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9)
- 2023(9599)
- 2022(8062)
- 2021(7706)
- 2020(6232)
- 2019(14428)
- 2018(13783)
- 2017(26121)
- 2016(14146)
- 2015(15654)
- 2014(15128)
- 2013(15118)
- 2012(14337)
- 2011(13275)
- 2010(13302)
- 2009(12216)
- 2008(12044)
- 2007(10651)
- 2006(9700)
- 2005(8877)
- 学科
- 济(62298)
- 经济(62245)
- 管理(36396)
- 业(36305)
- 企(27524)
- 企业(27524)
- 方法(23683)
- 数学(21474)
- 数学方法(21152)
- 中国(20931)
- 农(18159)
- 地方(15057)
- 贸(14609)
- 贸易(14600)
- 易(14227)
- 财(13902)
- 业经(12139)
- 策(12068)
- 制(11919)
- 农业(11841)
- 学(11442)
- 银(10286)
- 银行(10277)
- 行(10046)
- 环境(9869)
- 融(9537)
- 金融(9535)
- 划(8826)
- 发(8826)
- 及其(8802)
- 机构
- 大学(201655)
- 学院(201126)
- 济(94262)
- 经济(92558)
- 研究(79287)
- 管理(74513)
- 理学(63569)
- 理学院(62708)
- 管理学(61765)
- 中国(61559)
- 管理学院(61351)
- 科学(45533)
- 京(43812)
- 财(42248)
- 所(39571)
- 研究所(36032)
- 中心(34881)
- 财经(33173)
- 农(30615)
- 经(30362)
- 经济学(30244)
- 江(29298)
- 院(29066)
- 北京(28303)
- 范(27909)
- 师范(27723)
- 经济学院(27219)
- 业大(25445)
- 财经大学(24551)
- 科学院(23989)
- 基金
- 项目(133490)
- 科学(107454)
- 基金(100858)
- 研究(97781)
- 家(88894)
- 国家(88279)
- 科学基金(75110)
- 社会(65162)
- 社会科(62055)
- 社会科学(62043)
- 基金项目(52269)
- 省(47609)
- 自然(47417)
- 自然科(46355)
- 自然科学(46346)
- 自然科学基金(45506)
- 教育(43660)
- 划(42191)
- 资助(41787)
- 编号(37430)
- 成果(31231)
- 部(31075)
- 重点(30713)
- 发(30567)
- 国家社会(28578)
- 中国(27847)
- 创(27146)
- 课题(26835)
- 教育部(26721)
- 创新(25569)
共检索到312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郑展鹏
文章通过构建赫希曼一赫芬达尔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体系,对我国地区间OFDI(对外直接投资)空间集聚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但随着各地区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地区间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集聚趋势有所降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均衡发展,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化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威 许尚坤
2012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增速波动下行,传统的制度因素和挤出效应等难以完全解释民间投资增速下行的原因。近年来,受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影响,内外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盈利预期悲观,企业家信心不足和全球产业链重构,是导致民间投资快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民间投资对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力量。建议保持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强预期管理,完善要素供给降低经营成本,优化经营环境,提振企业家信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关键词:
民间投资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传峰 宋府霖 滕敏敏
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估计、系统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时空格局、聚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形成了“低者恒低、高者恒高”的局部空间格局;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核密度呈现出明显的“单极”现象,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特征;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形成5个聚类,分类结果打破传统时空界限,呈现分散、跨域等特征;影响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空间分异的驱动因子决定力从大到小依次是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人口规模,其中,人口规模与产业结构的交互因子对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起主导作用,包含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研发投入的关键交互因子对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更显著的空间叠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覃丽琼
[目的]由于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演变加剧并面临重构,研究桂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为丰富乡村聚落的市域空间格局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对广西乡村发展和乡村聚落的转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方法]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及GIS空间分析方法,以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为时间节点,对表征乡村聚落空间规模的聚落人口密度进行测算与分析,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桂北地区近15年乡村聚落在空间上的演变特征。[结果](1) 2001—2016年桂北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遵循"由西向东"的规律,即西部地区分布密度先下降,继而中部地区下降,最后是东部地区分布密度下降;(2)聚落的分布特点由全区域范围内规模分布趋向于集中分布,最终呈"C"状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即桂林和贺州两市。[结论]桂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存在聚落密度依然较大、乡村建设"重西部,轻东部"、演化周期长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策略:优化桂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密度升"级";加强"C"区建设;优先建设小城镇,促进就地城镇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柯 张晓嘉 韩清
该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结合企业位置的经纬度,运用DO指数对2003—2011年的中国工业产业集聚模式以及动态演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65%的行业在5%置信水平下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这一结果与发达国家水平类似。(2)集聚大部分发生在200公里内,但往往在较远距离上会再次突破标准,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存在多中心集聚状况。(3)中国的行业集聚程度仍处于上升阶段,2003-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集聚趋势在增强。(4)集聚、分散特征在行业间呈现偏态分布,高集聚行业个数不多,大部分行业处于低集聚或不集聚的状态。(5)相同二位码行业下的三位码行业空间分布模式趋同,但某些二位码行业下的分布模式差异较大,不适用做行业集聚判定的划分标准。(6)四位码行业集聚分散情况与三位码行业相似,但精度不如后者。该文的研究对政府制定产业和促进集聚的政策提供了有用信息。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凌云 杨娜 王珏
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迅猛增长,但其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失败案例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内资源浪费。研究者们试图从企业微观特征和东道国制度特征层面对中国企业OFDI投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活动提供建议,但多数研究忽视了"人"这一复杂不可控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中国5000多家海外投资企业、140多个海外东道国(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四个维度的文化指标度量东道国文化特征及与中国的文化冲突,研究文化特征和冲突对中国企业OFDI投资策略的影响。检验证明,面对权力距离越高,个人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倾向、和谐主义倾向越低的文化环境,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进入方...
关键词:
文化特征 文化冲突 投资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发超 刘诗苑 起晓星
从市域与镇域两个尺度上,借助分形维数对1986—2016年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演变进行剖析;基于空间差异特征,提出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研究发现,厦门市乡村聚落用地空间聚集维数逐年增大,但空间关联维数呈现减少趋势;乡村聚落用地空间关联度逐渐提升,空间结构呈多中心聚集态分布且不断优化。在镇域尺度上,基于乡村聚落用地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的差异解析,将研究区乡村聚落用地划分为优势发展区、空间结构优化区、交通网络优化区、空间结构与交通网络优化区以及限制发展区,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研究认为,在未来土地利用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富强 郑壮丽 冯德显 张莉
基于ESDA方法,利用河南省2000—2009年人口数据和GDP数据,分析各市县人口、经济集聚特征、两者空间上的匹配关系及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市县的人口和GDP空间分布表现出显著的高值和低值集聚特征,2000—2009年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变化不大,但经济却呈现不平衡增长,空间差距日益拉大;河南省人口主要集聚在豫东黄淮海平原区,而经济发展则以郑汴洛为核心高高集聚,人口与经济空间集聚相分离。在人口与经济的空间集中化发展的规律下,河南省应加快推进粮食核心区的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并释放农业劳动力;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郑汴洛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经济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基于2007—2017年的地级城市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产业转型背景下制造业集聚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空间相关性视角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期内我国东部地区制造业集聚的优势逐渐减少,中部地区制造业的集聚程度不断上升,逐渐形成以河南省和江西省为核心的制造业集聚优势城市群,并且我国城市间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工业规模和房价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曲线,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工业规模还对邻近城市的制造业集聚存在"倒U型"的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分解来看,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具有显著的时间累积特征,工业规模、房价、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直接效应大于短期直接效应,工业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长期间接效应呈"倒U型"曲线,短期间接效应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荆立群 薛耀文
解决资源型地区面临的"资源诅咒"、破解其出现的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有效路径是经济转型发展,培育文化产业等高端产业。基于国内最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省地市相关数据,使用绝对集中度、区位熵、泰尔指数等衡量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从空间分布和演进格局两个维度对其文化产业空间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发现,山西文化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均衡程度较大,呈现出明显的单中心等级差异;中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差异是全省总差异的主要构成部分;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的集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应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合理均衡布局文化产业空间等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在探讨城市密集区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以环渤海地区118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空间识别确定了6个城市密集区范围;利用城市GDP和人口数据,借助Theil系数、城市基尼系数和首位城市集聚度等方法,从空间差异、集聚程度和集聚效应三方面对城市密集区的集聚特征进行探究。结果显示:(1)以城市等级和社会经济数据为筛选标准确定了北京、天津等7个中心城市、38个标准市和77个其他城市;(2)以2 h通行时间确定了以京津、石家庄、沈阳、大连、济南和青岛为核心的城市密集区范围;(3)Theil系数表明环渤海地区整体差异较小,其中城市密集区区内差异大于区际,内部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率超过91%;(4)集聚类型划分中...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玉英 刘辉 闫静
对入境旅游的分析是评价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入境旅游规模、入境旅游客源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等角度,分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以港澳台为主,外国人入境旅游增长速度较快;(2)入境旅游目的地以中国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市和一线城市为主,且逐渐向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环境较优越的中西部地区转移;(3)入境游客规模、增长速度与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国内发展环境密切相关;(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层级低,以基本消费为主,非基本旅游消费呈上升趋势。结合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本文提出关于加强国际旅游合作、提高入境旅游服务水平和规范入境旅游市场秩序等方面的发展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饶品样
现代服务业集聚是伴随着城市功能结构的提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文章以"现代服务业集聚"这一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涉及的14个服务行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范围,利用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对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指数进行测算,分析中国现代服务业及内部行业的集聚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服务业区域集聚程度与行业内企业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与制造业集聚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至此生产型服务业集聚水平高于消费型服务业;中国现代服务业地理集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资源禀赋对服务业集聚影响较大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地理集聚 产业扩散 区域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亚亚 李谷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农业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效应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了解中国农业地理集聚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克鲁格曼指数和区位熵指数考察了1978-2012年间中国29个省(市、区)20种农作物的区域分工、专业化水平及演变规律,并结合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分析了中国省域农作物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从专业分工角度来看,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差异性逐渐增强,各地区农作物的专业化水平随时间不断变化,同时各作物种植优势地区存在不同程度地转移;从集聚分布情况来看,中国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时空与地理两种不同的关联路径下,农作物空间关联性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王耀辉 雷名雨
研究目标:揭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研究方法: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标准差椭圆技术考察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及区位分布特征,并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探究了其空间集聚模式。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处于较低水平;区位分布呈现出偏东北—偏西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分布重心趋于南移;空间集聚模式以高—高型集聚和低—低型集聚为主,高—高型集聚的省份较少且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研究创新:从空间集聚程度、区位分布特征及空间集聚模式等多个层面考察并揭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演变特征。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