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1)
- 2023(14520)
- 2022(12274)
- 2021(11409)
- 2020(9556)
- 2019(22400)
- 2018(21805)
- 2017(41137)
- 2016(22451)
- 2015(25609)
- 2014(25435)
- 2013(25455)
- 2012(23910)
- 2011(21872)
- 2010(21873)
- 2009(20652)
- 2008(20746)
- 2007(18830)
- 2006(16497)
- 2005(14942)
- 学科
- 济(98257)
- 经济(98137)
- 管理(66972)
- 业(60000)
- 企(47712)
- 企业(47712)
- 方法(42842)
- 数学(38121)
- 数学方法(37808)
- 中国(29443)
- 农(27883)
- 财(27864)
- 制(22411)
- 贸(22101)
- 贸易(22092)
- 易(21593)
- 业经(20563)
- 地方(20369)
- 学(19329)
- 环境(18255)
- 农业(18096)
- 银(16263)
- 银行(16229)
- 融(15813)
- 金融(15808)
- 行(15584)
- 务(15359)
- 财务(15317)
- 财务管理(15274)
- 体(15023)
- 机构
- 大学(330104)
- 学院(327267)
- 济(145067)
- 经济(142339)
- 管理(122220)
- 研究(117494)
- 理学(104516)
- 理学院(103271)
- 管理学(101668)
- 管理学院(101044)
- 中国(90752)
- 京(70547)
- 科学(69332)
- 财(68312)
- 所(59582)
- 农(55465)
- 研究所(53869)
- 中心(53651)
- 财经(53572)
- 江(49507)
- 经(48750)
- 业大(47026)
- 经济学(46968)
- 北京(45064)
- 农业(43377)
- 经济学院(42474)
- 院(42343)
- 范(42318)
- 师范(41910)
- 财经大学(39793)
- 基金
- 项目(216619)
- 科学(170968)
- 基金(159331)
- 研究(158882)
- 家(139563)
- 国家(138482)
- 科学基金(117507)
- 社会(103844)
- 社会科(98528)
- 社会科学(98498)
- 基金项目(83967)
- 省(81950)
- 自然(73549)
- 教育(72391)
- 自然科(71766)
- 自然科学(71743)
- 自然科学基金(70527)
- 划(69927)
- 资助(64985)
- 编号(62269)
- 成果(51435)
- 部(49937)
- 重点(49810)
- 发(47329)
- 创(44673)
- 国家社会(44536)
- 课题(43825)
- 制(43546)
- 教育部(42877)
- 创新(42077)
- 期刊
- 济(160306)
- 经济(160306)
- 研究(100900)
- 中国(68706)
- 财(53748)
- 学报(51513)
- 农(50672)
- 科学(47642)
- 管理(44141)
- 大学(39280)
- 学学(36741)
- 农业(34139)
- 教育(33099)
- 融(31447)
- 金融(31447)
- 财经(27504)
- 技术(27121)
- 经济研究(26248)
- 业经(24245)
- 经(23744)
- 问题(21880)
- 贸(20301)
- 业(19243)
- 国际(17232)
- 世界(16726)
- 技术经济(16252)
- 版(15598)
- 资源(15307)
- 统计(15204)
- 图书(14946)
共检索到500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文飞
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非正式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具有促进效应,且是边际递减的;非正式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高效率地区的边际正效应低于低效率地区;非正式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存在断点效应,在初始阶段,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占主导,在达到一定阶段后,是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制度融合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以q70分位数为"拐点"存在不对称的"U"型分布的边际影响特征;非正式制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影响总体水平呈中部、西部、东部递减的特征。据此,提出应根据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区域异质性的政策与重视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有效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鹏 郑中团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系统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无明显时序变化,但群内城市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异明显,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长三角2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科技研发水平等方面的提升显著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资源利用程度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城镇化水平负向溢出效应明显。由此,提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耿鹏 郑中团
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等系统分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无明显时序变化,但群内城市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差异明显,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长三角2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科技研发水平等方面的提升显著促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资源利用程度正向溢出效应明显,城镇化水平负向溢出效应明显。由此,提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艳梅 王东生
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制度主体相互作用、开放的复杂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结构,既是制度涌现的必要机制,又是制度作用的对象。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制度不断演化、分裂的过程中,嵌入于社会结构的非正式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托于制度演化的过程,对比分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如何基于非正规金融来支持我国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陈鸣
全面准确地评估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效应,对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9年20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第二批低碳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试点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产生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低碳试点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生态效率,而且对周边城市的生态效率产生了正向的溢出效应。中介机制分析表明低碳试点政策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促进了试点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最大,低碳试点政策仅在东部地区产生了显著为正的溢出效应。
关键词:
低碳城市 生态效率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润田 李碧珍
文章基于我国2012—2019年工业创新效率面板数据,运用两阶段串联链式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工业创新效率进行综合测度,并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空间计量模型,从内部参与主体与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探究中国工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各省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分阶段来看,成果产出阶段的工业创新效率总体优于成果转化阶段;中国省域工业创新效率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内部参与主体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业企业投入、科研机构投入与相关高校投入,外部环境因素涵盖区域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人力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易能静 甘畅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刻画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生态文明建设不同子系统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非均衡特征逐渐下降,空间格局演化较为明显;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西-中-东”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低强度区和较低强度区呈现出围绕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组团式连片扩张的发展态势;2)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空间正相关特征,整体呈波动上升的空间演变态势,在空间关联类型上以H-H和L-L集聚为代表,并且L-L集聚地区显著增多;3)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直接效应;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环境文明以及生态文化文明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负向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扎恩哈尔·杜曼 孙慧
文章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测算我国2003—2019年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生态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增速较慢,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2)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对于全样本和东部地区城市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效应,对于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则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效应,对于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较弱;(3)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在地区内各城市以本地效应为主,地区之间则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特征;(4)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的差异是绿色技术创新对城市生态效率呈现非线性影响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晓光 侯晓菁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问题是农村发展方式的改变和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相关政策体系应在系统的制度框架下进行评价。基于制度理论的规制、规范和文化一认知等三要素分析框架.借助内容分析方法.分析了当前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方面的文本.并以2013和2014年在苏北地区的调查结果作为例证。在宏观层面.首先从五个维度对中国240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文本形式进行了定性分析.发现在时间维度上.中国权威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部分法律7待修订;在政策效力维度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职能部门为主;在政策主题维度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范围...
关键词:
农村 生态文明 政策 制度分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金俐
本文在霍姆斯特朗和泰勒尔的连续投资模型基础上,讨论我国正式信贷市场的制度安排如何影响非正式信贷市场的规模以及政府对待非正式信贷市场的政策选择。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我国非正式信贷市场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式制度安排的效率,降低正式市场的进入成本、提高信贷合约的执行力以及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是缩小非正式信贷市场的根本手段;但同时,由于非正式市场在某些贷款活动中具有比较优势,政府没有必要使之完全正式化。
关键词:
非正式信贷市场 正式信贷市场 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飞
文章基于2013—2016年安徽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样本,结合RWSIR网络结构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产权属性、服务内容与制度距离对安徽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溢出效应影响。结果显示:安徽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结构存在一定不均衡;地级市间公共文化服务存在显著正向网络溢出效应,地理邻近成为重要网络溢出渠道;民营公共文化服务溢出效应最强,国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溢出效应不显著;除地理邻近因素外,产业结构邻近、文化邻近、经济邻近显著影响安徽省地级市间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溢出效应。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复杂网络 制度距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沈洪涛 廖菁华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离不开会计与会计信息,同时也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政府层面,排放权交易、环境税和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都需要借助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作为计价基础。在企业层面,环境会计正在转向生态会计,以计量和管理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社会层面,政府与企业的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建立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对话合作机制。
关键词:
环境会计 生态会计 生态文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耀群 葛星
金融业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对绿色和环保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源头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通过建立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超效率DEA、Moran’s I等,对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验证金融集聚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生态效率呈现出区域差异性,表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特点;区域差异源于局部集聚性和集聚阴影效应;银行业对中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证券业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生态效率的溢出效应明显,保险业对生态效率溢出效应不明显,金融密度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溢出效应明显。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礼敏 何文忠 王德发
转轨经济时期,金融发展和政治关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金融发展是否能够缩小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治差异?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利用全国民营企业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从金融发展和政治关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上的替代效应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具有政治背景的企业在外源融资上具有优势,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政治差异现象。金融发展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缓解他们的融资困境,并对政治关系产生显著的替代效应,它能缩小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治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政治关系 融资约束 替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