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6)
- 2023(10754)
- 2022(9114)
- 2021(8697)
- 2020(7289)
- 2019(17048)
- 2018(16470)
- 2017(31533)
- 2016(16298)
- 2015(18577)
- 2014(17995)
- 2013(17986)
- 2012(16270)
- 2011(14453)
- 2010(13715)
- 2009(12585)
- 2008(11795)
- 2007(9774)
- 2006(8128)
- 2005(7020)
- 学科
- 济(75223)
- 经济(75156)
- 业(46080)
- 管理(45314)
- 方法(38791)
- 企(36306)
- 企业(36306)
- 数学(35433)
- 数学方法(34975)
- 中国(20621)
- 财(20088)
- 农(19354)
- 贸(15688)
- 贸易(15678)
- 易(15354)
- 业经(14062)
- 农业(13379)
- 制(13258)
- 地方(13127)
- 学(11558)
- 环境(10698)
- 务(10441)
- 财务(10398)
- 财务管理(10371)
- 收入(10238)
- 和(10168)
- 体(10107)
- 企业财务(9853)
- 技术(9830)
- 融(9758)
- 机构
- 大学(231212)
- 学院(228612)
- 济(107602)
- 经济(106131)
- 管理(94145)
- 理学(83100)
- 理学院(82257)
- 管理学(80907)
- 管理学院(80479)
- 研究(76718)
- 中国(59613)
- 京(47644)
- 财(45602)
- 科学(43625)
- 财经(37869)
- 所(36009)
- 中心(35417)
- 经济学(35204)
- 经(35024)
- 研究所(33150)
- 农(32209)
- 经济学院(32007)
- 业大(31208)
- 北京(29807)
- 江(29072)
- 财经大学(28732)
- 院(28096)
- 范(27797)
- 师范(27567)
- 经济管理(25891)
- 基金
- 项目(164784)
- 科学(133313)
- 基金(126465)
- 研究(119387)
- 家(110420)
- 国家(109645)
- 科学基金(95911)
- 社会(81178)
- 社会科(77326)
- 社会科学(77310)
- 基金项目(66142)
- 自然(61316)
- 自然科(60043)
- 自然科学(60029)
- 省(58978)
- 自然科学基金(58976)
- 教育(54266)
- 资助(52328)
- 划(51280)
- 编号(45033)
- 部(38649)
- 重点(36731)
- 国家社会(36168)
- 发(35003)
- 成果(34645)
- 创(34389)
- 教育部(33947)
- 人文(32710)
- 创新(32324)
- 科研(32068)
- 期刊
- 济(103552)
- 经济(103552)
- 研究(65522)
- 中国(37725)
- 财(34276)
- 管理(34231)
- 科学(32103)
- 学报(31460)
- 农(27628)
- 大学(25396)
- 学学(24151)
- 技术(20512)
- 农业(19558)
- 经济研究(18668)
- 财经(18584)
- 融(17448)
- 金融(17448)
- 教育(16709)
- 经(16058)
- 业经(14803)
- 问题(14368)
- 统计(14233)
- 贸(13262)
- 策(12295)
- 技术经济(12155)
- 世界(12151)
- 业(11705)
- 国际(11531)
- 决策(11228)
- 资源(10847)
共检索到31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江 于小茜 王春云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背景下,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针对名义收入不能反映人民真实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的问题,以地区购买力平价作为切入点,通过改进现有随机方法,搭建随机方法下的多边比较指数系统一般化框架,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价格水平进行精确测度,进而量化分析剔除价格差异影响的中国地区间实际收入差距。研究结果显示:与名义收入相比,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水平均显著提高,地区间实际收入差距程度缩小,中国地区间实际收入水平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比例由2.39降为2.03,实际收入呈现高收入聚集区向北部移动、低收入聚集区向南部移动的新特点。研究结果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予以中国各地区实际收入水平更客观更准确的定位,可为中国地区间资源分配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进而推进共同富裕远景目标更快更好地实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梅 樊杰
区域发展差距是地理学研究的经典命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居民真实收入的差距也成为区域发展差距研究关注的内容。对于区域发展差距的研究通常使用名义指标(GDP、人均GDP、可支配收入等)进行测度,然而物价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名义收入存在被高估或低估的现象,需要用更合理的真实收入指标来衡量区域发展差距。针对当前名义收入不能反映居民实际收入的客观事实,文章借鉴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理论,从购买力的角度测算各地区的实际收入水平差距。结果表明:1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得出用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之间综合物价水平的空间价格指数(Space Price Index),用于消除地区之间物价水平的影响,将名义收入转换为实际收入;2综合考虑收入和物价两个因素,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要小于名义收入所显示的差距;3长三角地区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均是高值集聚的热点,是居民收入高、购买能力强、实际生活水平最高的区域,西南部分地区则由于名义收入水平较低、物价水平较高,是实际发展最落后、居民生活水平最低的区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艳 姚双花
利用购买力平价的计算方法,按照《中国统计年鉴》中计算消费价格指数时对商品和劳务的分类,选取了75种代表性商品,并查找了这些商品在我国31个省份2002—2010年的价格。以北京为基准地区,计算得出各地区的人民币购买力指数,用以修正各地区的区际收入,剔除价格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实际区际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剔除价格影响后,我国实际区际收入的差距比按照统计年鉴所计算出来的差距要小。与此同时,到2010年为止,修正前后的区际收入差距逐年扩大的趋势依然存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梅
地区购买力平价(即地区PPP或地区间价格差异指数)作为2011年最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宏观经济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实施方案、方法特点、适用性和优缺点等角度,对国际上较为常见的篮子成本法(包括价格法和单位值法)、Hedonic回归分析法和拓展的恩格尔曲线法等地区PPP编制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晓波 文晓娟
文章借鉴购买力平价学说和物价指数原理,以广州市和中山市为例,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编制静态地区购买力平价指数和动态地区购买力平价指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任重 周云波
改革30年来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从整体上看呈现出先缩小后持续增大的变动趋势;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导致的垄断与部分垄断是形成行业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率合计占行业差距的65%左右;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虽然有所波动,但基本上保持不变;部分垄断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在逐步缩小。
关键词:
行业收入差距 垄断 分解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梅
2011年新一轮国际比较项目(ICP)把贫困购买力平价作为十大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因此出现了许多新的对贫困PPPs进行测度的成果和发现。基于此,文章对贫困PPPs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析。
关键词:
国际比较项目 贫困PPPs 测度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省初
要比较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沿用的办法是根据官方汇率将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折算成同一种货币单位(如美元)。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汇率不能充分反映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和比值,因而按汇率换算无法反映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实际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既能直接比较,又能反映实际情况,统计学家们提出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来计算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指标的方法。用购买力平价法进行国际项目的比较,其核心是计算各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这项计算分为两步:(1)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迎春 魏信
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PPP)未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可能存在“高估”欠发达地区调整GDP的问题。本文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角度入手,将经济联动矩阵的构建思路与PPP剔除生产率因素的现实需要同时体现在空间权重矩阵设计上,尝试对世界银行方法进行改进。以我国农产品价格数据为例的仿真研究表明:第一,不同省份地区TFP差异较大,对地区PPP影响显著;第二,农产品价格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即“高—高”集聚现象;第三,剔除生产率影响后,地区基本类PPP呈现出西部省份最高、东部省份次之、中部省份最低的价格分布特征;第四,修正后的欠发达地区PPP数值整体提高,在“低估欠发达地区价格水平、高估欠发达地区GDP”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迎春 魏信
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PPP)未全面考虑不同地区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可能存在“高估”欠发达地区调整GDP的问题。本文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角度入手,将经济联动矩阵的构建思路与PPP剔除生产率因素的现实需要同时体现在空间权重矩阵设计上,尝试对世界银行方法进行改进。以我国农产品价格数据为例的仿真研究表明:第一,不同省份地区TFP差异较大,对地区PPP影响显著;第二,农产品价格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即“高—高”集聚现象;第三,剔除生产率影响后,地区基本类PPP呈现出西部省份最高、东部省份次之、中部省份最低的价格分布特征;第四,修正后的欠发达地区PPP数值整体提高,在“低估欠发达地区价格水平、高估欠发达地区GDP”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梦根 胡雪梅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地区购买力平价,反映不同地区之间价格水平的差异。研究方法:以2016年110种代表规格品价格和居民消费权重数据为样本,采用改进的CPD-EKS两步法,测算中国31个地区PPP。研究发现:产品价格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传统计量方法下估计的PPP结果可能有偏;在位置邻接性、距离远近、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度等诸多影响中国地区间价格差异的因素中,距离是现阶段地区价格产生空间关联效应的更显著因素;价格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地区间差异对地区PPP会产生显著影响,采用国际通行计算方法可能会低估价格水平;中国地区PPP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大致呈现东部地区价格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价格相对最低的分布格局。研究创新:提出了考虑产品价格关联性的空间CPD模型和以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方差加权的EKS-Fisher*方法,构建改进的CPD-EKS两步估算法。研究价值:改进了地区购买力平价估算方法,发展了空间价格指数理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梦根 胡雪梅
随着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的统计结果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中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国际可比的购买力平价(PPP)测度工业化发展状况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三部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论证了消费与投资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2011年轮ICP分项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了基于PPP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新指标体系。通过对全球七大区域175个经济体和12个最大的经济体的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后发现:工业化进程与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而与人均实际经济资源占有量呈正向变动关系;高收入经济体普遍有着相对较低的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和较高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固定资本形成相对价格和人均实...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紫薇 牛风蕊 陈晓宇
以2014年全国31个省市1608所地方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方法,对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水平和结构差异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以深入分析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收入水平的差异现状。研究发现:地方普通高校生均教育经费收入的总体基尼系数为0.747,其中,生均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为85.03%,是引起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差异的主要来源;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水平在各地区的分布呈现"中部塌陷"的现象,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是影响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地区差异的决定因素;地方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的校际差异主要是由同一类型院校内部差异造成的,未体现出明显的院校类型间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芳东
全球国际比较项目(ICP)大约每隔5年或6年调查一次,在2005年一轮ICP结束之后,亚洲开发银行应用简缩信息法把中国2005年基准期的购买力平价(PPP)数据更新到2009年。据亚行测算,2009年中国PPP值为1港币等于0.633元人民币,高于2005年的0.606元人民币,相当于汇率的72%。4年间随着价格水平逐步提高,人民币实际购买力有所趋弱,购买力平价与汇率之间差距缩小。本文对亚行更新2009年PPP数据的方法、结果及其问题作详细分析、研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伟
地区价格水平是影响一个地区公共服务实际投入和居民实际收入的重要变量之一,也是影响居民实际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与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紧密相连。本文利用地区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测算和推算了我国31个省级地区2015—2019年居民消费的地区PPP,以反映和比较各地区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差距和变动情况。研究发现,以北京为基准地区,2017年,我国居民消费地区PPP值在0.8011~1.0150之间。从消费品属性看,货物类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地区差距较小,服务类消费品价格水平的地区差距较大;从消费品类别看,食品烟酒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医疗保健类的地区价格水平差距相对较小,衣着和居住的地区价格水平差距相对较大。从动态视角看,2017年以前居民消费品价格差距逐渐缩小,但2017年以后又有所扩大,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价格水平差距被拉大。进一步分析表明,居住和医疗保健两个类别中服务类居民消费品价格波动分化是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