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2)
2023(11572)
2022(10179)
2021(9886)
2020(8073)
2019(19249)
2018(18943)
2017(36363)
2016(19615)
2015(22284)
2014(22065)
2013(22063)
2012(20285)
2011(18389)
2010(18047)
2009(16455)
2008(15820)
2007(13382)
2006(11597)
2005(10173)
作者
(55692)
(46224)
(45900)
(43686)
(29470)
(22071)
(20840)
(18287)
(17569)
(16337)
(15794)
(15606)
(14604)
(14419)
(14215)
(14083)
(13745)
(13583)
(13116)
(12930)
(11396)
(11364)
(10966)
(10342)
(10237)
(10208)
(10087)
(9981)
(9226)
(9100)
学科
(83348)
经济(83260)
管理(53869)
(50123)
(40346)
企业(40346)
方法(39028)
数学(34521)
数学方法(34200)
中国(23347)
(21277)
(17953)
业经(17184)
地方(16994)
(16792)
(16788)
贸易(16784)
(16357)
农业(14320)
(13402)
环境(12953)
(12826)
技术(11750)
理论(11689)
(11461)
银行(11429)
(11196)
金融(11194)
(10970)
(10890)
机构
大学(281076)
学院(276605)
(117289)
经济(115073)
管理(112179)
理学(98124)
研究(97079)
理学院(96998)
管理学(95515)
管理学院(95020)
中国(72076)
(60663)
科学(59178)
(49698)
(48144)
研究所(44364)
中心(42793)
(41952)
财经(41056)
业大(40286)
北京(38919)
(37648)
(36828)
师范(36552)
(36552)
经济学(35896)
(35161)
农业(32923)
经济学院(32493)
财经大学(30863)
基金
项目(195710)
科学(154504)
基金(144365)
研究(143846)
(126050)
国家(125092)
科学基金(107072)
社会(91771)
社会科(87022)
社会科学(87000)
基金项目(76921)
(72341)
自然(69031)
自然科(67432)
自然科学(67417)
自然科学基金(66215)
教育(64839)
(62382)
资助(59669)
编号(57422)
成果(46666)
(44520)
重点(43491)
(41706)
(40202)
课题(39017)
国家社会(38442)
教育部(38375)
创新(37560)
科研(37263)
期刊
(121722)
经济(121722)
研究(83503)
中国(48433)
学报(42898)
科学(41062)
管理(39728)
(37896)
(34658)
大学(32471)
学学(30409)
教育(28614)
农业(27275)
技术(22274)
(21049)
金融(21049)
经济研究(20283)
财经(19608)
业经(18101)
(16734)
问题(16258)
图书(14996)
(14590)
理论(13815)
(13608)
技术经济(13391)
科技(13389)
世界(13073)
资源(13001)
实践(12488)
共检索到394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良春  余东华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对转型时期中国各省市区的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进行了测算和比较。转型时期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由三级指标体系构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从制度、结构、行为、绩效等方面反映了行政力量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转型时期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的编制和测算,为判断各省市区的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及其动态演进提供了客观依据,为竞争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作为一个评价体系,还能够用于分析各地区在体制改革、经济转型、市场化进程和区域政策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地区间差异的原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开国  
地区性行政垄断是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指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或排斥。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宏观成本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造成的宏观成本效率损失上、下限在1999-2001年均呈现下降趋势,2002-2006年基本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地区性行政垄断近年来又有所抬头;以2006年为例,维持现有产出,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可使制造业部门减少11.8%~29.2%的投入。可见,地区性行政垄断造成了巨大的效率损失,而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将能够极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志强  卢崇煜  
本文采用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和地区性行政垄断调查数据,从企业所有制角度,应用面板数据二元因变量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于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对企业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企业,促进作用显著减弱;对于与海外联系密切的外资企业,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林  朱卫平  
在我国,地方官员间的晋升竞争和行政权力所带来的地下经济收益,都会导致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出现。地区性行政垄断变量因而会受到GDP、地方财税水平等政绩指标和企业经济指标的影响,并在OLS回归估计中表现出内生性问题。文章构建了一个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以工具变量法对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区域经济绩效及其内生性问题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损害了4个方面的区域经济绩效——生产效率、资本配置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由于地区性行政垄断这种地方官员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内生于经济系统,以往常用的OLS估计可能会低估地区性行政垄断的危害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良春   宫园园  
数字经济对驱动产业体系重构、范式迁移,建设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异质性企业模型,构建了数字经济下封闭经济体内省际(省份间)销售模型,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成本变化与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变化及其对产业过度同构化的影响,并对该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利用测算所得的2011—2020年29个省份的产业同构化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降低产业过度同构化问题,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水平较高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降低产业同构化的作用更加显著;相邻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本地区产业同构化程度;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进而降低产业同构化程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林  于良春  
地区性行政垄断是指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的限制和排斥,往往造成了要素价格扭曲,进而诱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本文基于一个经济增长模型,并将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纳入该模型中,实证研究了地区性行政垄断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开放程度不同的地方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结果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关系,而且经济开放程度越高,地区性行政垄断越不利于经济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开国  
地区性行政垄断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指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或排斥。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将于良春、余东华(2009)的地区性行政垄断指数纳入经扩展的Wurgler(2000)的资本配置效率测算模型,研究了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资本在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证实,地区性行政垄断对资本在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配置效率均呈倒U型影响,对多数观察点来说,地区性行政垄断不利于资本的有效配置。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消除地区性行政垄断将有助于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常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入,但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也十分普遍,其中,地区性行政垄断就是地方政府普遍的行为。本文遵循于良春、余东华(2009)的分析框架,将地区性行政垄断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志强  白雪飞  
文章在分析地区性行政垄断、城市化水平对企业出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Tobit模型以及Heckman选择模型研究地区性行政垄断、城市化水平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地区性行政垄断与企业出口规模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地区性行政垄断是导致企业进行出口扩张的重要原因;同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出口规模,并且城市化水平对行政垄断与企业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说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因行政垄断而导致的企业对出口的依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常  赵懿清  
基于中国转型经济制度背景的特征,以地区性行政垄断和产品市场竞争为研究视角,研究了其对投资协同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与投资协同效应显著正相关,而产品市场竞争与投资协同效应显著负相关,地区性行政垄断会抑制产品市场竞争对投资协同效应作用的发挥,因此,投资协同效应是镶嵌于地区性行政垄断与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政府行政权力与行业竞争水平博弈的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卫国  任燕燕  花小安  
本文依据1994—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而且绝大多数省份行政垄断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地方政府投资具有正U型影响,且二者关系处于正U型下降通道中。就现阶段而言,地方政府投资及地区性行政垄断均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并且二者具有明显替代效应。长远来看,地区性行政垄断不利于全国整体市场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政治租金的获得损害了经济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于良春  张伟  
本文构建了对转轨经济条件下行业性行政垄断问题进行分析的ISCP框架,考察了行业性行政垄断的维持及传导机制,并形成了对行业内行政垄断强度及其效率影响进行测算的指标体系。使用统计年鉴及实际调查采集的数据,本文对电力、电信、石油及铁路等四个典型的行政垄断行业中行政垄断的强度进行了实际的测算,对行政垄断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的程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行业性行政垄断在各个层面上均造成了较大的效率损失。本文的研究充分说明,消除行政垄断,促进产业内竞争,对于提高产业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常雄  
股权结构被认为是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主要原因,但现有研究并未深入分析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内生性问题。目前,地区性行政垄断成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的特有现象,关于地区性行政垄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影响,忽略了微观影响。文章试图分析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影响。以2004年~2006年国有上市公司的混合数据为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越高,政府控股比例越高,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越低,且控股比例更低;政府层级越高,政府控股的比例越低。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不应仅仅考虑股权结构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徐海成  白鹏锐  王建康  
基于收费公路行业特性和寻租均衡理论,从寻租行为角度构建了三阶段的行业行政垄断所致租值耗散测度模型,通过对模型中行政垄断的租值构成及相关参数的分析,实证测度了收费公路行业租值耗散程度并对结果及成因加以探讨,进而从重塑规制职能和构建双重监管体系两方面提出减少行政垄断、降低租值耗散的改革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