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7)
2023(9646)
2022(7303)
2021(6606)
2020(5052)
2019(11529)
2018(11059)
2017(21032)
2016(11385)
2015(12833)
2014(12529)
2013(12469)
2012(12154)
2011(11314)
2010(11295)
2009(10527)
2008(10379)
2007(9192)
2006(8392)
2005(7850)
作者
(32930)
(27548)
(27494)
(26589)
(17878)
(13151)
(12536)
(10797)
(10649)
(9983)
(9563)
(9071)
(9034)
(8931)
(8895)
(8565)
(8254)
(8102)
(7893)
(7863)
(7114)
(6721)
(6529)
(6308)
(6261)
(6206)
(6008)
(6001)
(5707)
(5585)
学科
(55185)
经济(55140)
管理(30920)
(29585)
(21293)
企业(21293)
方法(19356)
中国(19304)
数学(17892)
数学方法(17692)
(16398)
业经(14904)
(13750)
贸易(13743)
(13487)
(12074)
产业(10908)
农业(10798)
地方(10726)
(10388)
(10038)
银行(10033)
(9839)
(9827)
(9275)
金融(9273)
信息(9043)
总论(8762)
信息产业(8538)
环境(8229)
机构
大学(169958)
学院(169146)
(82783)
经济(81420)
研究(67268)
管理(63159)
理学(53553)
中国(53090)
理学院(52898)
管理学(52239)
管理学院(51880)
(37094)
科学(36932)
(36900)
(33836)
研究所(30737)
中心(29796)
财经(28821)
经济学(27199)
(26469)
(26337)
经济学院(24548)
北京(24483)
(24229)
(24181)
(22937)
师范(22781)
财经大学(21390)
科学院(20819)
业大(20688)
基金
项目(110884)
科学(88733)
研究(84698)
基金(82764)
(72479)
国家(71921)
科学基金(60786)
社会(56758)
社会科(53998)
社会科学(53989)
基金项目(41351)
(38655)
教育(37318)
自然(35764)
自然科(34959)
自然科学(34950)
资助(34612)
(34409)
自然科学基金(34381)
编号(33271)
成果(28545)
(26297)
(25739)
国家社会(25438)
重点(25101)
中国(24462)
课题(23347)
(22777)
教育部(22692)
(21865)
期刊
(91061)
经济(91061)
研究(57560)
中国(34766)
(25528)
(24651)
管理(23710)
科学(23021)
学报(23005)
(20072)
金融(20072)
大学(17748)
教育(17526)
农业(17224)
学学(16388)
经济研究(16240)
财经(14650)
技术(13161)
(13087)
业经(12914)
(12790)
国际(12198)
问题(12065)
世界(11685)
(9934)
图书(9240)
技术经济(8489)
统计(8029)
(7971)
论坛(7971)
共检索到26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琳  李明志  
本文对我国各地区间信息化差距的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其核心观点是,中西部内陆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化差距,即所谓的数字鸿沟,其根源在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这一差距本身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阻止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政策建议包括: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通信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资,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勤俭  黄奇  朱庆华  
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 ,也在全球产生了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各个区域之间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指出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敏晰  李新  
信息化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信息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呈现差异的情况下,信息化水平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我国地区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本文就在西部大开发的信息化中怎样缩小“数字鸿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城乡数字鸿沟严重影响了我国城乡统筹发展。文章通过解读城乡数字鸿沟概念,从网络技术的意识、接入、利用、环境四个层面来构建一套中国城乡数字鸿沟测度指标体系,选取我国31省区为样本并采用客观确定权重的因子分析法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从单个省区来看,上海的城乡数字鸿沟最小,西藏的最大;2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西部的城乡数字鸿沟较大,中部次之,东部较小,说明我国城乡数字化差距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本研究能够为政府定量考察城乡数字鸿沟状况提供参考,有助于制定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的政策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骏  刘媛媛  俞立平  
当今世界正迈入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和发展理念已渗透到企业创新活动中。高技术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其协同创新的推进已经越来越受到企业间数字鸿沟的阻碍。从网络建设、网络环境、网络利用、网络人才4个维度构建了一套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定量测度了高技术企业间数字鸿沟。在此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企业间数字鸿沟对协同创新的影响途径。结果表明,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管理方式、战略目标、合作投入、团队分工、学习-吸收能力5条途径影响高技术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其中最主要的影响途径是管理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曹红柳  张延林  
数字鸿沟现象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它不仅涉及信息技术,还涉及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等方面。我国建设电子政务如何有效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数字鸿沟现象和国外建设电子政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对策和办法,提出了一些独创性思路,包括服务观念的转变、中西部共建、开发低成本信息平台、居民档案网络化等措施,以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袁勤俭  黄奇  朱庆华  
在因特网快速发展中,中国内地各地区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从网络用户、CN注册域 名和WWW站点数量看,各地区间已形成明显的网络鸿沟。这种现象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表12。参考文献2。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张蕾  俞立平  
数字鸿沟对中国城乡统筹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对数字鸿沟定义进行了阐述,从网络技术的认知、接入、使用、环境四个角度来建立一套测度指标系统,以我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并且使用明确权重的因子分析法展开测度工作。研究表明:从单一地区进行分析,上海地区的数字鸿沟问题较轻,西藏地区现象最为严峻;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分析,西部存在的现象较为严重,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国内城乡数字化发展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