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7)
- 2023(17303)
- 2022(14559)
- 2021(13560)
- 2020(11378)
- 2019(26022)
- 2018(25472)
- 2017(48377)
- 2016(26622)
- 2015(29952)
- 2014(29729)
- 2013(29398)
- 2012(26711)
- 2011(24345)
- 2010(23849)
- 2009(21980)
- 2008(21373)
- 2007(18604)
- 2006(16271)
- 2005(14543)
- 学科
- 济(106603)
- 经济(106457)
- 管理(72801)
- 业(69496)
- 企(55783)
- 企业(55783)
- 方法(47912)
- 数学(41882)
- 数学方法(41471)
- 中国(31540)
- 农(30079)
- 财(25548)
- 学(24516)
- 业经(23803)
- 贸(21442)
- 贸易(21431)
- 易(20898)
- 制(20609)
- 农业(19925)
- 地方(19901)
- 银(16511)
- 环境(16447)
- 银行(16437)
- 和(16375)
- 技术(16169)
- 理论(16078)
- 融(15784)
- 金融(15782)
- 行(15730)
- 务(15167)
- 机构
- 大学(384372)
- 学院(378630)
- 济(154498)
- 经济(151504)
- 管理(145897)
- 研究(134536)
- 理学(127145)
- 理学院(125662)
- 管理学(123452)
- 管理学院(122780)
- 中国(99092)
- 科学(85337)
- 京(82546)
- 农(69927)
- 所(68738)
- 财(67828)
- 研究所(63401)
- 业大(61616)
- 中心(59212)
- 农业(55336)
- 财经(55183)
- 江(53231)
- 北京(52136)
- 经(50484)
- 范(49961)
- 师范(49386)
- 院(48345)
- 经济学(47538)
- 经济学院(42946)
- 州(42915)
- 基金
- 项目(265459)
- 科学(207591)
- 基金(193930)
- 研究(188259)
- 家(172683)
- 国家(171303)
- 科学基金(144817)
- 社会(120127)
- 社会科(113806)
- 社会科学(113778)
- 基金项目(102937)
- 省(101063)
- 自然(95160)
- 自然科(92962)
- 自然科学(92933)
- 自然科学基金(91291)
- 划(86895)
- 教育(85557)
- 资助(79316)
- 编号(74412)
- 成果(60328)
- 重点(60171)
- 部(58722)
- 发(56371)
- 创(54789)
- 课题(51587)
- 创新(51320)
- 科研(51224)
- 国家社会(50445)
- 教育部(49788)
- 期刊
- 济(163290)
- 经济(163290)
- 研究(110448)
- 中国(71218)
- 学报(69681)
- 农(63781)
- 科学(61123)
- 大学(51781)
- 管理(51752)
- 财(48974)
- 学学(48535)
- 农业(44004)
- 教育(39155)
- 融(30567)
- 金融(30567)
- 技术(29173)
- 经济研究(27458)
- 财经(26896)
- 业经(25841)
- 业(23538)
- 经(23114)
- 问题(22023)
- 图书(20916)
- 科技(19285)
- 版(19014)
- 贸(18226)
- 业大(18114)
- 技术经济(17379)
- 理论(16977)
- 世界(16846)
共检索到547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翌 卢显晶 刘潇潇 施沪静
以2000—2010年的中国345个地市为研究样本,分析人口老龄化的4个直接影响因素,即人口自然老化、出生、死亡和迁移。利用人口统计方法计算4个直接因素对各地市人口老龄化的改变值、改变率,检验了计算精度,通过人口自然老化、死亡和出生计算出的2010年老龄化率与"六普"真实值仅相差0.01%。结果显示:人口自然老化和死亡是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因素,贡献值为70.7%,这两个因素与寿命水平密切相关,西部地区人口自然老化作用显著提高了老龄化程度,死亡作用又显著降低了老龄化程度,而东部地区则更稳定。出生对短期老龄化的降低作用较低,贡献值为27.6%,对老龄化的降低呈现聚集特征和明显的"四角分布"格局。迁移对老龄化的作用则表现出省会城市的"异常值"现象,发达地区主要依赖人口迁入降低老龄化程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晗 刘鉴 房艳刚
以东北地区为案例,采用空间关联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基于省、市、县3个尺度分析了2000—2010年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尺度老龄化系数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辽宁省老龄化程度最严重。(2)空间分布上,市、县尺度人口老龄化均呈现全面升级的态势。(3)空间关联上,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市、县尺度人口老龄化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但集聚强度呈减弱态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市、县尺度人口老龄化空间集聚均呈收缩趋势。(4)老龄化速度空间分异在市级尺度上呈现显著的轴带分布,县级尺度呈现由北向南增速递减。从宏观定性和微观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不同尺度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昌忠泽 姜珂 冯扬
人力资本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形成分别源于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公共财政支出,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采用中国各省份宏观数据,分析老年抚养比与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且拐点的老龄化水平为13.10%。其次,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老龄化和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发现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平不会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显著影响,而家庭人口结构老龄化会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公共人力资本投资会对私人人力资本投资产生替代作用。最后,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贡献。偏离份额分解的结果表明,2010—2018年人力资本投资变动的31.28%可以由以老龄化为特征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解释;结构转型定量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与收入和相对价格变动相比,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变动的贡献最大,为88.1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录仓 武荣伟 刘海猛 周鹏 康江江
2000年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新常态与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县域尺度出发,基于2000和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应用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10年间中国2283个县域单元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模式多样,胡焕庸线西北半壁以均质化、轴带特征为主;而胡焕庸线东南半壁则呈现出核心—外围的分布特征。22000-2010年间,人口老龄化均值从6.7%增至8.7%,表明中国县域全面进入老年型社会,步入老年型的县域多集中于内陆、东北地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10年间人口老龄化总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人口老龄化的变动趋势差异显著。3人口老龄化在"胡焕庸线"两侧、不同地域类型间、城乡间、民族自治地区与非民族自治地区间、贫困与非贫困地区间存在差异,且差异变动的方向并不一致。4影响人口老龄化的核心因素为各区域往期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序列人口比重、人口流出的比例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明华 郝国彩
文章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首先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测算了1995-2011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并按三区域进行结构分解;然后结合省际面板数据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层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非均衡空间分布特征,地区差异明显但短期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呈现反复波动态势;长期来看,老龄化地区差异呈逐渐扩大趋势;2004年以后,中、西部省际间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东部呈收敛趋势,东部省际间差异对老龄化总体差异影响最大;总体上看,区域内老龄化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呈收敛趋势,区域内差异远大于区域间差异,这说明老龄化总体差异主要是由...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少星 王先芝 纪小乐 张烨
基于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乡镇尺度上山东省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定量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迅猛,但乡镇街道之间在老龄化水平、老年人口密度和增长速度等方面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②按照不同的分析维度,山东省乡镇街道涵盖了丰富的人口老龄化地域类型,其中的2个类型形成了典型的空间分异格局。一类主要聚集在县级以上城市及其周边地域,总体上具有老年人口低占比、高密度、高绝对增长、低相对增长的特点;另一类是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黄河三角洲地区、沂蒙地区和鲁西地区等4个区域的一般乡镇,大体表现为高占比、低密度、低绝对增长、高相对增长特征。③空间滞后模型回归结果显示,老龄化动态演变过程的不确定性更强、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基期老龄化基础对其影响效应不显著,经济增长速度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经济发展水平对老龄化静态格局的影响却不显著,使得乡镇尺度上老龄化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呈现出特殊性。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袁俊 吴殿廷 吴铮争
文章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分异特征,揭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扩大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但在“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文化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乐乐
采用2003-2014年的中国人口老龄化数据,运用泰尔指数分析法,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指标,对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区域进行了差异分解;然后结合省级面板数据设定模型,使用FGLS估计法实证检验了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的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严重的地区差异的特点,东部、西部和中部的老龄化发展具有非均衡的特点,地区差异变化反复波动,并不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DP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会越来越严重。出生率和人均GDP对人口老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琦璐 程开明 庄燕杰
文章基于降尺度能源平衡表估算2003—2019年我国城市能源消费量,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解析城市能源强度的时空差异及演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能源强度持续下降,变动态势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其中资源型城市能源强度下降较快但仍有较大节能潜力;城市能源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其变动趋势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而地区间差异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城市能源强度类型的“马太效应”突出,低能源强度城市存在先发优势“惯性”,高能源强度城市则存在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城市能源强度类型的转换受到相邻城市类型的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何建宁 朱霄雪
根据1999~2008年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我国近10年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化并非是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人口密度和人口城镇化率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最主要因素;政府的投入与决策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成分。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政府、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应对老龄人口给予更多的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康江江 丁志伟 张改素 王发曾 武荣伟
选取老龄化系数、老少比两个测度指标,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从市域、县域、镇域三个尺度对2000、2010年中原地区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地区整体及各个地市老龄化系数、老少比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从空间分异格局看,老龄化高水平区由局部区域向全区扩展。但是,随着研究尺度的不断细化,老龄化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尺度差异性。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中原地区人口老龄化系数、老少比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随着研究尺度不断缩小,冷热点空间集聚分布范围更加集中。然而,两个指标局部集聚特征的也表现出空间分布不一致。4结合多尺度的时空格局分异结果,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公共医疗健康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且对两个指标表现出的空间差异性做了具体阐释。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多尺度 时空格局 中原地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景 陈永福
本文基于11880个城镇住户调查样本数据,在食物消费模型中引入整合个人生命周期和家庭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综合特征的家庭成人等价尺度,实证分析食物消费影响因素,尤其是测度家庭成人等价尺度对食物消费的影响,并揭示不同家庭成员的食物消费成人当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和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因素,有必要在食物分析中引入基于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建立的成人等价尺度。成人等价尺度测算结果表明,与其他家庭构成的家庭成员相比,独生子女家庭成员的食物支出成人等价尺度相对较高,这种差异对于17岁以下的孩子尤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60岁以上老年人的食物支出成人等价尺度先增后减,特别是65岁以后下降趋势明显。研究结论表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与年轻人在食物支出上的差异以及家庭结构的变迁,未来食物需求分析和预测应该根据这些变化和差异做出相应调整,这有助于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主要应用比较人口预测方法对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年龄结构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各自所起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雷慧敏 叶长盛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中国三大人口问题之一,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的县域时空差异,通过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深入探讨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江西省人口老龄化系数显著提高,由6.29%提高到7.76%,由成年型社会转变为老年型社会;(2)2000—2010年江西省人口老龄化县域空间差异逐渐扩大,保持较强的正相关,全局指数分别为0.443,0.176,热点集聚显著但逐渐减弱,冷点区扩大;(3)不同因素对县域人口老龄化影响有所差异,人均GDP、城镇化、万人医生数等指标促进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自然增长率及教育占财政支出等指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