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8)
2023(5075)
2022(4273)
2021(4226)
2020(3348)
2019(8047)
2018(7687)
2017(14423)
2016(7664)
2015(8816)
2014(8449)
2013(8674)
2012(8319)
2011(7862)
2010(7581)
2009(7091)
2008(6863)
2007(5865)
2006(5170)
2005(4816)
作者
(21267)
(17926)
(17808)
(17015)
(11533)
(8539)
(8144)
(6979)
(6800)
(6410)
(6191)
(5932)
(5709)
(5643)
(5630)
(5501)
(5302)
(5208)
(5000)
(4796)
(4570)
(4282)
(4233)
(4071)
(4007)
(3898)
(3848)
(3652)
(3648)
(3574)
学科
(38409)
经济(38368)
管理(15506)
方法(15468)
(14846)
数学(14486)
数学方法(14410)
中国(13718)
(10151)
(9862)
贸易(9857)
(9682)
(9120)
企业(9120)
地方(8128)
(7629)
农业(6982)
(6523)
(6521)
金融(6520)
业经(6209)
(6158)
银行(6153)
环境(6079)
(6070)
关系(5968)
(5874)
(5867)
(5755)
收入(5110)
机构
大学(116051)
学院(111766)
(59101)
经济(58384)
研究(48461)
管理(39086)
中国(38055)
理学(33597)
理学院(33068)
管理学(32693)
管理学院(32468)
科学(26482)
(25853)
(24456)
(23998)
研究所(22475)
经济学(20826)
中心(20512)
财经(19659)
经济学院(18829)
(18273)
北京(17245)
(17114)
(16653)
师范(16569)
(16564)
科学院(15525)
财经大学(14846)
师范大学(14142)
研究中心(13976)
基金
项目(75199)
科学(60669)
基金(58559)
研究(55970)
(52022)
国家(51703)
科学基金(43125)
社会(39032)
社会科(37104)
社会科学(37097)
基金项目(30287)
自然(25514)
自然科(24954)
自然科学(24948)
教育(24774)
自然科学基金(24564)
资助(24027)
(23515)
(22265)
编号(20110)
中国(19595)
(19104)
国家社会(18333)
重点(17529)
成果(17415)
(17343)
教育部(16568)
(15125)
人文(15076)
大学(14637)
期刊
(61605)
经济(61605)
研究(38916)
中国(22465)
科学(16770)
(15894)
学报(15704)
(15654)
管理(14355)
大学(12243)
(11489)
金融(11489)
学学(11359)
经济研究(11311)
农业(11283)
教育(10548)
财经(10231)
世界(10119)
(10077)
国际(9570)
(9009)
问题(8846)
(7569)
技术(7230)
业经(6695)
资源(6663)
经济问题(5306)
技术经济(5276)
统计(5113)
(4959)
共检索到1727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宗益  邹畅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地区差距问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结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研究该问题的欠缺与不足,提出了新时期新特点下研究该问题的新思路;归纳提炼了国内外研究地区差距的主要理论模型;收集、整理了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78-2003年的相关省际数据,将内地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运用理论模型计算和分解了地区差距;并归纳总结了研究中得失与启示。通过本文研究,揭示了现阶段我国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与构成,及中国各区域在地区差距中的时空演变特点、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燕  李家家  杜志雄  
城乡收入不平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共同富裕实现的短板,研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和特点,有利于总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本文以近年来25个OECD成员国与2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数据为例,回顾了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OECD成员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普遍低于发展中国家,部分OECD成员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较大的状态。通过分析典型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原因,本文认为应重点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发展丰富多样的乡村产业、建立高效的农业补贴体系以及提供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4个方面着手,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昊  刘丹  
在欧盟经济发展与一体化的进程中,区域差距一直伴随其中,旨在缩小经济差距的欧盟区域政策是欧盟经济平衡发展的重要工具。文章回顾了欧盟区域政策的演变过程,并通过σ收敛和β收敛对欧盟区域政策的收敛效应进行了检验,尽管欧盟新成员国的经济存在σ收敛的迹象,但是并无有力的证据支持欧盟经济存在趋同现象。对中国缩小区域差距的启示是:要素市场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投资等方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伟  殷李松  
基于1994—2016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文章运用ESDA和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研究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驱动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际经济差距以2004年为界,先扩大后缩小,存在空间自相关。省际经济差距方面,工业偏离是主导因素;产业结构是派生驱动因素;人户偏离、城镇化是响应性驱动因素;工业水平、农业水平、出口程度是常规因素。省际经济差距存在收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工业偏离、产业结构和城镇化都在扩大差距,人户偏离则缩小差距,长期溢出为短期溢出的4倍左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俭  
新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经历了四个阶段:1949—1952年:城乡互助互惠;1953—1978年:城乡分割制度的形成与固化;1979—2002年:城乡分割制度的解构与城乡关系的失衡;2003—2015年: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化趋势。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过程主要是政府与农民的博弈过程,农民负担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大量成本,城乡关系演变的动力来自国家发展战略。从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经验显示:城乡关系的稳定首先要明确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共生关系,坚持共享发展,构建民生为导向的考评机制,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还需保障农民市场主体地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朱国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付金存  赵洪宝  李豫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生产要素跨区域调动未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差距,因此,需要重新探视地区差距的形成机制。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地区差距源于本地市场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作用下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空间偏离。这一机制揭示出"第一自然"差异是中国地区差距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二自然"差异则进一步强化了地区差距。未来政策的调整应转变传统的协调发展观,细化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机制,制定偏向于落后地区的优惠政策,构建梯度化的政策体系,最终实现区域间竞争式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吕云涛  张为娟  
德国是世界上开展土地整治比较早的国家,其土地整治实践与理论均比较成熟。德国土地整治具有法制化、科学化、生态化、与村庄改造一体化以及信息化等特点。土地整治作为衔接与平衡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助推剂,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分析德国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可以获取促进中国土地整治工作改进和优化的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  黄慧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研究1978~2010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区域来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U"型转化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区域间经济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但区域内经济差距已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是当前中国实现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和整体经济协调发展应当重点关注的区域,其中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两大区域是亟待关注的重中之重,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是缩小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研究还表明,要继续推进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发展,要重视南部沿海的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承亮  
运用基于DDF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进行再估算,对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及来源进行扩展研究。研究发现,不考虑环境约束会高估TFP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演变轨迹已由"先减小后增加"转化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尽管区域间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仍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来源;区域内经济差距对地区经济差距的贡献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已成为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构成部分;要素投入是造成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其作用在减弱,而TFP在地区经济差距中的作用在增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干春晖  郑若谷  
本文借鉴泰尔熵的原理,构造了一个泰尔指数,用以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地区经济差距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已演变为倒"N"型,1990年和2003年是两个拐点。从产业角度看,地区经济差距由产业内差距和产业间差距两部分组成。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内差距是地区经济差距的主体,产业间差距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各种差距都具有明显的时段性特征。产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着地区经济差距如何变化,并且这种影响相当复杂,在各个时期明显不同。但长期看来,地区经济差距变化主要源自产业成长性的不同,产业结构影响微弱,产业结构调整只在短期内对地区经济差距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雷汉云  
该文构建了一套分阶段评价边疆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包容性增长水平差距的指标体系,将1980-2015年分为七个阶段,对我国边疆地区与其他地区包容性增长的差距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边疆地区包容性增长的起点较低,自1980年到2015年,其包容性增长的差距呈现出"逐步缩小—扩大—逐步缩小"的演变特征;从时间趋势来看,边疆地区包容性增长与我国东部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但其增长速度较快,差距扩大的态势正逐步缓解;边疆地区包容性增长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区域平衡、成果共享的包容性差异上。因此,应通过差异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度创新、智力援疆等方面缩小边疆地区包容性增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玉霞  
锦标赛理论、行为理论及公平理论分别从结果和过程两个角度解释高管薪酬差异。本文从薪酬差距计量方法、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方面回顾了国内外薪酬差距的相关研究,并针对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薪酬差距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为我国薪酬制度设计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