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0)
2023(10845)
2022(9215)
2021(8567)
2020(7390)
2019(17421)
2018(16861)
2017(32768)
2016(17511)
2015(20292)
2014(20176)
2013(20644)
2012(19809)
2011(17988)
2010(17963)
2009(16977)
2008(16981)
2007(15153)
2006(13031)
2005(11833)
作者
(52138)
(43867)
(43668)
(41814)
(27891)
(21050)
(19893)
(17092)
(16576)
(15576)
(14947)
(14694)
(14048)
(13817)
(13758)
(13693)
(13069)
(12904)
(12645)
(12524)
(10965)
(10774)
(10766)
(9934)
(9914)
(9816)
(9660)
(9513)
(8810)
(8752)
学科
(90659)
经济(90587)
(50758)
管理(48314)
方法(42911)
(39633)
企业(39633)
数学(38507)
数学方法(38292)
中国(24583)
(23488)
(19781)
地方(18694)
(18450)
贸易(18441)
业经(17967)
(17931)
农业(15897)
(15143)
(15081)
技术(13432)
(12887)
金融(12884)
(12766)
银行(12743)
(12419)
(12222)
产业(12145)
环境(11740)
(11550)
机构
大学(269523)
学院(266639)
(125154)
经济(123103)
管理(103800)
研究(95774)
理学(89838)
理学院(88828)
管理学(87704)
管理学院(87190)
中国(73262)
(56928)
科学(55653)
(53741)
(48518)
研究所(44130)
(43852)
财经(43819)
中心(43335)
经济学(40735)
(40005)
(37884)
业大(37234)
经济学院(37088)
北京(36480)
农业(34617)
(33852)
(33408)
师范(33124)
财经大学(32698)
基金
项目(176678)
科学(140449)
基金(131144)
研究(129545)
(113928)
国家(113069)
科学基金(96520)
社会(85306)
社会科(81241)
社会科学(81222)
基金项目(68905)
(65805)
自然(59949)
自然科(58579)
自然科学(58557)
教育(57883)
自然科学基金(57607)
(56439)
资助(54531)
编号(50089)
(41205)
成果(40821)
重点(39970)
(39827)
(37229)
国家社会(36808)
教育部(35545)
创新(34931)
课题(34503)
中国(34311)
期刊
(132151)
经济(132151)
研究(80224)
中国(49526)
(40309)
学报(39448)
(39197)
科学(38591)
管理(36673)
大学(29857)
学学(28184)
农业(26738)
(24815)
金融(24815)
经济研究(22648)
财经(22611)
技术(21858)
教育(21404)
业经(19946)
(19600)
问题(18604)
(17201)
(15772)
技术经济(15280)
世界(14668)
国际(14637)
统计(14210)
科技(13027)
(12900)
商业(12423)
共检索到393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秀梅  李琪  
本文建立了一个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不高,并且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我国竞争实力是在不断提升的,但是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东部地区的竞争实力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大量地区的高科技产业都不具备竞争潜力,而且引起竞争潜力变化的因素在各个地区是不尽相同的,要求各地区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章澍  朱斌  
本文在比较闽台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采用一定量化方法综合比较两地高科技 产业竞争力,并对闽台高科技产业协同提升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芹  陈继祥  
本文定义了集群文化,揭示出集群文化的内涵是集群内形成了企业网络,阐述了集群文化对培育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出培育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文化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鹏  
由于科技环境与经济发展条件不同,海峡两岸高科技产业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互之间进行分工互补与产业合作显得十分必要。为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未来两岸应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适时有效的分工合作模式,共同开创新的发展契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朴英爱   周鑫红  
2018年以来中美高科技产业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这次的竞争与一般市场竞争不同,其与政治、安保、意识形态、人权等非市场因素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的战略竞争特征。高科技产业因其高效性、渗透性和导向性,能够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效益增长、改变大国竞争的范围和基础、决定全球分工体系核心地位,因而美国将高科技产业竞争提升到战略高度。美国不断强化对高科技产业的战略性政策支持,以包括政治、军事在内的综合手段单边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同时以技术联盟多边封锁中国高科技产业。两国竞争的战略焦点日益集中于前沿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优势和相关技术国际标准的争夺上。因此,中国应在利用好制度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扩大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市场优势,并深化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合作以突破美国的高科技封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常健聪  
该文采用外文文献和西方研究机构的数据,以美国学术界的视角解读中国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投资,挖掘此类投资的内在动机,分析中国投资美国高科技产业对美国社会产生影响的正反两方面争议,探索出美国社会和学术界对于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各种担忧的来源和依据,研究这些争议和担忧对于中国海外高科技投资的冲击,并从美国各界对于中国高科技投资的反馈上总结我国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推动中国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双边投资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雪莲  
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衍生效应的分析为核心,将衍生效应分为两大类:企业衍生效应和技术衍生效应。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出衍生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以此为基础设定分析标准,用以反映北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衍生效应能够提升竞争优势和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同时,衍生效应能够强化集群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扩散;技术衍生效应能促进企业规模化和专业化,而企业衍生效应强化了集群内部的竞争,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田利军  刘梁  
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高科技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对研发支出的会计政策选择是否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通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为了平缓报告期收益、扭亏为盈、避免被ST、PT以及获得再融资机会而资本化研发支出。笔者认为,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此外,公司应合理安排其内部财务控制权,充分发挥会计的审核、监督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鹏  
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和台湾,其经济的腾飞令世人瞩目。其中,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两经济体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它们二者所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绪涛  
本文的研究表明公共研发政策会对私人的R&D活动产生激励效应,但政府R&D投入会对私人的R&D活动产生部分地挤出或替代效应;同时政府的R&D投入与财政政策会部分地相互弱化彼此的激励效应,因而有必要对现有的公共研发政策进行协调和配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德金  刘小婧  
在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时代,各地都在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对促进区域经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技术预见的视角,构建产业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德尔菲方法选择了福建高科技产业的六大发展方向;并利用有关数据进一步进行检验技术预见的结果,研究发现:基于技术预见的发展方向选择与福建有关高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具有高度一致性,凸显了技术预见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恩  白军强  
本文通过分析1991年至2008年间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影响因素,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检验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台湾高科技产业对大陆的投资主要受到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劳动力质量等影响;而传统的开放度水平和税负水平等因素则不是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大陆的格兰杰原因,并依此提出了进一步吸引台湾高科技产业投资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永达  陆文香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已经明显呈现出区域化、聚集化的特征。高科技产业通过空间上的聚集产生竞争优势,并进一步细化分工协作,从而提高了生产率。高科技的产业聚集已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中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逐渐走上以园区为核心,通过技术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文章通过中国30个省市的高科技产业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发挥我国高科技产业聚集优势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