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6)
2023(6606)
2022(5593)
2021(5482)
2020(4418)
2019(10758)
2018(10267)
2017(18550)
2016(10163)
2015(11690)
2014(11252)
2013(11471)
2012(10830)
2011(10263)
2010(9905)
2009(9143)
2008(8876)
2007(7382)
2006(6585)
2005(6132)
作者
(29024)
(24433)
(24343)
(23197)
(15432)
(11686)
(11016)
(9470)
(9432)
(8584)
(8531)
(8226)
(7798)
(7755)
(7712)
(7570)
(7203)
(7074)
(6959)
(6832)
(6136)
(5858)
(5817)
(5560)
(5492)
(5451)
(5219)
(5072)
(4956)
(4917)
学科
(51045)
经济(51013)
方法(22855)
(21943)
管理(21805)
数学(21535)
数学方法(21428)
中国(16271)
(15109)
(13715)
企业(13715)
(12161)
贸易(12156)
(11908)
地方(9436)
农业(9409)
业经(8388)
(8178)
(7957)
环境(7486)
(7380)
(6973)
金融(6972)
(6859)
(6797)
关系(6624)
(6601)
银行(6582)
(6486)
(5505)
机构
大学(149599)
学院(145378)
(75299)
经济(74370)
研究(61248)
管理(53498)
中国(47176)
理学(46425)
理学院(45786)
管理学(45226)
管理学院(44943)
科学(34467)
(32930)
(31087)
(29202)
研究所(28615)
(27722)
中心(26646)
经济学(25199)
财经(23930)
经济学院(22785)
(22261)
农业(21956)
业大(21741)
北京(21354)
(21248)
科学院(19779)
(19521)
师范(19365)
(19095)
基金
项目(100512)
科学(80451)
基金(77386)
研究(71996)
(69420)
国家(68968)
科学基金(57693)
社会(49551)
社会科(47206)
社会科学(47196)
基金项目(40426)
自然(35774)
自然科(34988)
自然科学(34978)
自然科学基金(34427)
(33931)
教育(32228)
资助(32043)
(30946)
编号(26341)
(24597)
重点(23317)
中国(23231)
国家社会(22978)
(22600)
成果(21235)
教育部(21111)
(20424)
人文(19536)
创新(19393)
期刊
(75919)
经济(75919)
研究(47587)
中国(30309)
(24506)
学报(23954)
科学(23482)
(19715)
管理(18533)
大学(18446)
农业(17565)
学学(17254)
经济研究(13930)
(12949)
金融(12949)
教育(12740)
财经(12320)
(11668)
世界(11365)
(11164)
(10924)
国际(10848)
技术(10812)
问题(10629)
业经(9049)
资源(8239)
理论(8209)
技术经济(7773)
价格(7283)
统计(7273)
共检索到225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言  樊学瑞  
研究目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和资本两类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变动情况。研究方法:利用省级层面1978~2016年的相关数据,结合生产函数法,对地区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扭曲进行测算。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切入,综合协调度和PVAR模型,考察了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第一,多数省份劳动力价格扭曲有所恶化,且时间层面的波动性加剧,多数省份资本价格扭曲有所改善,且时间层面的波动性是先减弱后加剧。第二,劳动力价格扭曲协调度大致呈现改善的趋势,资本价格扭曲协调度则大致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扭曲协调度也大致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第三,增加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资本价格扭曲的影响更显著且更具有持续性;经济增长能够显著降低资本价格扭曲。研究创新: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省级层面的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进行了测算,并构建了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协调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其演变特征进行分析。从经济增长的视角出发,考察了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价值:加速推进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是建设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一步,揭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变迁过程,是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言  
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但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依然存在。本文利用2000-2016年省级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地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变迁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研究表明:(1)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扭曲虽主要表现为负向扭曲,但呈现改善的态势。(2)相邻省份在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变动上具有较高的同步性,但同步性呈现减弱的态势。(3)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省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正比关系,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省份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反比关系,而资本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正比关系。(4)增加对外贸易占比或降低国有和集体经济投资占比将有助于减轻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扭曲。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宁  史晋川  
要素价格扭曲是指生产要素的价格结构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通过测算每种要素边际产出与实际价格的对比,可以直接测度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通过对比分析测度中国要素价格扭曲的研究成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建立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中国整体经济要素价格的扭曲程度。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份额在长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资本和劳动要素价格均存在负向扭曲,且大多数时期内,资本的扭曲程度比劳动的扭曲程度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蓝管秀锋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失衡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上升,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占比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蓝管秀锋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与要素收入分配失衡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随着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上升,国民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占比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资本、劳动和土地价格扭曲对要素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同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翔  李德山  李双强  朱高峰  
通过引入要素相对价格来研究价格扭曲、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采用Cost-Malmquist指数模型将CM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研究发现:制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进步的首要因素是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扭曲直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东部地区生产率增长率最高,受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程度最大;市场化率的提高可以减少价格扭曲,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对外贸易依存度、外商直接投资反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幼文  
价格扭曲导致外贸效益的下降,这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之一。要素扭曲即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边际替代率不等,是扭曲理论所分析的几种扭曲之一。在双重体系下,要素扭曲存在着一些特殊因素。同时,西方扭曲理论主要分析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扭曲,但外汇的国内资源成本扭曲也具有要素扭曲的类似性质。这几个环节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的外贸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仕斌  徐海  
自1978年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个长期存在的特征就是市场的扭曲,这种扭曲既存在于产品市场,也存在于要素市场。产品市场中的价格扭曲会改变不同经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发展。自8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价格双轨制逐步取消后,产品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璐  
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从市场供需两端作用于消费和投资,是影响消费—投资结构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利用中国省级层面2000—2017年的相关数据,综合使用数值模拟分析和计量分析,考察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变动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数值模拟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劳动力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产生负面影响,资本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产生正面影响,且资本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幅度更大。劳动力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东部地区是正面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是负面影响,资本价格扭曲增加对消费—投资结构的影响都是正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松岩  
文章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2001—2020年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基于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间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呈先降低后攀升态势,且存在较大差异;三大区域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总体呈减弱趋势;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的增强不仅会直接刺激能源消费攀升,还可通过刺激消费需求间接扩大能源消费。据此,应持续优化区域能源要素价格结构,发挥能源要素资本市场作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进而降低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施炳展  冼国明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松岩  
文章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2001—2020年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程度,并基于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期间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呈先降低后攀升态势,且存在较大差异;三大区域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总体呈减弱趋势;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度的增强不仅会直接刺激能源消费攀升,还可通过刺激消费需求间接扩大能源消费。据此,应持续优化区域能源要素价格结构,发挥能源要素资本市场作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进而降低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蓝管秀锋   刘思月   杨喆翔  
文章采用两步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资本、劳动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无论是中国要素价格总扭曲程度的提高还是资本要素价格扭曲的加剧都会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和土地要素价格扭曲对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该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并未带动居民收入水平同步提高的内在原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宁  史晋川  
以内需不足和过度投资为主要特征的投资消费结构问题,是中国宏观经济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微观层面的要素价格扭曲通过价格机制影响了投资和消费,是引致投资消费结构变动的深层次原因。本文以修正的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为基础,从要素价格扭曲的视角,对转轨时期中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且高投资、低消费并存的经济事实给予了一个解释框架,并通过数据计量来证实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投资消费结构变动的影响。结论认为:资本和劳动价格的负向扭曲均会刺激投资、减少消费,但是劳动价格扭曲的作用力更大;若劳动比资本的价格扭曲更为严重,将更加不利于投资消费结构的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