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2)
- 2023(15719)
- 2022(13300)
- 2021(12183)
- 2020(10098)
- 2019(23361)
- 2018(22680)
- 2017(42422)
- 2016(23309)
- 2015(26268)
- 2014(26013)
- 2013(26170)
- 2012(24826)
- 2011(22997)
- 2010(23031)
- 2009(21350)
- 2008(21339)
- 2007(19115)
- 2006(16969)
- 2005(15398)
- 学科
- 济(106001)
- 经济(105901)
- 管理(62140)
- 业(60069)
- 企(44883)
- 企业(44883)
- 方法(42522)
- 数学(37745)
- 数学方法(37418)
- 中国(32820)
- 农(30361)
- 地方(26404)
- 财(22973)
- 业经(22370)
- 贸(22313)
- 贸易(22298)
- 学(22202)
- 易(21640)
- 农业(20800)
- 制(18689)
- 环境(17232)
- 银(17030)
- 银行(16962)
- 融(16566)
- 金融(16563)
- 行(16382)
- 和(15811)
- 发(15720)
- 技术(14796)
- 地方经济(14608)
- 机构
- 大学(346306)
- 学院(344753)
- 济(148089)
- 经济(145307)
- 研究(130155)
- 管理(125786)
- 理学(107781)
- 理学院(106386)
- 管理学(104595)
- 管理学院(103952)
- 中国(98105)
- 科学(81878)
- 京(75528)
- 农(69989)
- 所(69016)
- 财(64453)
- 研究所(63114)
- 中心(58078)
- 业大(55801)
- 农业(55523)
- 江(51873)
- 财经(51319)
- 北京(48326)
- 经(46722)
- 范(46525)
- 经济学(46389)
- 院(46012)
- 师范(45951)
- 经济学院(41999)
- 州(41390)
- 基金
- 项目(230324)
- 科学(179536)
- 基金(166788)
- 研究(162111)
- 家(149327)
- 国家(148092)
- 科学基金(123620)
- 社会(104255)
- 社会科(98838)
- 社会科学(98806)
- 省(89031)
- 基金项目(87919)
- 自然(79992)
- 自然科(78053)
- 自然科学(78021)
- 自然科学基金(76652)
- 划(76448)
- 教育(73093)
- 资助(68299)
- 编号(63506)
- 发(54928)
- 重点(53090)
- 成果(51736)
- 部(50998)
- 创(47589)
- 课题(44800)
- 创新(44718)
- 科研(44611)
- 国家社会(44257)
- 计划(43720)
- 期刊
- 济(164613)
- 经济(164613)
- 研究(102099)
- 中国(72592)
- 农(64172)
- 学报(63397)
- 科学(56016)
- 财(47791)
- 大学(45879)
- 管理(44701)
- 农业(43852)
- 学学(43227)
- 教育(34541)
- 融(32508)
- 金融(32508)
- 经济研究(27595)
- 技术(27168)
- 业经(26887)
- 财经(25628)
- 业(24498)
- 问题(22381)
- 经(22187)
- 贸(19671)
- 资源(17725)
- 国际(17632)
- 世界(17568)
- 技术经济(17393)
- 版(17350)
- 图书(17238)
- 科技(16362)
共检索到524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文 孙早
随着中国的研发投入总量进入世界第一梯队,研发投入(资源)的配置状况成为决定研发产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一个包含研发资源价格扭曲的多部门竞争均衡模型,以2001—2016年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对中国地区间研发资源错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1)各省份之间的研发劳动错配高于研发资本错配,多数省份倾向于过度配置研发资源,省份之间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呈逐步改善趋势,纠正错配可以使研发产出提升约16%;(2)东部各省份研发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合理,但研发劳动配置略有不足,中部、西部和东北各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研发资源过度配置现象,东部和西部的研发资源配置效率一直在改善,东北和中部则没有表现出持续的改进态势;(3)市场发育程度、偏向性政策扶持、地区创新环境是研发资源错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研发资源过度配置地区,这些因素的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启示是,在当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在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不同地区间的研发资源配置,实现研发效率的提升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雷绍海 秦佳虹 王成军
[目的] 探究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错配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要素空间错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相关参考和政策建议。[方法] 以资源错配理论为基础构建农业资源错配指数测算框架,选取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数据测算出农业资本错配指数、劳动力错配指数、土地错配指数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指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对农业资源错配的影响。[结果] 农业资本错配、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在时空上分别展现出不同的演变发展特征,但都呈现出要素错配不断改善的趋势。从实证结果来看,农业经营规模的提高能够显著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农业种植结构升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有效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同时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改善农业资本错配一种重要方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够通过促进农业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来改善农业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能够改善劳动力错配和土地错配。[结论] 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的错配程度在不断改善,农业经营规模、种植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要素错配的关键因素,消除要素流动障碍,完善区域联动机制是改善要素错配的重要方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小平 胡德波 李小平
文章以中国各省区1995~2009年的碳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进出口和城市化数据为样本,把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概念引入到碳排放强度领域,探讨了中国省际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碳强度存在σ收敛、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中国碳强度的因素,发现人均GDP、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最显著。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σ收敛 β收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绪华 陈诗波 王艳芬 程国强
本文运用DEA模型测算了全国和各地区科技研发效率的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指标。DEA模型测算结果显示:1999-2003年,我国科技研发投入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幅度为5.07%,且TFP增长主要根源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和扩散,而整个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对研发效率提升的作用不明显;2003-2007年,我国研发投入的TFP增幅为29.4%,TFP增长受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进的双重影响,但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对研发效率改善的效果更明显。从各地情况看,1999-2003年,北京、黑龙江、青海和新疆等15个省(市、区)研发效率呈正向增长态势,上海和浙江保持不变,河北、山西...
关键词:
科技资源 研发效率 影响因素 优化配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舒燕 吴庆玲 符佳玮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资源错配情况,明确主要影响因素,探索改善医疗资源错配的可行方案。方法:基于2012—2019年全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医疗资本错配指数和劳动力错配指数,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固定效应回归,检验我国医疗资源错配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医疗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现象普遍存在,但从区域视角来看,东、中、西部的医疗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都趋于改善。计量模型结果显示,政府干预改善了医疗资本错配,但加剧了劳动力错配;医疗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可以改善医疗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人均GDP、人口密度对医疗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的作用则刚好相反。结论:从推行精准化政府干预、促进医疗市场竞争、提升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改善医疗资源错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风光
本文依据1998-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索洛模型和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省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并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R&D、人力资本、进口、出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而增长率则趋于下降,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地区间R&D、出口、人力资本对我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的正向作用并不明显;出口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进口则对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姚翔 张伟进 王凤旺
基于2000年至2017年六组宏观经济变量的季度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具有永久性趋势冲击和风险偏好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不可直接观测的自然利率水平,并分析造成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由贝叶斯估计得到的本文模型可以很好地匹配中国经济体系的数据特性,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1)中国自然利率水平样本期间均值约为1%,波动区间为±8%,2008年之后均值为2. 08%,并未像一些发达经济体那样出现显著下降趋势;(2)造成自然利率波动的首要因素是家庭风险偏好改变,其次是生产技术水平和投资技术水平变化;(3)家庭风险偏好上升和宽松政策成为2011年至2014年期间高位自然利率水平的推动力量,生产技术和投资技术进步趋缓成为2015年之后自然利率水平下降的助推因素。
关键词:
自然利率 货币政策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家羚 刘晓伟
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识别并匹配出城市层面开发区企业,采用DEA方法测算了城市开发区的经济效率,重点考察了地区交通区位因子对开发区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对开发区经济效率的改善表现出积极影响,投资率也有利于开发区经济效率的提高,但政府干预、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了开发区经济效率,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非沿海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影响不显著,非省会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反而显著提升了开发区经济效率。因此,对于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而言,应更加重视改善开发区管理体制,与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共同促进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应警惕“行政中心偏向”对开发区经济效率产生的不利影响,适度合理行使政府职能。
关键词:
城市开发区 经济效率 基础设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刘军虎 徐志霖
本文认为,既有的许多有关中国工业部门研发行为的研究文献是从市场结构的角度进行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则从另一个角度,即从效率的角度,重新设计了量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行为的指标与变量,并对中国35个工业部门的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上述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若干提高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工业部门 研发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兴辉 蔡沛丰 袁裴培
文章主要选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基于我国沿海地区10个省、直辖市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其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沿海省、直辖市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呈南高北低;环渤海及长江经济圈出现中心地带高边缘地带低的特点;省间差距趋于收敛的态势;河北、辽宁两省现代服务业的技术效率水平远低于沿海地区平均水平。分析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时发现,市场化水平对服务业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FDI的作用较弱;劳动力素质与城市化水平对沿海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效率提升作用极为显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冰洋 王雨坤 贺颖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不同地区资本回报率应趋向统一。基于这一前提,本文首次将微观数据汇总到地区层面,借鉴"价格法"的思想,基于"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提出资本要素市场分割测算方法。本文使用1998—201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在省份、地市层面测算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全国资本要素市场及省份内资本要素市场的市场分割程度。研究发现,第一,整体来看,1998—2013年各类资本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50%左右,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下降尤为明显。分阶段来看,资本要素市场在第一阶段(1998—2002年)及第二阶段(2002—2008年)均趋于整合。第二,基于地级市层面的测算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的市场分割下降幅度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区,且在样本期末前者的市场分割程度低于后者。第三,基于省份层面的测算发现,全国各行业市场分割平均下降幅度大致在49%~63%之间,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相对低于内陆地区。第四,增加市县级政府税收共享比例在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会加剧市场分割,而中央政府在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整合。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冰洋 王雨坤 贺颖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不同地区资本回报率应趋向统一。基于这一前提,本文首次将微观数据汇总到地区层面,借鉴"价格法"的思想,基于"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引导资源配置"提出资本要素市场分割测算方法。本文使用1998—2013年的工业企业数据库,分别在省份、地市层面测算工业、重工业、轻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全国资本要素市场及省份内资本要素市场的市场分割程度。研究发现,第一,整体来看,1998—2013年各类资本要素市场分割程度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在50%左右,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下降尤为明显。分阶段来看,资本要素市场在第一阶段(1998—2002年)及第二阶段(2002—2008年)均趋于整合。第二,基于地级市层面的测算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的市场分割下降幅度大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区,且在样本期末前者的市场分割程度低于后者。第三,基于省份层面的测算发现,全国各行业市场分割平均下降幅度大致在49%~63%之间,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分割程度相对低于内陆地区。第四,增加市县级政府税收共享比例在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同时会加剧市场分割,而中央政府在更大范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资本要素市场整合。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宇 邓鑫 周慧
按照科技资源"四元说"的标准将科技资源划分为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以及科技信息资源,利用微观数据,衡量四类科技资源在中国企业间的错配现象。研究认为:(1)不同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TFP)差距明显,东部地区TFP高于西部地区,但差距正逐步缩小,外资及港澳台企业TFP高于内资企业,私营企业TFP高于公有制企业。(2)中国科技信息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资金投入过度现象普遍,东部地区科技财力资源投入相对过剩,人力、物力资源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则恰好相反。公有制企业偏向于科技资金投入,私营企业偏向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外企较本土企业更不易于获取科技资源。(3)中国由于科技资源错配导致的产出缺口逐年收窄,但仍接近20%,工业增长潜力巨大。(4)中国科技产出的增加主要依靠科技资源的投入,TFP的总变动(TFPG)贡献十分有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本文对少数民族八省市自治区2004-2010年间的文化产业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民族地区7年间区位熵均值为1.7733,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年均增长率为2.26%,其中7个省市自治区处于增长状态,仅有西藏呈减少态势,总体表现为产业集聚强化。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从业人数、教育、科研、邮电业、零售业、运输业等七个变量对于文化产业集聚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人工资、地区文化消费、地方财政、上级拨款等四个变量影响不显著。最后,从产业结构、行业规划等方面提出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度 区位熵 影响因素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光亚 高飞
本文以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入手,结合中国通信制造业研发国际化的具体现状,从其影响因素的角度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建立了中国通信制造业研发国际化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对于中国通信制造业的海外研发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关键词:
研发国际化 通信制造业 邻接矩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