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2)
2023(14057)
2022(11750)
2021(11080)
2020(9134)
2019(21151)
2018(20432)
2017(38761)
2016(20249)
2015(22981)
2014(22578)
2013(22436)
2012(20666)
2011(18858)
2010(18536)
2009(17128)
2008(16363)
2007(13992)
2006(12355)
2005(11001)
作者
(57347)
(48255)
(47975)
(45642)
(30839)
(22892)
(21670)
(18662)
(18562)
(16845)
(16692)
(16243)
(15317)
(15010)
(14998)
(14919)
(14228)
(13909)
(13828)
(13542)
(11913)
(11536)
(11501)
(11234)
(10879)
(10852)
(10430)
(9800)
(9600)
(9347)
学科
(109015)
经济(108918)
管理(56146)
(52260)
方法(44838)
(41813)
企业(41813)
数学(40370)
数学方法(39937)
中国(26775)
(23727)
地方(22739)
(20581)
业经(19985)
(18841)
(18793)
贸易(18779)
(18233)
(16059)
农业(15806)
(15365)
金融(15363)
环境(14809)
地方经济(14536)
(14169)
银行(14148)
(13686)
(13620)
(12213)
理论(12162)
机构
大学(300989)
学院(297666)
(141649)
经济(139428)
管理(116038)
研究(106134)
理学(100758)
理学院(99659)
管理学(98097)
管理学院(97535)
中国(81878)
(62176)
(60410)
科学(59967)
(51734)
财经(49637)
中心(47860)
研究所(47232)
经济学(46387)
(45463)
(43880)
经济学院(41673)
(40886)
业大(39831)
北京(39044)
(37788)
(37771)
师范(37455)
财经大学(37293)
农业(34314)
基金
项目(203009)
科学(163072)
基金(153841)
研究(147656)
(134279)
国家(133294)
科学基金(115287)
社会(99741)
社会科(94791)
社会科学(94768)
基金项目(80689)
(74055)
自然(72898)
自然科(71295)
自然科学(71272)
自然科学基金(70039)
教育(66988)
(63893)
资助(62707)
编号(56129)
(47262)
重点(45925)
成果(44791)
(44562)
国家社会(43669)
(42308)
教育部(41342)
创新(39793)
人文(39651)
科研(39040)
期刊
(152807)
经济(152807)
研究(91349)
中国(51867)
(45103)
管理(43758)
科学(42760)
学报(42392)
(39191)
大学(33418)
学学(31834)
(28637)
金融(28637)
农业(26874)
经济研究(26408)
财经(25987)
技术(25598)
教育(22846)
(22552)
业经(21394)
问题(20225)
(18095)
世界(16928)
国际(16558)
技术经济(16267)
统计(15729)
(14943)
(13762)
理论(13516)
资源(13301)
共检索到438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基于转轨时期"市场成长"背景,将我国的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方面。进一步,根据改进的Koren和Tenreyro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不断增强,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稳步的区域市场化推进策略,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基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际,本文将我国的经济周期以产业为依据理解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的综合效应。根据改进的KorenandTenreyro(2007)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从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分解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不断增强和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本身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稳步推进区域市场化,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性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高煜  
本文建立了基于"风险规避"的混合模型,以此考察李勇(2010)在"体制性波动"中未能考察到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次优产出的决定问题,风险规避的混合模型证明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也得出了在风险规避的前提下,混合模型的产出波动幅度要比纯粹"逆向选择"和"风险中性"模型还要大的结论。以此为基础,本文通过具体的函数显化了中国经济周期的实际轨迹,其主要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部分,而技术冲击在长期将会为主导。最后,本文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磊  李勇  王满仓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典型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下述结论:(1)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2)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3)"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本文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博  魏玮  董璐  
怎样实现资源富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经济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资源富集地区是否存在资源诅咒?如果存在,资源富集地区怎样才能摆脱资源诅咒?本文从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运用109个矿产资源富集城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资源依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繁荣期,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经济衰退期,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2)对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多样化有利于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弥补地区资源产业发展造成的溢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博  魏玮  董璐  
怎样实现资源富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经济学者和政策决策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资源富集地区是否存在资源诅咒?如果存在,资源富集地区怎样才能摆脱资源诅咒?本文从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并运用109个矿产资源富集城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资源依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经济繁荣期,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经济衰退期,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产生阻碍作用。(2)对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多样化有利于增强知识溢出效应,弥补地区资源产业发展造成的溢出损失,产业多样化与资源依赖存在互补关系。(3)在经济衰退期,产业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效应有利于减轻资源依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因此,资源富集地区应不断探索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的路径,逐步放开资源产业管制,引导民营企业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专业设备制造业和消费性社会性服务产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束笛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劳动与资本对这三个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三个地区经济周期性波动有趋同的趋势。此外资本变化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东部地区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人力资本对于经济波动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基本一致,但高于西部地区。本文认为宏观经济政策应当考虑地区差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伊楠  谷国锋  王雪辉  
文章选取东北地区1978-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时域和频域角度采用"谷—谷"划分法和自适应噪声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算法分析并对比了东北三省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时域分析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从改革开放前剧烈波动的不稳定态势转变为改革开放后在小范围内波动的平稳快速增长。频域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基钦周期、朱格拉周期和趋势项,吉林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政治经济周期和朱格拉周期,辽宁省经济周期分量主要有政治经济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影响各省份经济周期的因素有差异,因此,在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东北三省经济增长特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促进地区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薛敬孝   张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各国(地区)的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同期性,而在另外一些时期则存在着离散的倾向。通过计算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实证检验了上述结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增长和紧密经济联系的构筑、东亚各国(地区)趋同的经济和金融政策以及世界性冲击是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在某些时期出现同步变动的主要原因;而东亚各国(地区)内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外部冲击的减弱是导致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在90年代上半期出现离散的主要原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兵  
经济周期同期性问题的研究是世界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东亚各国(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的存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东亚地区经济周期同期性的形成原因和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乐一  彭晓莲  李玉双  
本文从经济周期长度、深度、形态三个方面的6个指标出发,研究1953—2010年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的差异性。其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深度、形态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发现: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改革开放后我国各地区经济周期在长度上的差异程度在增大,而在深度与形态方面,其差异程度在减小。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今后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并且可以为国家相关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  
针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微波化"的国际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文章在对"市场成长"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解释后得出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是所有国家的一个动态趋势,而市场体制相对于计划体制在解决代理成本的优势是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运用OECD 31个国家1991年1季度至2007年4季度的GDP数据对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冯心悦  田拓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的金融周期指数,对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周期、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同影响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周期不仅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而且对经济周期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与传统的货币周期和信贷周期相比,金融周期变化不仅成为货币周期、信贷周期、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关键驱动因素,而且成为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本文的实证分析结论不仅使得"金融-实体经济"内生关联的命题得到了进一步验证,同时也为后续同时关注金融和实体经济稳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莉  杨忠直  
本文采用我国6个经济划分区1952~2004年的年度GDP数据,通过频域方法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周期波动的同步化趋势,并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反应、方差分解以及非线性检验等实证研究了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结果表明,地区经济波动之间具有非线性锁模(mode-lock)发生的必要条件,这意味着锁模这一内部机制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同步化现象的可能原因之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曼  邓创  
本文运用TVP-FAVAR模型构建动态金融形势指数测度中国金融周期,基于小波变换方法,探究了金融周期的波动特征,以及不同频率波动成分的叠加机理,并采用频域连通性方法,实证检验了不同频带下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交互影响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由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叠加而成,其中,主周期表现为3~4年的中周期波动成分,高频短周期波动仅在各金融子市场波动的共同驱动下于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出现,低频长周期波动主要源自信贷、汇率和房地产市场波动;金融周期波动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了较高的冲击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中短期效应。相比之下,经济周期波动对金融周期波动的影响水平明显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