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4)
2023(14320)
2022(12408)
2021(11796)
2020(9622)
2019(22612)
2018(22210)
2017(42560)
2016(22882)
2015(25534)
2014(25302)
2013(25303)
2012(23377)
2011(21188)
2010(20770)
2009(18953)
2008(18334)
2007(15672)
2006(13409)
2005(11803)
作者
(65759)
(55045)
(54320)
(51906)
(34812)
(26329)
(24644)
(21469)
(20727)
(19434)
(18619)
(18609)
(17379)
(17189)
(16980)
(16863)
(16260)
(16192)
(15636)
(15464)
(13502)
(13425)
(13056)
(12328)
(12173)
(12061)
(12056)
(11756)
(11014)
(10833)
学科
(95698)
经济(95599)
管理(62727)
(59806)
(48206)
企业(48206)
方法(45253)
数学(40033)
数学方法(39637)
中国(26882)
(24347)
(22282)
(20405)
业经(19519)
地方(19102)
(18966)
贸易(18957)
(18457)
农业(16464)
(16183)
环境(14992)
(14288)
技术(14238)
(14222)
银行(14184)
(14101)
金融(14099)
理论(13728)
(13600)
(13587)
机构
大学(328574)
学院(323667)
(136708)
经济(134158)
管理(128595)
研究(114476)
理学(112722)
理学院(111418)
管理学(109514)
管理学院(108929)
中国(84717)
科学(70640)
(70167)
(59315)
(57337)
研究所(52932)
(52176)
中心(50484)
财经(48968)
业大(48545)
(44940)
北京(44607)
(43278)
(42678)
经济学(42642)
师范(42292)
(41548)
农业(41120)
经济学院(38672)
财经大学(36966)
基金
项目(230076)
科学(181965)
基金(170530)
研究(165734)
(150100)
国家(148964)
科学基金(127448)
社会(106823)
社会科(101429)
社会科学(101405)
基金项目(90423)
(85903)
自然(83133)
自然科(81287)
自然科学(81268)
自然科学基金(79818)
教育(74947)
(73956)
资助(70443)
编号(64907)
成果(52274)
(51985)
重点(51471)
(48906)
(47512)
国家社会(45243)
教育部(44680)
创新(44421)
课题(44345)
科研(44187)
期刊
(140123)
经济(140123)
研究(96646)
中国(57122)
学报(53613)
科学(49868)
(46868)
管理(45745)
(42193)
大学(40262)
学学(37944)
农业(33235)
教育(32275)
(26084)
金融(26084)
技术(25418)
经济研究(24108)
财经(23700)
业经(21021)
(20338)
问题(18638)
(18028)
图书(16157)
科技(15779)
(15763)
技术经济(15445)
理论(15314)
世界(14749)
资源(14732)
(14518)
共检索到461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楠  
本文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使用经过LMDI改进后的面板数据模型从省级层面对中国的能源回弹效应进行测算,并进行面板聚类分析,发现中国能源回弹效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不同波动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影响,中国各地区能源回弹效应出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一类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能源消费地区,这些省份同时也是主要的能源输入地区或能源相对匮乏地区;二类是资源构成较为单一、能源消费量较少的能源输入地区;三类是经济发展水平居中的能源输入地区;四类是经济欠发达的能源主要输出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梅  徐璋勇  
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LMDI分解法,量化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进而构建回弹效应测算的改进模型,实证测算1995—2012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西部地区能源回弹效应总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广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37%,狭义技术进步计算的回弹效应为52%,技术效率改进和产业结构调整计算的回弹效应缺乏规律。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省份能源回弹效应呈现增加趋势。西部地区制定能源政策的重心应向提高技术效率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倾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荣胜  聂铟  洪帅  
能源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为实现节能目标制定了一系列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能源政策,而回弹效应的大小影响着国家能源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对我国近年来关于能源回弹效应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系统回顾与梳理,识别出其包含的五个重要核心关注点:理论研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国内研究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向,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以期实现节能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查冬兰  周德群  
一国在倡导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导致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即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能源节约会部分被新增加的能源需求抵消掉。本文通过构建能源效率影响下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不同能源种类能源效率提高4%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煤炭、石油和电力在七部门的加权平均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分别为32.17%、33.06%和32.28%,说明能源效率回弹效应在我国显著存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涵  申俊  成金华  
基于1993~2013年中国居民消费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居民能源需求的LA-AIDS计量回归模型与能源效率仿真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根据SLutSky方程进一步分解出城镇与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直接与间接回弹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居民能源消费存在明显的回弹效应,且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显著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之后表现为"回火效应";居民能源消费回弹效应的直接效应高于间接效应,即替代效应高于收入效应,说明中国居民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主要是由于能源效率提高后居民增加了对能源的直接消费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东兰  申颢  刘自敏  
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变迁及其形成机制对政府规制者的能源政策制定与实施效果评估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收集2007—2016年城市层面数据测算了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分析了其时空演变趋势,并探究了技术进步引致能源回弹效应的机制。研究发现:(1)考虑到能源回弹效应的时空演进及机制研究需要偏误较小且数量较多的有效测算值,基于能源效率与劳动供给内生的方法更适合计算城市层面的能源回弹效应;(2)时间趋势与空间演变上,全国及东、中部城市的能源回弹效应在2008—2015年呈U型的变化趋势,但在2016年又略有下降,且东部城市的能源回弹效应相对较高,中部地区呈现"回火效应"现象的城市逐渐增多;(3)样本城市总体能源回弹效应为0.54,且有64%样本城市呈现出"部分回弹"现象;(4)机制分析发现,技术进步通过能源效率效应来增加能源回弹效应,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来抑制能源回弹效应,但其通过人口集聚效应对能源回弹效应的引致机制不显著。本文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与政府制定合理节能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基于29个省份1995~2011年能源平衡表核算出各省份生产性能源消耗总量,构建考虑地区经济空间溢出以及能源-经济非线性关系的面板数据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在测算各省份历年能源产出弹性的基础上对技术进步导致的能源消耗回弹效应进行了估计,考察回弹效应对能源消耗总量攀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耗回弹效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并非所有年份均会出现回弹效应,回弹效应相对集中出现在东部省份,而经济欠发达省份回弹效应难以呈现;大部分省份所出现的回弹效应主要集中在2001年以前;能源消耗总量攀升并非是回弹效应所致,乃是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低下造成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辉  冯梦黎  甘雨婕  
能源回弹效应系数反映因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而产生新的能源需求的大小。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运用IPAT方程,把能源消费的变化量分解成由经济增长引起的能源消费增加量与由单位GDP能源消费降低引起的能源节约量,利用中国2001—2011年宏观时间序列数据,测算出能源回弹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样本区间中,11个年度均属于逆反回弹效应,且能源回弹效应系数与能源消费回弹量呈同势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纯灿  胡日东  
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影响到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否实现预期的能源消费量的减少。目前文献上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对生产部门回弹效应的研究,文章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模拟研究了中国家庭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所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研究表明,长期家庭部门回弹效应为83%,长期总回弹效应为58%。并对家庭部门回弹效应的福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纯灿  胡日东  
能源回弹效应的大小影响到能源效率的提高能否实现预期的能源消费量的减少。目前文献上对回弹效应的研究大多是对生产部门回弹效应的研究,文章采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模拟研究了中国家庭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所引起的能源回弹效应。研究表明,长期家庭部门回弹效应为83%,长期总回弹效应为58%。并对家庭部门回弹效应的福利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帅  杨莉莉  黄涛  
针对既有研究未将能源效率内生化处理的关键缺陷,本文基于"干中学"思想构建了能源回弹效应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算了我国宏观经济层面的长短期回弹效应,最后结合实际国情和测算结果对我国的节能政策思路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能源效率内生化条件下,CD生产函数对于研究回弹效应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解释力;改革开放前回弹效应总体上表现为逆反效应,而改革开放期间则表现为部分回弹效应,且呈曲折下降趋势;通过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费的思路在我国是总体可行的,但潜在节能效果中有相当一部分被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新一轮能源消费所抵消,使得长期回弹效应偏高,我国宏观经济层面尚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单纯依靠改进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宽  漆雁斌  
在能源增进型技术进步的假设前提下,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劳动和能源效率内生化的新古典C-D生产函数。结合时变参数模型和卡尔曼滤波迭代估计等方法对北京市1981—2014年的短期和长期能源回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149.29%,整体上处于逆反效应;长期能源回弹效应均值为79.21%,存在较强的部分回弹效应。从长期来看,北京市以能效改进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短期内由于城市经济规模扩张带来的能源回弹效应。最后,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要素投入及要素价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澜  刘冰  戚淑芳  
"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6%,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采取了以提高能源效率为核心的节能减排政策,但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可能产生潜在的"回弹效应",即可能增加能源的使用从而使得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回弹效应的类型和产生机理,梳理了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回弹效应测度的实证结果,指出了当前实证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角度设计了经济模型和其他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定性比较分析研究方案,主张从经济主体行为反应、替代品价格、能源补贴以及发展新能源政策等多重视角研究回弹效应发生的内在机理,从而对能源政策产生明确的导向。最后,提出了加强能源回弹效应研究的具体...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阳攀登  屈亚平  李敏  
基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环境负荷分解模型,对浙江省1990年以来技术进步对GDP增长的贡献、能源消费回弹效应及能源回弹量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对技术进步的测定采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劳动因素,以期更合理地体现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对多元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滞后差分变换,以期得到更为精确的实证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朝  朱于珂  覃昌雄  
使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公路交通能源环境效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与空间误差修正模型测算公路交通长期和短期能源回弹效应。研究表明,公路交通能源环境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和时间差异,以能源服务对能源环境效率的弹性作为能源回弹效应的度量指标,能源回弹效应值较低。长期内,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9.16%~10.14%与23.44~25.8%;短期内,客运交通能源回弹效应不显著,货运交通能源回弹效应为13.72%。能源环境效率提升所带来的能源节约并未被能源回弹效应大幅度折抵。以能源服务对燃料价格的弹性作为能源回弹效应的度量指标,客运交通与货运交通短期能源回弹效应分别为68.22%与71.68%。能源回弹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显著:长期内,邻省燃料价格每下降1%,本省客运周转量增加0.4365%,货运周转量增加0.68%;短期内,邻省燃料价格每下降1%,本省客运周转量增加0.4119%,货运周转量增加0.697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