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4)
2023(11670)
2022(9862)
2021(9056)
2020(7702)
2019(18036)
2018(17376)
2017(33522)
2016(17942)
2015(20718)
2014(20628)
2013(21022)
2012(20202)
2011(18654)
2010(18657)
2009(17694)
2008(17424)
2007(15502)
2006(13646)
2005(12465)
作者
(53712)
(45267)
(45167)
(43317)
(29091)
(21807)
(20609)
(17533)
(17096)
(15952)
(15663)
(15117)
(14418)
(14368)
(14296)
(14182)
(13314)
(13303)
(13060)
(12973)
(11380)
(11124)
(10951)
(10305)
(10297)
(10268)
(9856)
(9587)
(9136)
(8908)
学科
(105484)
经济(105401)
管理(48217)
(45627)
方法(43922)
数学(40053)
数学方法(39816)
(34638)
企业(34638)
中国(25579)
地方(23335)
(22955)
(20438)
(18496)
贸易(18489)
(18429)
(17868)
业经(17648)
农业(15564)
(15475)
地方经济(14846)
环境(13943)
(13943)
金融(13940)
(13188)
银行(13167)
(12932)
(12631)
(11700)
财务(11683)
机构
大学(280451)
学院(276546)
(134242)
经济(131928)
管理(103184)
研究(102137)
理学(88796)
理学院(87700)
管理学(86500)
管理学院(85972)
中国(77894)
(59059)
科学(58418)
(58027)
(51828)
财经(47091)
研究所(46946)
中心(45468)
经济学(44521)
(43907)
(42805)
经济学院(40196)
(39698)
北京(37898)
业大(37369)
(35996)
(35751)
师范(35473)
财经大学(34906)
农业(34507)
基金
项目(179071)
科学(142348)
基金(134309)
研究(129918)
(116893)
国家(116036)
科学基金(98895)
社会(87341)
社会科(83083)
社会科学(83063)
基金项目(70662)
(65452)
自然(61423)
自然科(60021)
自然科学(60001)
自然科学基金(58975)
教育(58601)
(56406)
资助(55849)
编号(49745)
(42014)
成果(40897)
重点(40600)
(40039)
国家社会(38077)
教育部(36436)
(36179)
中国(35144)
人文(34776)
课题(34574)
期刊
(148626)
经济(148626)
研究(87857)
中国(49643)
(43946)
学报(40748)
(39268)
科学(39044)
管理(36227)
大学(30843)
学学(29222)
(26667)
金融(26667)
农业(26494)
经济研究(25768)
财经(24955)
技术(22281)
(21587)
教育(20576)
问题(20314)
业经(20021)
(18479)
世界(16318)
技术经济(16135)
国际(16027)
统计(15630)
(15115)
(13348)
商业(12562)
经济问题(12546)
共检索到416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使用25年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28个省区经济发展的σ-收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到省区间相关性,特别是经济间的相关性后,可显著纠正采用传统方法进行σ-收敛研究产生的误差。修正后的σ-收敛值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省区间经济表现出σ-收敛的趋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光平  龙志和  吴梅  
本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研究我国28个省市1978—2002年间实际人均 GDP 的β—收敛情况。由于地区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各地区 GDP 增长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别采用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对各省市间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将25年的敷据按每12年为一个时段,划分为14个滚动的时段,考察了我国地区 GDP 增长经济收敛情况变化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存在收敛性,但是收敛趋势在减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荣  孙玉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不存在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而存在条件收敛。实施适宜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是促进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飞  刘明辉  
打破行政界线和市场分割,优化空间格局是我国中部地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本文借助人口加权变异系数、ESDA技术、空间截面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探讨了中国中部经济地理格局及相应的演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部地区经济核心区域的增长是以牺牲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率或发展水平为代价;第二,设定的三种空间权重矩阵揭示出要素的不同作用轨迹。其中,地理距离弱化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溢出效应,而经济距离则强化了这种正溢出效应。财政支出仍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对本地拉动作用较强,而对周围区域较弱甚至产生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在距离上会拉动范围内区域发展,而在经济上对周围的产业发展影响不显著或会造成周围区域产业衰退现象。投资水平对周围区域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第三,人口密度、FDI水平对区域经济产生波动的效力是微弱的或不显著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婷  唐沿源  黄勇  
本文在对我国中央投资的规模、地区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其经济增长及地区收敛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论表明,我国中央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微弱正向影响,且在落后地区的效应更大;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衡量,则对经济增长有微弱负向影响,且在发达地区的效应更大。因而,应适当扩大中央投资规模,但增长速度应慢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更多向落后地区倾斜,以同时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浩  任光宇  
文章以经济增长文献中有关收敛性理论为基础,运用半参数计量经济理论建模,对1990~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探讨中国地区经济收敛或发散的内在原因。实证发现,中国大部分城市之间存在条件收敛,只有个别地区发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周国富  夏祥谦  
黄河流域各省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是我国东、中、西部差距的一个缩影。本文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扩展的MRW模型,分析了初始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经济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状况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最后,基于本文的分析结论,就如何缩小黄河流域乃至全国范围的地区差距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宪法  
90年代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宪法进入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中的利益主体、发展主体的区域化,区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区域经济目前已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活跃程度最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艳  
中国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成为地区投资数量与效率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晓玲  李国平  
本文采用空间统计指标计算并描述了我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通过空间权重矩阵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1978-2004年及各子时段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β收敛状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玲  李国平  
收敛假说和世界范围内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持续存在的反差,使得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各种分析方法研究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相关文献非常丰富。本文试图通过对纷繁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对研究地区经济收敛的四种实证研究方法(横截面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布动态法及统计指标法)进行比较分析,介绍相关实证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为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莫亚琳  黄馨  刘向  
文章采用双重差分(DID)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高速铁路的开通对粤桂地区人均GDP、产业结构升级、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的开通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地区人均GDP水平;高铁的开通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小,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大于对第三产业的影响;高铁的开通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高铁的开通疏散人口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城市布局更均衡合理;高铁的开通对经济的影响因粤桂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斌斌  杨宏翔  金刚  
关键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于斌斌  杨宏翔  金刚  
本文采用SFA模型对中国城市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运用空间计量技术引入地理距离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尚未产生拥塞效应;制造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影响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N"型过程,从而修正了威廉姆森假说,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支持开放性假说。从区域层面看,制造业集聚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和拥塞效应,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对中、西部城市的经济效率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外部性效应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中国城市的经济效率都存在显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