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1)
2023(8236)
2022(6763)
2021(6213)
2020(4950)
2019(11211)
2018(10685)
2017(19965)
2016(10335)
2015(11791)
2014(11588)
2013(11936)
2012(11594)
2011(11054)
2010(10880)
2009(10153)
2008(9692)
2007(8476)
2006(7830)
2005(7349)
作者
(30957)
(26051)
(26037)
(24877)
(16723)
(12361)
(11749)
(10085)
(9964)
(9331)
(9018)
(8560)
(8501)
(8368)
(8227)
(8083)
(7744)
(7472)
(7408)
(6895)
(6701)
(6260)
(6202)
(6014)
(5956)
(5835)
(5551)
(5203)
(5160)
(5134)
学科
(76755)
经济(76708)
管理(24793)
方法(24459)
数学(22659)
数学方法(22574)
地方(21141)
(20186)
中国(19628)
地方经济(14784)
(14386)
(13094)
企业(13094)
(12249)
贸易(12242)
(12182)
业经(11956)
(11839)
环境(11181)
农业(10170)
(10146)
(9701)
金融(9699)
(9383)
(9381)
(8469)
银行(8467)
关系(8383)
(8357)
经济学(8015)
机构
大学(166961)
学院(164594)
(91332)
经济(90114)
研究(68857)
管理(58073)
中国(52581)
理学(49677)
理学院(48972)
管理学(48418)
管理学院(48090)
科学(37467)
(36022)
(35814)
(34589)
经济学(31951)
研究所(31515)
财经(29398)
中心(28869)
经济学院(28627)
(26912)
(24410)
北京(23493)
科学院(22408)
(22254)
(22165)
师范(22136)
(22110)
财经大学(21865)
研究中心(19650)
基金
项目(107811)
科学(86992)
基金(82451)
研究(79860)
(72241)
国家(71785)
科学基金(60703)
社会(57059)
社会科(54330)
社会科学(54320)
基金项目(42576)
(37010)
自然(35024)
教育(34290)
自然科(34181)
自然科学(34172)
资助(33591)
自然科学基金(33578)
(32546)
编号(28674)
(26414)
国家社会(26339)
(25773)
中国(25069)
重点(25042)
成果(23411)
发展(22595)
教育部(22412)
(22318)
(21516)
期刊
(105099)
经济(105099)
研究(57810)
中国(30705)
(24579)
科学(23240)
管理(22396)
学报(21859)
(20564)
经济研究(19141)
大学(17043)
财经(16312)
学学(16241)
(15881)
金融(15881)
农业(14490)
(14406)
问题(14234)
(13275)
技术(12965)
世界(12795)
业经(12424)
国际(12228)
教育(10621)
技术经济(10238)
资源(9602)
统计(9585)
经济问题(8828)
(8405)
(8055)
共检索到257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研究1978~2010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区域来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U"型转化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区域间经济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但区域内经济差距已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是当前中国实现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和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应当重点关注的区域,其中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两大区域是亟待关注的重中之重,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是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研究还表明,要继续推进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要重视南部沿海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  黄慧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本文借鉴泰尔熵的原理,构造了一个泰尔指数,用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已演变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从产业角度看,地区经济差距由产业内差距和产业间差距两部分组成。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内差距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体,产业间差距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各种差距都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着地区经济差距如何变化,并且这种影响相当复杂,在各个时期明显不同。但长期看来,地区经济差距变化主要源自产业成长性的不同,产业结构影响微弱,产业结构调整只在短期内对地区经济差距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承亮  
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进行再估算,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来源进行扩展研究。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约束会高估TFP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先减小后增加"转化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尽管区域间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仍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区域内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已成为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要素投入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在减弱,而TFP在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在增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靖宇  张宪平  
文章利用泰尔指数,并将中国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大区域,对1978—2005年间的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了测度和分解。通过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差距整体变动情况,以及四大区域内部及四大区域间差距对总差距贡献率的变动情况,以期为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带来一些政策上的启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研究了1978-2009年中国31个省份经济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以1990年和2003年为拐点,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缩减、后扩大、再缩减的"N"型变动趋势。在空间意义上,组内差距对地区差距变动的贡献度从77.49%降至39.20%,而组间差距的贡献度则从22.51%增至60.80%,组间差距越来越取代组内差距而成为地区差距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在动力意义上,1978-2009年,资本产出比、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对地区差距的贡献率分别为70.00%、18.72%和11.28%,资本产出比是引致地区差距变动的关键性因素,但1990年之后资本劳动比和劳动参与率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艳  
中国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成为地区投资数量与效率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朱国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朋  田国强  郭沛  
本文采用1995~2009年中国财政支农投入数据,测度和勾勒出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财政支农投入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并运用相关指标对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和力度的地区差距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省级空间单元上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变化的区域构成以及区域间和区域内差距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东中西三大区域财政支农投入在区域分布上明显呈"东高中低"的基本格局,中部地区财政支农投入规模最小、力度最弱;区域内差距是形成财政支农投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区域内差距主要是由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差距引起的。因此,国家财政支农政策应着力于缩小东部地区内部省份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强对中部地区的投入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庚华  张曙霄  
首先,利用泰尔指数分析了1995~2009年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的变化,其次,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对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均呈下降趋势,实证检验证明了地区经济差距是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承超  索琪  杨欢  
研究目标: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背景下,探究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取1978~2017年省际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使用二次指派程序(QAP)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和地区内差距分别为"东中西"和"南北"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方向地区之间经济差距大于"南北"方向。全样本QAP回归结果表明,人均资本、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数量型因素是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主导力量,而全要素生产率和人力资本等质量型因素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分时期、分年度和分地区的QAP回归结果存在异质性。研究创新:从"东中西"和"南北"两个视角,全面、系统地测度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变化趋势,并识别差距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价值:揭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趋势和差距来源,为缩小地区经济差异、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功磊  夏青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国相似经济水平的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依赖性日益增强,并且这种发展趋势自1992年以后表现的更为突出,从而加速了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收敛趋势;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空间集聚特征比较明显,同时对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同样显著;2005年以后受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影响,中部省际间的空间集聚效应被削弱,空间分异的发展趋势开始显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萌  宫晓芹  
新型城镇化阶段,空间经济格局呈现都市圈化,由此产生新的区域经济差距格局。文章构建了以都市圈为尺度的中国四级区域划分体系,利用2006—2018年的数据,采用三层嵌套泰尔指数分解法对差距进行测度和分解。结果表明:都市圈化区域和未都市圈化区域之间的差距、都市圈化区域内部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逐步上升;都市圈之间的差距对全国区域差距的贡献度有所下降;成熟都市圈和其他一些东部地区的都市圈的内部差距相对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启仿  
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两种因素分解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1978年—2000年,从三次产业的层面来看,第二产业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第一因素,但其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是第二位因素,其贡献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第一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变化几乎不起作用;从空间层面来看,地带间差距始终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决定因素。文章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