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69)
2023(10265)
2022(8769)
2021(8074)
2020(6855)
2019(16141)
2018(15768)
2017(30194)
2016(16225)
2015(18767)
2014(18792)
2013(19208)
2012(18519)
2011(17202)
2010(17209)
2009(16338)
2008(16117)
2007(14498)
2006(12804)
2005(11814)
作者
(49316)
(41631)
(41310)
(39766)
(26561)
(19883)
(18914)
(16181)
(15670)
(14650)
(14509)
(13765)
(13287)
(13228)
(13215)
(12955)
(12316)
(12267)
(11942)
(11909)
(10513)
(10222)
(10063)
(9488)
(9475)
(9438)
(9000)
(8910)
(8383)
(8288)
学科
(95706)
经济(95633)
管理(41347)
(38793)
方法(37108)
数学(33595)
数学方法(33373)
(28695)
企业(28695)
中国(23905)
地方(21921)
(21183)
(17413)
(17292)
(17141)
贸易(17134)
(16605)
业经(16091)
(14452)
地方经济(14415)
农业(14247)
(12731)
金融(12728)
环境(12698)
(12380)
银行(12357)
(11958)
(11933)
(10629)
(10445)
机构
大学(254154)
学院(250944)
(122923)
经济(120830)
研究(96252)
管理(91022)
理学(77801)
理学院(76809)
管理学(75553)
管理学院(75067)
中国(73381)
科学(55573)
(54268)
(52194)
(49952)
研究所(45351)
中心(42287)
财经(41984)
(41866)
经济学(40744)
(38089)
经济学院(36671)
(36331)
北京(35216)
业大(34497)
(33480)
农业(32964)
(32841)
师范(32575)
财经大学(30932)
基金
项目(159876)
科学(125727)
基金(118432)
研究(116204)
(103513)
国家(102741)
科学基金(86372)
社会(77137)
社会科(73248)
社会科学(73229)
基金项目(61817)
(58471)
自然(53020)
教育(52057)
自然科(51774)
自然科学(51755)
自然科学基金(50864)
(50465)
资助(49655)
编号(44787)
(37370)
成果(37355)
(36643)
重点(36613)
国家社会(33599)
中国(32189)
(32150)
教育部(32065)
课题(31262)
科研(30586)
期刊
(139105)
经济(139105)
研究(80878)
中国(47057)
(39307)
学报(38378)
(38285)
科学(36174)
管理(32621)
大学(28831)
学学(27262)
农业(25861)
经济研究(24167)
(23953)
金融(23953)
财经(22182)
技术(20507)
教育(19729)
(19318)
问题(18873)
业经(18709)
(17366)
世界(15751)
国际(15682)
技术经济(14763)
(14686)
统计(14407)
(12086)
经济问题(11818)
资源(11511)
共检索到385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建平  邓翔  
本文采用AK模型和几何布朗运动建立了趋异分析的框架,并运用非参数分析方法,分别用一元和多元的核密度估计,对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中的省际趋同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的省级经济增长中,无法获得可信的,存在趋同趋势的数据支撑,我国各省的经济增长路径迄今还没有收敛的迹象,不同省份之间的增长率的差异也随着经济增长而扩大,甚至地区内的产出差距也在增加。论文还表明,我国各省区市之间也不存在俱乐部趋同的趋势。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落成  吴楚材  
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的趋势分析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落成,吴楚材1、地区经济差异变化特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区经济差异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过程。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内地一直是我国投资和建设的重点。"一五"时期内地基建投资比例为55.9...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任光宇  
文章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半参数计量经济理论建模,对1990~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或发散的内在原因。实证发现,中国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只有个别地区发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慧玲  彭修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方国斌  
从分析中国股市收益率序列的特征入手,寻找描述中国股市波动性特征的合适的统计模型。重点对中国股市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聚类现象进行研究。运用描述统计学方法,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以及非参数统计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广泛探讨。结合具体的数据分析,从多个角度刻画出中国股市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聚类现象的参数与随机性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敏杰  梁泳梅  
本文推导出一个可以测算经济增长来源的非参数分析框架,并以省级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结果显示,1978—2010年,TFP、劳动与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约为10.9%、3.7%与85.4%;如果不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则分别约为20.7%、3.3%与76.0%。从经济增长的各分项来源来看,劳动的贡献份额最小,多数年份低于8%;TFP贡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体处于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1992年一度超过50%,随后基本呈下降趋势,直至2005年后低于10%。资本贡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体处于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1992年后则基本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接近9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寿峰  
现有研究环境污染的文献,很少关注雾霾污染,并且基本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更为主要的是,多数研究没有考虑影子经济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而影子经济的存在会削弱环境规制的强度和有效性。本文从影子经济视角出发,构建了环境规制、影子经济及腐败影响环境污染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动态半参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影子经济对我国雾霾污染的具体影响。理论模型表明,环境规制增强对环境污染具有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前者取决于企业采用更加清洁的技术引致的污染减排及企业产量的变化,而后者则表现为通过扩大影子经济规模加剧环境污染;此外,影子经济和腐败都会恶化环境,且腐败会放大影子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实证分析支持理论结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泳梅  董敏杰  
本文构建并采用新的经济增长非参数核算方法测算了1978-2013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研究结果发现,要素投入尤其是资本投入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而且近年来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有强化趋势;在2005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落后于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投入都是造成地区增长差距的重要因素;尽管近年来其他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速差距已缩小甚至实现了对后者的"赶超",但这主要得益于要素投入贡献的快速提高。如何利用东部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其他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进步,对这些地区乃至全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都至关重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焦爱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周五七  
本文运用基于共同前沿分析框架的Metafrontier-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能源与碳排放约束下地区工业绿色TFP指数及其分解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地区工业绿色TFP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东部省区工业绿色TFP指数高于中部与西部省区,工业低碳生产技术的地区差距整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尤其是2004年以来,西部工业低碳生产技术水平已经超越中部;(2)东部地区工业绿色TFP增长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显著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地区工业绿色TFP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整体上拖累了绿色TFP增长,在发挥技术进步对地区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的同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成君  鲁婷  陈振环  韩家彬  
基于1978~2013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规律近似于"N"型曲线,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化可以明显划分为扩张、收敛、再扩张三个阶段;过去大部分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以较高的能源消耗为前提实现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以坎贝尔(Campbell)和曼坤(Mankiw)于1990年提出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利用1978~2002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和状态空间模型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敏感度进行了变参数分析。我们的结论是:①1990年之前,消费对同期收入的超敏感系数下降很快,但在此后起敏感系数却稳中有升;②利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但 1990年以来这种净效应逐年减弱;③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增强是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敏感度提高、利率弹性变小的主要原因。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伍业君  王磊  赵庆国  
实证考量对中国经济复杂度的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资本劳动比、外商直接投资、地方保护主义是决定中国地区经济复杂度的三大主要因素。经典理论归纳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对外贸易等因素则是对中国地区经济复杂度的显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结构技术复杂程度已经很高的观点可能是一种误解,中国现阶段的生产结构变动主要来源于资本与劳动等要素的驱动,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变需要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为人力资本发挥积极作用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洁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和俄罗斯对于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都表现出极大的重视。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为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的经济互补与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合作具有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互补性强、两国都有迫切愿望。文章提出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经贸合作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合作、打造贸易主体等加强双方经贸合作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