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4)
2023(15132)
2022(12773)
2021(11687)
2020(9840)
2019(22995)
2018(22242)
2017(42732)
2016(23013)
2015(26321)
2014(26302)
2013(26620)
2012(25423)
2011(23303)
2010(23717)
2009(22450)
2008(21730)
2007(19535)
2006(17181)
2005(15865)
作者
(67994)
(56858)
(56553)
(53878)
(36319)
(27684)
(25968)
(22055)
(21875)
(20312)
(19457)
(19175)
(18310)
(17986)
(17902)
(17774)
(16884)
(16718)
(16444)
(16435)
(14444)
(14010)
(13890)
(12988)
(12883)
(12843)
(12665)
(12643)
(11607)
(11397)
学科
(110996)
经济(110897)
(63024)
管理(61584)
(48624)
企业(48624)
方法(47092)
数学(42413)
数学方法(42097)
中国(37577)
(30003)
(29135)
金融(29132)
地方(28656)
(27631)
银行(27602)
(26780)
(26706)
业经(22699)
(22341)
贸易(22320)
(22077)
(21642)
农业(20625)
(19179)
(16406)
财务(16366)
财务管理(16322)
环境(16058)
企业财务(15602)
机构
大学(338166)
学院(337352)
(151112)
经济(148150)
管理(125683)
研究(123364)
理学(106729)
理学院(105446)
管理学(103950)
管理学院(103309)
中国(100385)
(73018)
科学(72212)
(69102)
(63452)
(58057)
中心(57435)
研究所(57297)
财经(54479)
(50874)
(49453)
经济学(48259)
业大(47382)
北京(47269)
农业(45428)
(44768)
师范(44356)
(43845)
经济学院(43663)
(41268)
基金
项目(217016)
科学(170577)
研究(160238)
基金(157362)
(136615)
国家(135480)
科学基金(114927)
社会(103351)
社会科(98198)
社会科学(98170)
(83596)
基金项目(82108)
教育(72785)
自然(71083)
(70764)
自然科(69446)
自然科学(69424)
自然科学基金(68202)
资助(66003)
编号(64242)
成果(53064)
(51983)
重点(49476)
(49350)
课题(45439)
(44812)
国家社会(43506)
发展(42334)
教育部(42259)
创新(42106)
期刊
(168332)
经济(168332)
研究(106463)
中国(71799)
(53413)
(52619)
学报(50393)
科学(47626)
(47043)
金融(47043)
管理(44639)
大学(38153)
农业(35937)
学学(35788)
教育(34851)
技术(28804)
经济研究(28109)
财经(27638)
业经(26355)
(23817)
问题(22504)
(20202)
(20170)
国际(18203)
技术经济(18039)
世界(17653)
统计(17412)
理论(15984)
商业(15523)
(15470)
共检索到526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学文  李明贤  
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基础两方面选择了FIR等指标,构建了评价中国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阀值法进行无量纲处理,利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2004年中国31个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检验。认为,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明显,金融发展形如一右端被拉长的"橄榄球";东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成"圆柱体"形分布;影响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是"经济短板";制约各省份金融发展的"短板"各不相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福祥  刘琪琦  
本文使用2010~2014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每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省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序,并在此基础上以每年的因子综合得分的最大值、最小值作为topsis综合评价法的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并计算出每个省份因子综合得分与理想解的贴近度,以模型与理想解的贴近度来描述各个省的金融发展状况,实证结果显示大部分省份与理想解的贴近度较大,我国各地区的金融中介发展水平以及金融市场环境差异较大导致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一结果表明各地区要想提高金融发展水平需要提高区域内金融中介机构营运能力及大力发展经济金融等外界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仲深  王春宇  
构建了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论如下:我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各地区对各种金融工具的利用效率存在相对差异;各地区与其金融发展相匹配的外部环境尚待改善。最后,提出各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及发展地区金融必须使之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刘红梅  谭宏卫  田应福  
本文主要利用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状况和产生原因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1997-2010年间,各地区的教育水平迅速发展,但绝对地区差异并没有显著缩小,相对地区差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此外在探讨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部分主要讨论了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人均GDP、平均生师比对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俊  李晓羽  张宗益  
本文利用1978-2003年的时序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城镇、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研究表明:(1)我国金融发展与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2)我国金融发展显著扩大了全国、农村以及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这与我国金融发展滞后密切相关;(3)金融发展与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结果具有鲁棒性,金融发展显著且稳定地扩大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有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于晓虹  楼文高  余秀荣  
本文构建了一个由4个方面、37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对省际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排名前5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和浙江省;福建省的成长力最强;在30个有效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4个指标是每百万人基金公司数、每万公顷土地金融机构数、每万公顷土地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数和每万公顷土地保险机构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文胜  田杰  陶建平  
本文采用2006~2009年1875个县(市)的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为衡量指标,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不存在收敛性,但呈现出β绝对收敛的特征,即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潜在发展速度更快,而农村金融发展相对领先地区潜在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分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不存在俱乐部收敛的特征。呈现以上特征的原因在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宏观大环境和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倾斜。目前应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建立互补有序、协调发展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体系,有效缩短地区间金融资源配置差异,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效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春萍  麻福芳  
文章运用AHP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偏低,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城乡统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成一致正相关。中部八省份的实证研究符合上述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艳霞  张道宏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R型聚类分析法挑选出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城市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Q型聚类分析法对用主成份分析法求出的各城市综合得分进行最优分割,把样本按城市发展水平总评分值的高低进行分类,并结合陕西关中城市群的实际,计算出关中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值,且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晓丽  
金融作为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存在紧密的联系。实践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可以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对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讨论成为当下的热点。文章针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齐红倩  李志创  
研究目标:测度并评价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及其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研究方法:借助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依据两个内在特征(年龄、性别)和三个外在特征(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和就业状况)将目标群体进行分类,通过构建Probit模型,研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服务使用情况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首先,我国正规金融对青年和女性群体的包容程度相对有限,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两类群体使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但并未显著改善老年群体对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其次,较低的收入水平导致我国居民对非正规金融较为依赖,数字金融的出现也并未明显改变这种现状;最后,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水平的提升均能够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创新:将非正规金融和数字金融纳入普惠金融的研究过程,并从不同目标群体的微观角度考察其服务水平。研究价值:充分识别普惠金融对不同目标群体的服务水平,为有针对性地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熊晓炼  周迎丰  
近年来,西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日益提升。从社会融资规模、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分析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态势,并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15年西南六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由金融规模相对重要向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相对重要变化,金融发展开始从重视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注重效率提升的集约式发展模式转变;西南地区区域内金融发展不均衡、差异明显,金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俊  付青叶  
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宏观背景下,文章通过选择影响物流需求等10个指标构建区域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西部地区12个省份数据为样本,运用R型因子分析和灰色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先运用R型因子分析从相对较多的影响指标提取两个公共因子,再运用基于中心点混合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份物流发展水平分为3个灰类。最后提出了针对西部12个省份物流发展水平的物流发展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