧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艺芳  王松茂  
文章运用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对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且有待提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呈同类集聚态势,且该趋势不断加强。区位优势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逐渐加强,创新环境、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经济发达地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开放程度更能有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雯  于洁  程绍文  李亚娟  胡静  
湖北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对于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长江经济带湖北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锡尔指数等方法,对1998年~2016年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演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湖北段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虽有小幅减小,但差异仍较大,入境旅游经济差异明显大于国内旅游;2)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均主要来源于地带内差异,东部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旅游吸引物、交通可达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因素影响着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经济区域差异.长江经济带湖北段的旅游业还处于以极化为主的发展阶段,政府应从整体上进行布局和规划,充分利用武汉的发展优势,将宜昌、咸宁、荆州和恩施培育成增长极,发挥"黄金水道"联动东西两大城市群的作用,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利  李梦含  
集聚性发展是长江经济带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采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与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研究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演变的分布特征、关联特征与迁移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集聚水平的空间差异性。2)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3)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聚集区域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迁移,集聚重心的迁移速度不断加快。4)影响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市场规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