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7)
- 2023(13542)
- 2022(11512)
- 2021(10552)
- 2020(8543)
- 2019(19576)
- 2018(19074)
- 2017(35854)
- 2016(19018)
- 2015(21155)
- 2014(20412)
- 2013(20329)
- 2012(19364)
- 2011(17883)
- 2010(17845)
- 2009(16314)
- 2008(15892)
- 2007(14081)
- 2006(12807)
- 2005(11763)
- 学科
- 济(91864)
- 经济(91793)
- 业(54892)
- 管理(52270)
- 企(40870)
- 企业(40870)
- 方法(34019)
- 中国(30360)
- 数学(30320)
- 数学方法(30118)
- 农(26519)
- 地方(25236)
- 业经(20236)
- 技术(20062)
- 农业(18645)
- 贸(18009)
- 贸易(17991)
- 财(17658)
- 易(17436)
- 制(15487)
- 银(15331)
- 银行(15291)
- 学(15210)
- 行(14935)
- 融(14893)
- 金融(14892)
- 地方经济(14567)
- 发(14401)
- 环境(14343)
- 技术管理(13601)
- 机构
- 学院(270946)
- 大学(270076)
- 济(126676)
- 经济(124666)
- 研究(103190)
- 管理(101921)
- 理学(87077)
- 理学院(86024)
- 管理学(84874)
- 管理学院(84353)
- 中国(79441)
- 科学(59339)
- 京(58476)
- 财(54260)
- 所(52050)
- 研究所(47183)
- 农(46903)
- 中心(45498)
- 财经(42703)
- 江(40582)
- 经济学(40473)
- 经(39037)
- 业大(38360)
- 北京(37783)
- 院(36759)
- 经济学院(36446)
- 农业(36444)
- 范(36090)
- 师范(35745)
- 州(32471)
- 基金
- 项目(179970)
- 科学(144109)
- 研究(133658)
- 基金(132006)
- 家(115841)
- 国家(114895)
- 科学基金(98155)
- 社会(89356)
- 社会科(85011)
- 社会科学(84993)
- 省(69786)
- 基金项目(69100)
- 教育(60204)
- 自然(59832)
- 划(58842)
- 自然科(58554)
- 自然科学(58541)
- 自然科学基金(57605)
- 资助(52963)
- 编号(51065)
- 发(45435)
- 创(43056)
- 重点(41399)
- 成果(41217)
- 部(40724)
- 创新(39524)
- 国家社会(38665)
- 发展(37320)
- 课题(36958)
- 展(36730)
- 期刊
- 济(142852)
- 经济(142852)
- 研究(88870)
- 中国(62605)
- 农(44029)
- 管理(41174)
- 科学(40208)
- 学报(39796)
- 财(38887)
- 教育(31511)
- 大学(30921)
- 农业(30762)
- 学学(28949)
- 融(28232)
- 金融(28232)
- 经济研究(24699)
- 技术(24181)
- 业经(22929)
- 财经(21578)
- 经(18950)
- 问题(18799)
- 业(18075)
- 贸(16455)
- 世界(15717)
- 技术经济(15604)
- 国际(14864)
- 科技(14693)
- 统计(12723)
- 坛(12517)
- 论坛(12517)
共检索到426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江可申 李婧
以1998~2006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测评了各地区研发创新的相对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研究显示一段时间内全国整体研发创新技术效率较低,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各地区研发创新技术效率存在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研发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有所增长,但增幅减缓;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技术效率在考察期内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技术进步均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丹 胡小娟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别对制造业各个行业中内资企业、外资企业1999~2005年期间的相对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以Malmquist指数衡量)及其构成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制造业各行业中的相对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内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及垄断程度较高的一些行业,而外资企业相对效率较高的行业集中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行业;两类企业在各个行业中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及其动力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晓艳 韩朝华
本文选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06年的分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估算我国各地区的生产效率,并分解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最高,西部地区最低,1996-2000年各地区平均生产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2003年之后生产效率出现上升趋势,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较大;第二,城市化率、各地区GDP中第二产业的比重、基础设施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和对外经济依存度对地区生产效率具有正面影响,而固定资产投资占国有经济投资比重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与地区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第三,就生产的不确定性而言,除人力资源水平能减少生产的不确定性之外,经济对外依存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郁 陈雪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探索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本文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和方式入手,考察高新区以创新的产品、产业和要素所实现的高效经济增长。以2002-2010年52个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测算和分解,实证检验高新区是否实现创新驱动型增长。研究显示,高新区的TFP增长率明显高于其所在省区水平,且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技术进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81%。高新区的TFP增长在区域之间具有收敛效应,在西部高新区技术效率的改进显著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贞柏
本文以行业为生产单元,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2005-2016年间的技术效率,并用"前沿面法"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了全面的分解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各行业的生产率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产出增长率已经历加速转向减速的拐点,财政刺激经济增长会加剧TFP的下滑;规模报酬递减是TFP下滑的主因,配置效率会随规模报酬而波动;技术进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效率改进并不显著;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业等规模报酬快速递减的行业,而制造业、金融业等技术进步较大的行业却资源投入不足,从而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应加快各行业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不宜过多干预经济增速下降的"新常态",资源的配置效率将是今后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命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效俐 刘娜娜
利用Sequential Malmquist指数方法评价中国29个省份1998—2012年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将其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报酬变动,继而对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差异及收敛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全部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均实现了技术进步,但高校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则显著下降,且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在区域层面和省级层面均不同程度上存在空间分布差异;高校科技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σ指标值呈现波动下降态势,并且各指标值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少君 韩先锋 朱承亮 宋文飞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了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动力源泉及行业差异。研究表明: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整体上呈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推进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推进,效率驱动作用较小;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时序和行业差异,且资本密集型行业R&D创新TFP整体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的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于爱水 张继如 于得水
基于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二次动态加权法测算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连续动态演变特征,并借助时空分异模型探究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差异。结果发现:(1)中国多数省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随时间推移呈稳定上升趋势;(2)创新资源、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创新环境在不同省份表现出较大差异;(3)不同样本期内,影响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子系统有所差别,其中创新资源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强度波动较大,知识创新对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同样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作用强度远大于创新资源;(4)知识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政策对全国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创新环境效应表现出东部促进、中西部作用不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导向型政策、优化区域要素资源配置、主动加入全球创新网络等措施,以提升中国创新能力与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考虑资源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份1998—2007年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并对影响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的结论有:能源的过多使用以及SO2和COD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环境效率较高的省份均集中在东部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市场全要素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资源环境因素对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排名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RP、FDI、结构因素、政府和企业的环境管理能力、公众的环保意识对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宇洋 陈师
文章使用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为基础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将TFP增长率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率、资源配置效率变化率、规模报酬收益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重点考察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TFP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TFP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各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在投入要素方面,资本要素配置不断优化,劳动要素存在明显的错配;在贡献度方面,虽然前沿技术进步率对TFP增长贡献最大,但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也对TFP增长贡献了很多;规模报酬收益率的持续下降对TFP的增长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而技术效率的变化对TFP的增长影响很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志刚 严圣阳
采用非参数Malmquist DEA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41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2000—2018年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全要素增长率不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导致这种差异化增长的决定因素也各不相同:技术创新对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增长贡献率最高;区域性商业银行则更多地受益于自身的效率改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和效率改善上都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增长率相对较低。研究结论对我国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增加技术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并改善经营效率,借助创新驱动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现阶段分行业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这与先前文献所得到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完全相反,对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及改革成就提供了证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行业加总的国有企业实证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分解,并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故而政策上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激励,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常亮 揭昌亮 石峰 温亚利
【目的】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分解有偏问题,采用新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中国2004—2015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质量。【方法】首先利用Battese等(1995)提出的"一步法"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各省林业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各省及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区域的林业TFP增长率,分析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将TFP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曹乾
研究1999年至2003年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并将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效率的变化三大因素。研究发现,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但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不是因纯技术效率的差异影响而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胜会 李红锦
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描述了我国省级层面劳动力和资本空间集聚的程度和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动态DEA的Malmquist指数对我国省级层面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的要素集聚、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量化研究。笔者发现最近十多年来,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和技术进步速度均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要素集聚的规模效率增长为负,而中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增长为正。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要素集聚过度的特征,从而导致规模效率下降。因此,合理引导要素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使要素在区域间有效配置是提升集聚经济的规模效率和推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