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62)
- 2023(19540)
- 2022(16496)
- 2021(15258)
- 2020(12610)
- 2019(28861)
- 2018(28199)
- 2017(53499)
- 2016(29094)
- 2015(32481)
- 2014(32100)
- 2013(32074)
- 2012(29888)
- 2011(27254)
- 2010(27310)
- 2009(25048)
- 2008(23731)
- 2007(20728)
- 2006(18451)
- 2005(16610)
- 学科
- 济(121139)
- 经济(121019)
- 管理(79041)
- 业(77255)
- 企(61027)
- 企业(61027)
- 方法(49848)
- 数学(43558)
- 数学方法(43153)
- 中国(40328)
- 农(33868)
- 地方(30317)
- 融(29140)
- 金融(29138)
- 财(28904)
- 银(28223)
- 银行(28148)
- 行(27231)
- 业经(27143)
- 学(26397)
- 贸(24507)
- 贸易(24484)
- 制(23899)
- 易(23789)
- 农业(23352)
- 环境(21320)
- 技术(18454)
- 和(18174)
- 理论(17888)
- 务(17732)
- 机构
- 大学(412709)
- 学院(410576)
- 济(170442)
- 经济(167000)
- 管理(156498)
- 研究(149671)
- 理学(134993)
- 理学院(133376)
- 管理学(131138)
- 管理学院(130423)
- 中国(116528)
- 科学(93362)
- 京(89746)
- 所(76978)
- 农(76069)
- 财(75408)
- 研究所(70593)
- 中心(67729)
- 业大(65103)
- 财经(60381)
- 农业(59857)
- 江(59499)
- 北京(57393)
- 经(55113)
- 范(54563)
- 师范(53927)
- 院(53782)
- 经济学(52067)
- 州(48596)
- 经济学院(47036)
- 基金
- 项目(282429)
- 科学(220865)
- 基金(204781)
- 研究(202101)
- 家(181696)
- 国家(180216)
- 科学基金(152336)
- 社会(128243)
- 社会科(121670)
- 社会科学(121640)
- 省(109114)
- 基金项目(108401)
- 自然(99345)
- 自然科(97037)
- 自然科学(97009)
- 自然科学基金(95266)
- 划(93307)
- 教育(91512)
- 资助(84264)
- 编号(80406)
- 成果(64886)
- 重点(64261)
- 发(64018)
- 部(61958)
- 创(58727)
- 课题(56306)
- 创新(54954)
- 科研(54240)
- 国家社会(53429)
- 教育部(52488)
- 期刊
- 济(185410)
- 经济(185410)
- 研究(124258)
- 中国(83830)
- 学报(71846)
- 农(69522)
- 科学(64588)
- 管理(56831)
- 财(54301)
- 大学(53367)
- 学学(50400)
- 融(47936)
- 金融(47936)
- 农业(47705)
- 教育(44512)
- 技术(32931)
- 经济研究(30805)
- 业经(30148)
- 财经(29307)
- 业(25406)
- 经(25246)
- 问题(24196)
- 科技(20630)
- 图书(20409)
- 贸(20092)
- 技术经济(19313)
- 版(19295)
- 理论(19028)
- 世界(18716)
- 资源(18515)
共检索到618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岳 谢晨瑶 黄佳宁
提出包括碳金融渗透度、碳金融可得性和碳金融作用效果3个维度的测度体系,利用TOPSIS法构建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指数,测度全国各省2017年和2021年的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并分析影响碳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各省份的碳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整体的碳金融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及地方财政支持力度是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群哲
碳金融绿色发展有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快速实现。文章利用时序多指标模型对2014—2019年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碳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从区域视角分析,北部沿海、长江及黄河中游经济区的碳金融涨幅较大,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涨幅较小,西南、东北及大西北地区涨幅基本不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发现,CDM项目数、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数、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城市造林覆盖率对碳金融发展起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工业增加值则会抑制碳金融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金融市场 绿色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庆正 李红 刘香甜
选取中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样本数据,利用Cov层次分析法(Cov-AHP)和正交偏向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PLS),分别对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东西部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各因素中重要性最大,而存款贷款比例、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建议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推出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金融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意识,促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平稳有序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渠道 金融扶贫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蕴喆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我国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推行可持续发展。构建碳金融评价体系及验证影响因素,有助于定量评估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和潜力。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背景下,本文构造了碳金融发展指数,发现中国部分省份的碳金融水平还很低,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中国碳金融发展呈现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明显;实证进一步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能力、清洁技术水平和政策激励对中国碳金融发展有正向影响,结合中国碳金融发展实际分析了区域的异质性,提出了中国碳金融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程翔 王曼怡 田昕 康萌萌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技术对2005-2015年中国31个省区市研究影响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因素及其特性。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依旧存在,金融超前区和滞后区的极差明显,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工业化水平在上述两个模型成为金融发展的反向制约因素,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规制水平在空间计量模型中是正向因素,但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中双向变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辉 许舜威
本文从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可得状况以及使用情况三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影响因素。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明显好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且区域内部发展也不平衡;经济结构维度下的财政支出占比以及社会发展维度下的城镇化水平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IFI指数测算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涛 钱水土
长期以来,金融发展的度量问题往往被国内外学者所忽视。本文从省际层面对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问题进行研究,不但对全国及省际的金融发展指标进行了探讨,而且对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估算与比较,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私人信贷 政府干预 银行集中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栋 吴翔 曹改改
文章利用中国31个省份1990~2018年的相关数据,对各省的人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数据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由1990年的0.485上升至2018年的0.773,已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行列。但分地区来看,中国各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人类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面临一定的困难。文章为此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诸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中国的教育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水平明显阻碍了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提升;稳步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财政对医疗费用的支出比例及提高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提升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熵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琼 张蓝澜 李松林 刘毅
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模型来探讨2006—2018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时序上:全国、四大区域及各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发展水平低下,2018年全国平均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下类型。(2)空间上:中国普惠金融水平以上海和北京为相对高水平起点,主要向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扩散,最终形成东西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的"中部塌陷"的空间分布格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状态,高—高聚集区多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低聚集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3)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政府扶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对本地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教育与科技所占比重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陈瑜 张玉英 赵云霞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西北地区经济指标体系,运用熵值TOPSIS和回归模型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展开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8-2020年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且省际之间排名差异较大;西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绿色发展维度评价值最高,陕西、甘肃、青海最低值为共享发展维度,宁夏、新疆最低值为创新发展维度;技术交易成交额/地区GDP、外商直接投资额/地区GDP、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地区GDP增长率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债务余额/地区GDP、标准煤/地区GDP对西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鹤 张桂文 曾伏
文章基于“五个现代化”的特征内涵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测度了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揭示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及区域与时期异质性。研究表明:(1)样本观测期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增速放缓,呈“东高、西低、中塌陷”的区域分布格局;(2)在全国层面,财政支出、财政分权、信息化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均能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财政分权水平的提高正向调节了财政支出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3)区域及时期异质性分析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大小与显著性呈“东强西弱”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立娜
借助现代数字技术持续优化商贸流通业态,有利于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本文通过建立商贸流通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对2013-2020年选取的我国30个省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借助Tobit模型对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因素加以探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而城乡收入差距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对此,文章提出发挥技术创新升级效应,助力商贸流通业提质增效,构建产业要素联动平台,推动区域流通业协调发展,发挥金融科技裂变效应,延长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半径,以期为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实现国民经济循环畅通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