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9)
2023(14053)
2022(12172)
2021(11451)
2020(9478)
2019(22139)
2018(21984)
2017(42426)
2016(22670)
2015(25597)
2014(25614)
2013(25770)
2012(23860)
2011(21764)
2010(21616)
2009(20057)
2008(19285)
2007(16650)
2006(14884)
2005(13408)
作者
(66140)
(55129)
(54761)
(52264)
(35222)
(26338)
(24757)
(21747)
(20897)
(19607)
(18934)
(18595)
(17543)
(17473)
(17072)
(16959)
(16312)
(15843)
(15702)
(15501)
(13765)
(13582)
(13184)
(12491)
(12386)
(12260)
(12048)
(11756)
(11080)
(10721)
学科
(113920)
经济(113811)
管理(63053)
(58914)
(47222)
企业(47222)
方法(46385)
数学(40841)
数学方法(40482)
中国(28356)
(25920)
地方(25313)
(22706)
(22207)
业经(21800)
(19669)
贸易(19658)
(19028)
农业(17862)
(17008)
环境(16109)
(15828)
地方经济(15472)
(14688)
金融(14686)
理论(14373)
(14264)
银行(14221)
(13673)
技术(13369)
机构
大学(334895)
学院(330348)
(147431)
经济(144690)
管理(130176)
研究(119351)
理学(112933)
理学院(111610)
管理学(109858)
管理学院(109277)
中国(88699)
(71969)
科学(71276)
(63250)
(60153)
研究所(54988)
中心(51567)
财经(51363)
(50374)
(46855)
业大(46782)
北京(46236)
经济学(46037)
(45658)
(43336)
师范(43001)
(42889)
经济学院(41298)
农业(39222)
财经大学(38257)
基金
项目(224981)
科学(177564)
基金(166023)
研究(164312)
(144880)
国家(143768)
科学基金(122889)
社会(106451)
社会科(100944)
社会科学(100917)
基金项目(87915)
(83623)
自然(78577)
自然科(76738)
自然科学(76721)
自然科学基金(75367)
教育(73770)
(71276)
资助(68948)
编号(64893)
成果(52860)
(50955)
重点(50111)
(48718)
(45921)
国家社会(44770)
课题(44454)
教育部(43957)
创新(42961)
科研(42616)
期刊
(163431)
经济(163431)
研究(103947)
中国(59695)
学报(50771)
科学(48729)
管理(48471)
(45724)
(45673)
大学(38528)
学学(36356)
农业(32129)
教育(31166)
经济研究(27570)
(27413)
金融(27413)
技术(27364)
财经(25879)
业经(23206)
(22277)
问题(21216)
技术经济(17759)
(17699)
世界(17097)
(16888)
图书(15879)
国际(15728)
理论(15587)
科技(15020)
资源(14911)
共检索到489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国平  陈安平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东部自身,也有利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从东部经济增长中得到的益处大于从自身经济增长中得到的益处,这为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君生  朱艳阳  
本文利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融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与企业上市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而东部地区却不存在类似的因果联系。因此,上市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努力培育中西部地区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可以有效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炎亮  杨治国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分析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加入WTO作为我国扩大经济开放的重要事件,其可以被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本文使用准倍差法研究了这一事件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表现出地区差异性,对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大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加入WTO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存在滞后性,且在前四年较不稳定,但在2002~2008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文章通过分析贸易、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制度推移等渠道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传输机理,认为在短期内,贸易和资本流动主要体现二三产业在地区间的关联,劳动力流动更多体现的是第一产业的地区关联。在此基础上,文章建立包括东中西三大地区和中西部三次产业产出变量的VAR模型,并根据中西部三次产业对东部和中部冲击的脉冲响应(IRF)结果,得出劳动力流动和贸易是东部向中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劳动力流动是中部向西部传输溢出效应的主渠道的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再齐  钟世川  李震  
文章通过构建测算要素价格扭曲系数的理论框架,将经济增长率分解为要素价格扭曲、劳动增长、劳动报酬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利用1978-2013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省份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下降,并且各省份资本增长速度明显大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大部分省份的资本价格扭曲程度大于劳动,资本价格相对劳动价格越便宜,这些省份的要素价格扭曲系数越小。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在劳动人口正增速时,要素价格扭曲、地区劳动报酬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技术路径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姜国刚  左鹏  陈思文  李利亭  
把握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分析碳排放区域差异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寻求减排区域实施路径,对于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基于当前中国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现状,提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影响非线性"的假设,针对199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基于修正后的STIRPAT模型进行了面板门限估计及检验。主要结论如下:GDP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GDP增长速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双门限效应,根据估计结果划分出六个象限,划分出我国不同地区所处象限,并对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给予了深层次解释。最后,提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毕先萍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资源有效配置、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根本保证,在就业保障体系缺失情况下劳动力流动有可能导致就业安全感下降、抑制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本文运用2000-2006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估计地区劳动力流动规模,构造相关指标,实证检验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综合影响。研究显示,劳动力流动对下一期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而对本期经济增长有负向影响,就业保障和劳动力市场紧张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此,应在确立适度社会保障体系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全面自由流动,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桑群峰  刘建兆  徐海钦  
本文首先根据新制度经济学方式建立了制度因素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市场化、非国有化是制度成长的主要计量标准,并对各地区进行了排序。按各地区制度差异,分别进行不同外生变量下经济计量学分析,并提出几点结论与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舸  刘洋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现象较为明显。地区人均GDP增长不仅持续上升,而且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并且东部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现象显著。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增长收敛趋势愈发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也未影响增长收敛的发展态势。未来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补上各地制度和要素的短板,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地区人均GDP增长收敛现象产生的一系列基础性因素,以实现区域更加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舒健  李钊  
基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本文考虑了变量间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滞后效应,通过构建带滞后变量的方程组模型,考察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差异呈正向非对称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同时佐证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整体关系表现为“需求追随”,说明在中国渐进式改革中,金融发展受到较大抑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舒健  李钊  
基于脉冲响应分析,本文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东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不仅有利于自身,而且有利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继续加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深化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差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汝  
文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南通市中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外溢效应模型,得出南通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不均衡,致使地区经济增长所需人才储备缺口较大,严重影响未来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等结论。此外,还提出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布局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资源转化,实施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等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经朝军  苏红  
欠发达是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是对发展状态的一种表述,是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动态反应。本文的研究中心放在中国范围内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分析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落后的原因,从中挖掘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在联系,提出适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