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5)
- 2023(18684)
- 2022(16032)
- 2021(15022)
- 2020(12463)
- 2019(28905)
- 2018(28405)
- 2017(54564)
- 2016(29323)
- 2015(32620)
- 2014(32489)
- 2013(32029)
- 2012(29500)
- 2011(26630)
- 2010(26383)
- 2009(24106)
- 2008(23192)
- 2007(19993)
- 2006(17439)
- 2005(15545)
- 学科
- 济(132945)
- 经济(132814)
- 管理(81522)
- 业(76786)
- 企(62138)
- 企业(62138)
- 方法(56521)
- 数学(49811)
- 数学方法(49194)
- 中国(33853)
- 农(32240)
- 财(30342)
- 地方(27785)
- 学(27117)
- 业经(26988)
- 贸(22868)
- 贸易(22854)
- 易(22209)
- 农业(22105)
- 制(21552)
- 环境(18903)
- 和(18734)
- 务(18514)
- 财务(18441)
- 财务管理(18406)
- 理论(18379)
- 融(18328)
- 金融(18325)
- 银(18220)
- 银行(18176)
- 机构
- 大学(415543)
- 学院(411892)
- 济(177361)
- 经济(173997)
- 管理(161416)
- 研究(144716)
- 理学(140250)
- 理学院(138685)
- 管理学(136187)
- 管理学院(135448)
- 中国(108404)
- 京(88369)
- 科学(87612)
- 财(78483)
- 所(72156)
- 研究所(66017)
- 农(65250)
- 中心(64743)
- 财经(63434)
- 业大(60244)
- 经(57985)
- 江(57529)
- 北京(55992)
- 经济学(55144)
- 范(53459)
- 师范(52955)
- 院(52581)
- 农业(50954)
- 经济学院(49532)
- 财经大学(47442)
- 基金
- 项目(284904)
- 科学(224963)
- 基金(209761)
- 研究(206359)
- 家(183825)
- 国家(182392)
- 科学基金(156585)
- 社会(132712)
- 社会科(125919)
- 社会科学(125888)
- 基金项目(110352)
- 省(107433)
- 自然(101485)
- 自然科(99167)
- 自然科学(99142)
- 自然科学基金(97373)
- 教育(93919)
- 划(91586)
- 资助(87122)
- 编号(82156)
- 成果(66413)
- 部(63688)
- 重点(63643)
- 发(60957)
- 创(58621)
- 国家社会(56066)
- 课题(55855)
- 教育部(54890)
- 创新(54834)
- 科研(54740)
- 期刊
- 济(190691)
- 经济(190691)
- 研究(123947)
- 中国(75167)
- 学报(65361)
- 科学(60815)
- 管理(59568)
- 财(59389)
- 农(58921)
- 大学(50122)
- 学学(47287)
- 农业(41092)
- 教育(40448)
- 技术(35501)
- 融(34944)
- 金融(34944)
- 经济研究(32304)
- 财经(31485)
- 业经(28258)
- 经(27150)
- 问题(24553)
- 业(21886)
- 技术经济(20783)
- 贸(20379)
- 图书(20181)
- 统计(19761)
- 世界(19588)
- 科技(18768)
- 理论(18751)
- 版(18484)
共检索到604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雅静 张庆君
以经济增长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和收敛性问题:通过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我国省际间σ趋同情况进行分析;并在MRW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省际间以及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内部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之间经济并不存在绝对收敛,即落后省份经济的增长并不比发达省份快;但是存在条件收敛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性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苏文 黄汉民
我国各省之间的不同历史经历、不同发展轨迹以及我国梯度型推进的改革开放战略导致了制度质量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制度质量的差异性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长在各省之间极不平衡,是我国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0~2007年8年的面板数据,设定跨省面板模型,检验了制度质量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给出了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制度质量解释。结果表明:体现制度质量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率以及市场化程度在各省之间的差异化是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制度质量 经济增长 个体随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安平 李国平
本文运用Bernard & Durlarf (1995,1996)的时间序列分析法,通过对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和地区间人均产出序列的协整关系检验,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我国地区内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和西部地区内的经济增长具有收敛性,而中部地区内和三大地区间的经济增长却不存在收敛趋势。另一个发现是中部各省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三个共同冲击的影响,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受两个共同冲击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收敛 共同趋势 协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金波
文章研究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进而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技术创新的传导机制,以全国样本进行回归,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直接效果不能确定;分样本考察显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相反,金融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具有抑制作用。进一步将技术创新作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变量考察,则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间接效应效果显著,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效果在东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技术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立世 王群勇
本文利用中国各地区1997-2005年面板数据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外部性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结论认为:忽略地区间的经济关联会导致模型的错误设定问题;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溢出系数达到0.57。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外部性 空间面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基于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工业废水导致的环境污染的空间演化的观察,结合区域发展理论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假说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进一步提出不平衡发展条件下区域经济与环境福利双重不平等假说。以中国1992-2008年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的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导出反映环境污染水平与以人均GDP表征的区域发展水平以及以人均GDP离差表征的区域发展差距相关联的库兹涅兹曲面方程。经验实证、比较静态分析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中国1992-2008年的区域经济与水环境演化的一般事实对不平衡发展条件下区域经济与环境福利双重不平等假说提供支持。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发展差异 福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张瑞 谭志雄
能源效率是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能源消费的关键政策参数,研究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收敛性关系,对于揭示能源效率在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指导能源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选取1995-200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全国以及区域能源效率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中国省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显著,但总体上各省份之间的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将能源效率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IV、DIFF-GMM和SYS-GMM方法证明中国经济增长条件收敛存在,能源效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能源效率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收敛;运用纠偏LSDV估计方法分区域开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黎禾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前,我国政府实行的是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进行生产力合理布局,偏重内地建设,但这并没有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据世界银行统计,1980——1992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每年9.1%,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其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很大,1979年至1992年间,增长率最高的广东省为13.3%,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2%,相差7.1个百分点。1992年以后,这种差距更大了,1992年的GDP增长率最高的省是江苏,为26.2%,最低的黑龙江省为6.5%,相差19.7个百分点...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龙翠红 吴福象 洪银兴
本文对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政治—经济理论模型作了大幅度的改进,并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提出了初始收入不平等与后续的经济增长存在着不确定关系的假说。在此基础上,文章分别使用中国21个省区的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对收入分配不平等进行了结构分解,测度了农村不平等、城市不平等以及城乡之间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农村不平等在解释人均产出增长时比城市不平等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村不平等程度越高,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城市不平等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城乡之间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经济增长 结构分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结构不同对经济增长会有不同的影响。选取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直接融资比例和银行集中度作为衡量金融结构的指标,运用GMM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充分体现了直接融资比例越高、银行集中度越低,越能促进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则反映出间接融资和高银行集中度的正面作用的现状,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直接融资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慢所引起的。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直接融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结构不同对经济增长会有不同的影响。选取2005-2014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直接融资比例和银行集中度作为衡量金融结构的指标,运用GMM方法分析了我国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动态面板估计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充分体现了直接融资比例越高、银行集中度越低,越能促进经济增长,在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在中部地区则反映出间接融资和高银行集中度的正面作用的现状,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直接融资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慢所引起的。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直接融资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特别是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直接融资市场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以充分发挥直接融资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伟 何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不断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Shorrock的分解方法分析对外贸易对中国日益扩大的省际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发现1978-2005年对外贸易对省际经济增长差距拉大的贡献率为33.77%。接下来,本文将对外贸易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机制归纳为乘数机制、技术扩散机制、集聚机制和竞争机制。最后,本文指出缩小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利于平衡地区经济增长差距,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差距 对外贸易 实证分析 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晓琳
本文通过改造Keynes宏观经济理论并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加工贸易活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积极和显著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措施鼓励加工贸易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我们还发现,消费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超过了投资因素已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地区经济增长 省际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隆斌 张华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