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2)
2023(4951)
2022(4160)
2021(4093)
2020(3346)
2019(8140)
2018(7813)
2017(14541)
2016(7411)
2015(8624)
2014(8319)
2013(8503)
2012(8075)
2011(7724)
2010(7466)
2009(6858)
2008(6870)
2007(5711)
2006(5074)
2005(4705)
作者
(21397)
(18210)
(18075)
(17141)
(11566)
(8810)
(8261)
(7177)
(6942)
(6344)
(6318)
(5964)
(5939)
(5893)
(5812)
(5557)
(5485)
(5293)
(5069)
(5052)
(4581)
(4467)
(4318)
(4143)
(3999)
(3990)
(3818)
(3738)
(3732)
(3715)
学科
(38817)
经济(38789)
(20918)
贸易(20908)
(20391)
方法(17623)
数学(16041)
数学方法(15942)
管理(14698)
(13750)
中国(12994)
(9249)
(8598)
(8588)
企业(8588)
关系(8373)
地方(8068)
(7503)
出口(7502)
出口贸易(7502)
农业(5926)
(5883)
(5882)
(5812)
业经(5801)
环境(5787)
(5524)
金融(5523)
(5350)
银行(5329)
机构
大学(114259)
学院(112063)
(61436)
经济(60846)
研究(47416)
管理(37787)
中国(36545)
理学(32662)
理学院(32224)
管理学(31742)
管理学院(31546)
科学(26084)
(24961)
(24071)
(23597)
研究所(22208)
经济学(21712)
经济学院(19745)
财经(19677)
中心(19630)
(18225)
(18222)
(16868)
北京(16341)
科学院(15700)
(15323)
财经大学(14817)
农业(14509)
业大(14441)
(13833)
基金
项目(75524)
科学(59539)
基金(58231)
研究(54282)
(52129)
国家(51836)
科学基金(42681)
社会(37674)
社会科(35936)
社会科学(35932)
基金项目(29751)
自然(25740)
自然科(25158)
自然科学(25151)
资助(24858)
自然科学基金(24734)
(24351)
教育(23626)
(22100)
中国(19565)
编号(19138)
(18767)
国家社会(17812)
重点(17503)
(17440)
教育部(16250)
成果(15851)
(15183)
人文(14806)
大学(14681)
期刊
(62086)
经济(62086)
研究(37812)
中国(20114)
学报(18290)
科学(17296)
(17078)
(15853)
(15346)
国际(14333)
大学(13942)
管理(13750)
学学(13336)
经济研究(13132)
农业(12178)
(10268)
金融(10268)
世界(10215)
问题(10186)
财经(10185)
(9009)
(7997)
贸易(7997)
业经(7959)
(7798)
技术(7109)
国际贸易(6751)
教育(6570)
统计(5708)
经贸(5376)
共检索到171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元鸽  潘文卿  吴添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2007年8大地区CO2排放的生产者责任与消费者责任,既估算了各地区对外贸易出口与进口的隐含CO2排放量,也估算了中国8大地区之间贸易流入流出所隐含的CO2排放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区CO2排放成本转移的相对强度,提示了不同地区贸易隐含CO2排放的行业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就中国与国外的隐含CO2流动看,中国生产过程中实际排放的CO2已超过了消费者责任下的排放量;就中国内部来说,也存在着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向欠发达的内陆地区的"碳泄露"现象,而南部沿海和京津地区的CO2排放成本转移的相对强度最大,同时内陆与沿海地区的隐含CO2排放的产业分布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国际贸易通过隐含的CO2能够影响到一国CO2的排放。在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情况下,一国出口中隐含的CO2由国内和国外排放所组成。本文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就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的CO2进行了测算。分析发现,第一,在单位出口产品隐含的CO2中,国内投入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减少,进口中间品中隐含的CO2比重逐步增加;第二,在研究期间,环境贸易条件有略微恶化的趋势,但是总的来看,出口含CO2强度平均来说都要小于进口中含CO2强度,说明贸易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第三,国际贸易对CO2排放的影响显著增强。因此,构建环境友好型外贸发展模式是中国低碳经济运行的需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吴开尧  
在有关国际贸易隐含碳的研究中,大多使用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同时农产品贸易隐含碳少有提及。文章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农产品贸易隐含的CO2。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的CO2排放不容忽视,需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农产品生产所排放的CO2有3.71%~4.50%是由出口所产生的,农产品消费所排放的CO2有3.29%~10.10%是由进口来满足的,尤其是中间投入的进口"节省"了大量的CO2排放;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的CO2不断减少,中国逐渐成为农产品CO2排放净进口国,农产品贸易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扈涛  王文治  
通过测算中国与36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并对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进行分解,全面揭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贸易中的现状。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呈现顺差,是碳排放的净流入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导致了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而结构效应导致了逆差,且技术效应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的影响最大。鉴于此,减少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控制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改进减排技术,降低出口碳排放强度,实施强度减排。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刘琳  
文章运用环境MRIO模型测算和比较了中国与36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和增加值贸易余额,全面揭示了贸易所带来的利益与碳排放的关系。主要结论包括:首先,总体来看中国历年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都为顺差,且呈同步递增趋势,表明中国是碳排放净移入国的同时也是净贸易利益的获得者。其次,中国对26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和增加值贸易呈现双顺差,其中对台湾地区和印尼呈现双逆差,与上述国家(或地区)双边贸易引致的碳排放净流入(或流出)与贸易净利益(或损失)之间呈现互补关系;中国对俄罗斯和印度的增加值贸易顺差而贸易隐含碳排放逆差,使中国获得贸易利益和环境改善的双重收益;对德国等6国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扈涛  王文治  
通过测算中国与36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并对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进行分解,全面揭示中国在全球碳排放贸易中的现状。主要结论包括:中国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隐含碳排放呈现顺差,是碳排放的净流入国;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导致了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而结构效应导致了逆差,且技术效应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的影响最大。鉴于此,减少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的关键之处不在于控制出口规模,更重要的是改进减排技术,降低出口碳排放强度,实施强度减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雪梅  郑可馨  
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地区间投入产出表,从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贸易的角度,对京津冀地区间直接贸易和间接贸易隐含的碳排放转移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间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呈上升趋势,且天津与河北在制造业上的相对优势导致其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要远高于北京单位贸易中隐含的碳排放转移强度。北京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天津碳排放转移的50%以上由间接贸易贡献,天津和河北最终需求引致的北京的碳排放转移则多由直接贸易贡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倪红福  李善同  何建武  
本研究根据中国2002、2005、2007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OECD的国外投入产出表和GTAPVersion 7.0的SO2排放强度等数据,利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方法测算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SO2,相关的行业结构分布以及隐含污染物在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流向,并通过结构分解方法分析了三大因素对出口贸易隐污染物的贡献大小。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创造了巨大贸易顺差,同时也带来了大量隐含SO2顺差;迅速增长的贸易规模是出口贸易隐含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因素,但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导致的SO2排放强度下降抑制出口贸易隐含SO2增加,而投入产出中间结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治  陆建明  
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本文采用Full-MRIO模型测算了中国与世界40个主要经济体之间的生产侧碳排放、消费侧碳排放和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并首次提出将贸易利益作为分配因子,对中国与各国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进行分配。结果显示,研究期间中国生产侧碳排放一直显著高于消费侧碳排放,且对多数国家的贸易隐含碳排放余额呈现顺差,中国实际为全球消费承担了碳排放,并非仅为发达国家;中国90.41%的贸易隐含碳排放顺差来自制造业,行业碳排放强度较高是造成顺差的主要原因;在以贸易利益为分配因子的共担责任原则下,中国2009年承担的碳排放责任比生产责任原则下低6.7%,比消费责任原则下高12.9%,按共担责任原则计量中国的碳排放责任更加合理和折衷,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云  唐海燕  
本文改进投入产出(IO)模型推导行业部门生产、消费、出口、进口和净出口不同统计口径的隐含CO2计算公式,利用能源实物消耗量及排放系数直接测算行业部门碳排放量,然后计算分析我国29个行业部门贸易平衡条件下贸易隐含碳,再以行业产出增加值为指标确定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碳排放责任分配比例,构建国际贸易碳排放共担责任分配模型,测算代表性行业CO2排放在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责任原则下可能结果。研究结果证实我国2007年出口和净出口隐含CO2排放量占比都较大,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化学工业三个行业在共担责任原则下有约30%责任应该由国外消费者承担。本文最后提出建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红蕾  翟婷婷  
文章应用投入产出法建立一个测算中澳两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模型,分别运用双区域和单区域投入产出表估算两国贸易商品的碳排放系数,并采用两国近10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及其对中国"碳排放"的净影响。研究发现,以2007年为分界点,中国在中澳贸易中由隐含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隐含碳净进口国;这意味着中国通过中澳贸易向其转移了碳排放,即中澳双边贸易有利于中国经济"节能减排"、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型。文章最后分析了中澳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从行业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上述变化的原因;并阐述了本研究的政策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兵兵  李祎雯  
在全球生产网络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跨境分离变得日益普遍。原来以跨境和最终产品为标准的传统贸易统计方法,已无法对一国贸易利益进行准确描述。因此,基于传统贸易统计视角,运用竞争性投入产出法所测算的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则会存在被高估的可能。本文运用新附加值贸易视角下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在考虑技术异质性情形下,对2000—2014年中日两国27个行业部门的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再测算,结果显示:(1)中国对日本是贸易逆差国,但却是隐含碳排放的顺差国;与新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相比,传统贸易统计方法高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许源  顾海英  朱喜  
本文充分考虑到贸易的内生性,利用外生的地理特征为中国工业各行业的对外贸易构建了一个合适的工具变量,并运用这一工具变量结合中国1996-2007年工业各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既定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对中国工业CO_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显著地减少了中国工业各行业的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贸易得益假说"在中国是成立的。因此,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不必为了减少CO_2排放而盲目去限制对外贸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闫庆悦  
本文分别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CO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经验估计,实证研究贸易开放和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效应。1952~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1983~2007年时间序列协整检验表明,贸易开放对CO2排放具有正的效应,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但均不显著。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统计上显著的正效应;而FDI对CO2排放具有负的效应,同样不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剑波  高鹏  彭劲松  
借鉴污染贸易条件分析方法,构建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污染贸易条件指数,并基于201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从总体、产品部门和三次产业视角测度和剖析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状况。推进低碳贸易发展和控制贸易污染转移,应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根据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健全不同污染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提高减排技术水平标准,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减排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