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8.191.200.8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9)
2023(16880)
2022(14110)
2021(13241)
2020(11071)
2019(25862)
2018(25476)
2017(48079)
2016(25818)
2015(29706)
2014(29565)
2013(29344)
2012(27146)
2011(24524)
2010(24622)
2009(23001)
2008(22391)
2007(19709)
2006(17218)
2005(15372)
作者
(75014)
(63005)
(62877)
(59655)
(40007)
(30229)
(28540)
(24610)
(23882)
(22433)
(21583)
(21163)
(19943)
(19868)
(19565)
(19544)
(18511)
(18460)
(18163)
(18049)
(15646)
(15460)
(15369)
(14426)
(14196)
(14171)
(13754)
(13586)
(12834)
(12461)
学科
(129019)
经济(128890)
管理(71420)
(68800)
方法(55058)
(54399)
企业(54399)
数学(49526)
数学方法(48819)
(33958)
中国(32542)
(27940)
地方(27048)
业经(25801)
(23398)
农业(23129)
(22259)
贸易(22246)
(21603)
(19891)
环境(17290)
(16820)
理论(16756)
(16697)
(16681)
金融(16677)
银行(16664)
(16417)
财务(16353)
财务管理(16315)
机构
学院(378597)
大学(377808)
(168521)
经济(165405)
管理(144980)
研究(130769)
理学(125530)
理学院(124117)
管理学(121732)
管理学院(121034)
中国(99562)
(79128)
科学(77985)
(73421)
(65725)
(61675)
研究所(59754)
中心(59733)
财经(59147)
(55202)
业大(54492)
(53769)
经济学(53488)
北京(49871)
农业(48169)
经济学院(48069)
(48046)
师范(47575)
(46632)
财经大学(43839)
基金
项目(253045)
科学(200349)
基金(186464)
研究(182746)
(162901)
国家(161637)
科学基金(138845)
社会(118650)
社会科(112582)
社会科学(112553)
基金项目(97387)
(96871)
自然(89347)
自然科(87353)
自然科学(87331)
自然科学基金(85774)
教育(84461)
(81951)
资助(77894)
编号(72628)
成果(58326)
重点(57218)
(56815)
(55354)
(52140)
国家社会(50332)
课题(50085)
教育部(49062)
科研(48845)
创新(48837)
期刊
(184065)
经济(184065)
研究(110683)
中国(72217)
学报(57369)
(57208)
(57131)
科学(54375)
管理(53298)
大学(44160)
学学(41949)
农业(39127)
技术(35000)
教育(34927)
(32495)
金融(32495)
经济研究(31125)
财经(29758)
业经(28149)
(25731)
问题(24028)
统计(22204)
(21169)
技术经济(20537)
(20396)
(19463)
世界(18762)
决策(17890)
(17729)
国际(17726)
共检索到55940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太明  杜两省  齐鹰飞  
本文基于考虑到经济波动减缓经济增速的理论拓展模型,使用1985~2007年中国28个省份的城乡消费数据估算不同地区经济波动福利损失的城乡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显著大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估算结果;经济波动给不同省份城镇居民带来的福利损失显著不同;不同省份农村居民在经济波动中承受的福利损失明显不同;省内城乡居民的经济波动福利损失也存在差异。为切实降低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需要具有地区和城乡差异化的经济稳定政策,以有效减缓经济波动幅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太明  
经济波动减缓经济增速的福利效应研究为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新视角。经济波动不仅直接降低居民福利,还通过减缓经济增速间接降低居民福利。本文基于考虑波动减缓增速的拓展模型,使用1985—2007年省际数据测度经济波动对异质居民的福利影响。研究发现:各省份福利损失完全不同;所有省份福利损失明显大于已有研究结果,是采用基准模型测度结果的12—22倍;人口加权后地区福利损失存在显著差异,沿海福利损失超过内陆。为改善民生,须降低经济波幅,稳定政策应具有地区差异化特征,地方政府应以政策实施者身份介入稳定经济的过程;还需弱化居民消费波幅,重要政策手段包括提高并协调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构建风险控制系统、逐步...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通过把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嵌入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模型中,系统分析了经济波动通过影响经济增长而间接给居民带来的福利损失,并主要采用1985-2007年省级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地区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研究表明,经济波动使居民承受了不容忽视的间接福利损失,不同地区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显著不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经济波动的间接福利损失依次逐渐递增。为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政府应采取地区差异化的稳定政策有效减缓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幅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基于中国1952-2007年时序数据定量研究经济增速放缓的福利损失和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并侧重考察两种福利损失的大小关系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前后的阶段差异。研究发现,无论是总体而言,还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并不必然远小于经济增速放缓的福利损失,在相关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内,经济波动的福利损失大于经济增速放缓的福利损失的情形相当普遍。因此,我们在重视长期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草率否定短期经济稳定的重要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赵新伟  
粘性价格与弹性价格机制是经济学中对市场价格确定的两种不同的假设,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中价格可以随着供求或者其他影响因素的调整而自由波动,而凯恩斯经济学则认为现实中价格具有粘性特征。那么现实中,粘性价格与弹性价格机制对一国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其对经济主体的福利损失情况影响又是怎样的呢?这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粘性价格微观理论为基础,将粘性价格纳入宏观经济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一个包含家庭、企业、中间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部门以及粘性价格部门的五部门DSGE模型,并利用我国1993Q1-2016Q4的季度数据,比较了在不同的粘性价格与弹性价格模型框架下,不同的价格确定模式对我国经济系统变量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第一,在粘性价格下,由于市场价格水平不能及时对冲击做出反应,各经济变量受政策冲击的影响比较大;而在弹性价格模式下,由于价格可以随着市场的状况进行及时调整,因此,经济系统受到的冲击比较小。第二,粘性价格框架下,宏观经济变量对于稳态值的偏离程度要远大于弹性价格框架下变量的偏离程度,从经济主体的福利损失来看,粘性价格框架下经济主体的福利损失要大于弹性价格框架下的福利损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超  
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不可避免的客观现象,对于经济波动是否存在福利成本,理论和经验都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利用经验数据对我国经济波动福利损失所做的经验估计表明,我国的经济波动具有较大的福利损失,其重要表现就是,经济波动对经济长期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经济波动每上升1个标准差就会导致经济长期增长率至少下降0.23个百分点。经济波动产生的福利损失表明,对经济波动实施相机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力  张耿  
本文基于PWT数据,对金砖四国及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及其福利损失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波动大于产出波动这一异常现象在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范围内广泛存在;金砖四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经济波动导致的福利损失比发达国家要大,其中中国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及其导致的福利损失均呈现迅速下降之势;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波动的剧烈程度及其福利损失明显高于美国,说明至少在经济波动这一领域,美国的情况并非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发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2000年之后的经济波动幅度及其福利损失要大于2000年之前的十年,这一情况与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正好相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将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速的负面影响引入福利损失模型,构建了量化经济波动对居民福利的间接影响模型,并采用1985-2007年全国以及28个省市区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异质居民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承受的间接福利损失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波动通过负面影响经济增速给居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间接福利损失,忽略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速的联系得到的福利损失估算值存在低估问题;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农村居民承受的间接福利损失都倾向于大于城镇居民。因此,为了切实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中国政府应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要重视保持城乡差异化经济的平稳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明  
本文借鉴Lucas(1987)、Alvarez和Jermann(2004)的研究模型,将非平稳的消费序列分解为周期波动成分和增长趋势成分,估算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总福利成本和边际福利成本,得出以下结论:无论是经济波动还是经济增长,边际福利成本均为总福利成本的两倍左右;中国经济波动与增长的福利成本在1952~2010年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1952~1990年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显著大于1991~2010年,而后一阶段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则远远大于前一阶段。宏观调控应增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着重防范内外部因素对经济增长趋势的不确定冲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钢明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地区经济差异扩大,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问题。进入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扩大速度加快,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政策效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作者认为 ,中国 1991年开始的第 9轮经济波动 ,到 1999年底 ,已进行 9年 ,呈现“高起缓落”态势。期间 ,经济增长率连续 7年回落。“十五”时期 ,中国经济有可能进入一个稳定的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波动有可能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均位势上出现一种微波化的新态势 ,并表现为“长起短落”格局。这一时期 ,关于经济较稳定地快速增长的需求基础问题、产出基础问题、区域基础问题、政策基础问题和外在冲击问题 ,值得重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树成  樊明太  
本文认为 ,1999年我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 1)经济增长实现了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 2 )经济增长率延续了自 1993年开始的下滑趋势 ,但下滑幅度有所减缓 ;( 3 )各需求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变化 ;( 4)在投资需求中 ,投资的增长明显乏力 ;( 5)价格仍处于通货紧缩趋势中 ,但下降幅度亦有所减缓。作者指出 ,经济波动是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不断打破旧平衡与寻求新平衡的结果。一般地讲 ,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 ,是由于受到总需求不足的冲击 ,或 (和 )总供给调整的冲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郭立甫  姚坚  高铁梅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识别和分析了偏好冲击、技术冲击、价格加成冲击和利率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且存在技术扩散机制的情况下产出水平可以到达新的稳态水平;而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为明显。货币政策冲击(利率冲击)对产出波动和通货膨胀波动均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价格加成冲击对产出波动产生正向影响,对通货膨胀波动产生负向影响。因此,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需要各项制度和措施的配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庄子罐  舒鹏  傅志明  
金融中介活动旨在提高实体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结合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发展的背景,本文利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比分析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子银行的出现会增加我国信贷市场的不稳定性,并会引起经济中产出与投资波动幅度的扩大。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影子银行管理者调整对借款企业风险偏好的不正当激励,是影子银行能够在短期内扩大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