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1)
2023(7270)
2022(6013)
2021(5800)
2020(4718)
2019(11157)
2018(10709)
2017(20919)
2016(11115)
2015(12200)
2014(12018)
2013(12219)
2012(11601)
2011(10607)
2010(10331)
2009(9556)
2008(9344)
2007(8032)
2006(7052)
2005(6607)
作者
(31799)
(26682)
(26614)
(25657)
(17066)
(12963)
(12089)
(10398)
(10124)
(9499)
(9444)
(8858)
(8783)
(8707)
(8670)
(8206)
(7742)
(7672)
(7643)
(7469)
(6727)
(6500)
(6446)
(6081)
(5981)
(5940)
(5898)
(5555)
(5480)
(5446)
学科
(55398)
经济(55352)
(26743)
管理(26148)
方法(25750)
数学(23689)
数学方法(23537)
(18629)
企业(18629)
中国(17434)
(13279)
(12349)
贸易(12343)
(12112)
(12062)
地方(10697)
(10245)
农业(9370)
(9257)
(8761)
金融(8760)
(8709)
银行(8698)
业经(8611)
(8439)
(7267)
环境(7214)
地方经济(6801)
(6649)
(6644)
机构
大学(163707)
学院(159626)
(79665)
经济(78625)
研究(63620)
管理(57164)
理学(49523)
中国(49259)
理学院(48888)
管理学(48087)
管理学院(47781)
科学(36564)
(35067)
(35037)
(32510)
研究所(29835)
财经(28869)
经济学(27712)
中心(27668)
(27344)
(26618)
经济学院(25172)
(22537)
北京(22508)
业大(22063)
财经大学(21877)
农业(21610)
(21015)
科学院(19953)
(19928)
基金
项目(109499)
科学(87296)
基金(84499)
研究(76808)
(75811)
国家(75333)
科学基金(63263)
社会(53460)
社会科(51008)
社会科学(50999)
基金项目(43506)
自然(39538)
自然科(38719)
自然科学(38709)
自然科学基金(38095)
(37197)
资助(35769)
教育(34412)
(33447)
编号(26738)
(26611)
重点(25306)
国家社会(24912)
中国(24094)
(23953)
教育部(22968)
成果(22305)
(22114)
(21473)
人文(21267)
期刊
(79239)
经济(79239)
研究(52309)
中国(29593)
学报(27606)
科学(25406)
(25378)
(24525)
管理(21079)
大学(20826)
学学(19742)
农业(17075)
(15692)
金融(15692)
经济研究(15490)
财经(15156)
(13259)
统计(12686)
(11894)
问题(11384)
教育(11127)
技术(10983)
世界(10964)
国际(10703)
(10193)
(10137)
业经(9677)
决策(9369)
技术经济(7918)
资源(7121)
共检索到240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阙里  钟笑寒  
本文利用中国28个地区(省、市、自治区)近二十年10个经济基础变量的平行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的经验分析方法,为中国GDP增长的真实性讨论提供了地区一级数据的检验。我们发现,从整个时期来看,中国地区的GDP统计数据没有出现违背经济规律的统计特征,其中也包括能源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年度的特殊影响也不太严重,特别是质疑最多的1998年及以后各年并无显著的正影响;地区的特殊影响虽然比较大,但也许能从地区经济结构及变化等方面的差异上得到解释,未必成为GDP数据存在造假的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康宁  陈丰龙  刘修岩  
本文采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测算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力求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来验证中国经济增长以及GDP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估计方法下灯光亮度与GDP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夜间灯光亮度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GDP的替代变量,并用来测算实际经济增长率。根据灯光数据的拟合值以及官方统计的GDP增长率数据,进一步对中国及其各省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各省份,1993—2012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与官方统计数据都不完全吻合,全国整体低1.02个百分点,东、中、西三大区域均低约1.5—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永  刘凯敏  
文章通过使用比DMSP-OLS灯光数据更为准确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从更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地级市GDP数据的真实性。首先,从主观层面对华东地区城市灯光数据和GDP数据的散点图、1995年和2013年的灯光数据对比图进行分析,得出GDP和灯光数据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其次以2013—2015年全国29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得出与主观层面分析一样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灯光数据可以作为GDP的代理变量,进而可用于研究分析GDP数据是否存在水分。通过分析各地级市2013—2015年灯光数据的增长率平均值与GDP增长率平均值差值,得出东、中、西的差值平均值依次0.56%、0.62%、0.72%。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迅  
The paper designs a model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by adoption of advanced methods in the frontier of econometrics. Based upon the model,the paper makes prediction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and then assesses the situation of further economic growth tendency.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通过引进表示经济衰退的解释变量 ,我们检验了中国实际季度GDP序列当中存在的非对称性 ,说明这些非对称性主要是由模型的非线性结构形成的。实际GDP序列当中的非对称性表明随机扰动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持续性和波动性 ,因此顺周期与反周期的经济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玲莉  
文章采用了三种绝对差异指标和五种相对差异指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轨迹进行了多指标测量,并得出相关评估结论:(1)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整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但绝对差异化和相对差异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2)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变化趋势明显强于相对差异变化趋势。(3)21世纪前后,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现明显扩大,相对经济差异明显缩减。(4)近几年区域经济差异缩减,这得益于国家区域协调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雨蔓  朱胜  
文章利用四川省近30年来的经济变量数据,采用关系分析法和多因素模型分析法对四川省地区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地区经济增长统计数据相对比较可靠,经济增速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1997年后地区经济增长数据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虚增误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亮  
文章提出了省际投资差异与省际增长敛散性之间影响机制的理论假说,并依据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特别的,论文分(1952~2004)、(1952~1971)、(1971~2004)三个样本区间考察了我国省际投资水平差异与省际增长敛散性之间的因果影响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晓英  杨娟  
中国正处于能源转变关键时期,但在理论上,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文章采用两次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对我国1953-2006年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都是围绕着两个结构断点的分段趋势平稳过程,这对于政府主导下的能源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是否有效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单位根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还对消除趋势后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因果关系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秋  冉茂盛  徐磊  
文章采用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以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教育投资对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影响机理,并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对该机理中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汉  刘营  王永晶  
本文从统计意义上检验了因子混频数据模型对我国季度实际GDP增长率的实时预报误差是否会随着新数据信息的采用而逐渐降低,并呈现出单调递减的统计特征。实证结果表明:无论伪样本内外长度比和数据更新时间间隔如何,基于因子混频数据模型生成的预报单调性检验结果都从总体上证实,实时更新的月度数据信息可逐步改善季度实际GDP增长率的预报精度,且在样本的时变特征和阶段属性发生变化时,预报单调性检验方法仍具有稳健性。预报单调性检验是对现有预测和预报评估方法的有效补充和扩展,可为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投资者实时评估宏观经济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梅青  武勇杰  
基于就业供需和地区基本特征,结合外部性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包含本地效应、邻近效应、滞后效应、结构效应和溢出效应的地区就业集聚经济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及计量模型,采用面板IV-GMM探讨了2004-2014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多维集聚效应对地区就业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效应和邻近效应共同决定了本地外部性规模;多样化产业结构效应和恶化的就业基础环境抑制了地区就业增长,而高质化人力资本和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则促进了地区就业增长;显著的滞后效应表明空间目标和区域协调促进了就业增长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学新  徐映梅  
文章基于乘数过程假设,论证了人均GDP服从渐近对数正态分布;但对中国人均GDP对数的差分序列做分布检验与密度函数的峰态检验,发现是带漂移项的随机游走过程,这为中国GDP统计数据可信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