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79)
2023(7825)
2022(6790)
2021(6476)
2020(5600)
2019(13475)
2018(13130)
2017(25159)
2016(13681)
2015(16007)
2014(16066)
2013(16431)
2012(15737)
2011(14445)
2010(14344)
2009(13513)
2008(13717)
2007(12377)
2006(10577)
2005(9624)
作者
(41020)
(34746)
(34472)
(33152)
(21994)
(16650)
(15881)
(13530)
(13015)
(12189)
(11913)
(11498)
(11100)
(10974)
(10868)
(10831)
(10576)
(10301)
(10006)
(9906)
(8647)
(8548)
(8463)
(7853)
(7841)
(7760)
(7610)
(7594)
(7067)
(7015)
学科
(66736)
经济(66683)
管理(34980)
(34569)
方法(31784)
数学(29026)
数学方法(28834)
(25395)
企业(25395)
中国(19589)
(18125)
(15990)
(15197)
贸易(15192)
(14834)
地方(13081)
(12340)
农业(12015)
(11696)
业经(11424)
(10078)
银行(10057)
(9713)
金融(9710)
(9663)
(9209)
环境(9207)
(8423)
(8416)
财务(8405)
机构
大学(210420)
学院(206811)
(96891)
经济(95245)
研究(77211)
管理(76464)
理学(65588)
理学院(64764)
管理学(63809)
管理学院(63408)
中国(59657)
科学(45570)
(45320)
(41845)
(40090)
(36722)
研究所(36572)
中心(34843)
财经(33870)
经济学(32180)
(30900)
业大(29823)
(29742)
北京(29294)
经济学院(29273)
农业(29128)
(27122)
(26986)
师范(26896)
财经大学(25124)
基金
项目(134693)
科学(105687)
基金(99977)
研究(97804)
(87805)
国家(87163)
科学基金(72948)
社会(63920)
社会科(60647)
社会科学(60627)
基金项目(52501)
(48698)
自然(45421)
自然科(44353)
教育(44346)
自然科学(44336)
自然科学基金(43589)
(42716)
资助(41888)
编号(38250)
(31986)
成果(31838)
重点(30907)
(30041)
中国(27893)
国家社会(27889)
教育部(27312)
(27261)
课题(26308)
科研(26101)
期刊
(103651)
经济(103651)
研究(63808)
中国(38756)
(33267)
学报(33206)
(32200)
科学(30746)
管理(25590)
大学(24731)
学学(23241)
农业(22507)
(19173)
金融(19173)
教育(17975)
经济研究(17770)
财经(17562)
技术(16724)
(15222)
问题(14799)
业经(14569)
(14273)
(13255)
世界(12379)
国际(12373)
技术经济(11514)
统计(10648)
(9962)
资源(9808)
理论(9460)
共检索到309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茂林  
一、中国地区差异的现状及成因(一)中国地区的差距在近十八年迅速拉大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不能不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现实。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各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董先安  
本文对解释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地区收入差距演变的各种假说进行了归纳、分析与检验 ,同时提出并检验了 2个主要假说和 4个推论。使用弹性分析与条件收敛分析检验了人力与物质资本、农业生产结构、城乡差距、产业结构、产权结构、政府规模、企业规模、户口结构等多组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与收敛的影响 ,并估计了其影响力。上述检验较好地验证了各种竞争性与互补性假说 ,以及本文提出的假说与推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丛斌  孙启明  赵国宇  
"985工程"实施以来,北大、清华获得国家更多的支持,与其他高校拉开差距,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和象征。目前,两校都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学术界没有定论。两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有多大,体现在什么方面,也并不明晰。从世界大学排名的视角,选取全球范围内认可度最高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为基本分析框架,以北大、清华与位居两项排名前20的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析,查找问题与差距,进而对两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何艳  
中国地区投资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大于地区经济的不均衡,而且我国地区经济差距与投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后期具有极为相似的变动趋势,到90年代后期则出现背离。其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人力资本等带来的投资效率提高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地区经济差距成为地区投资数量与效率差距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静  
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角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预期进行分析,通过基尼系数对农民消费倾向的影响模型分析,得出收入差距扩大是产生收入不确定性感受增强的一个原因,并且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收入差距的增大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负影响。提出相应建议以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农村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扩大农村消费。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亮  金晓石  陈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间,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取得了迅猛发展,但同时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以技术标准为主要载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愈演愈烈。2007年以后,由TBT造成的损失更是逐年增大。2009年全国出口贸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燕霞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工薪制度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指出应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调控力度。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吉鹏  吴桂英  
本文是对有关中国地区差距度量和成因研究的一个评述 ,分别综述和评论了通过不平等指数对地区差距进行描述和分解的研究 ,以及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框架中检验各地区经济增长经历是否满足收敛假说的研究 ,进而讨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对地区差距的描述表明 ,改革以来地区差距总体上呈现出短暂小幅下降然后持续上升的趋势 ;对地区差距的分解发现 ,更多的地区差距源于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距 ,就三大产业来说 ,第二产业对地区差距的贡献最大。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经历并没有呈现出绝对收敛的倾向 ,但是具有不同人均产出水平的“俱乐部”内部有收敛趋势 ;条件收敛分析表明 ,各省在地理因素、经济结构、政策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桂全  
系统分析影响中国地区差距变化的各种因素,通过模型综合判断中国地区差距的未来趋势,并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凤果  叶阿忠  
运用1987-2005年的面板数据引入制度变量——市场化指数,对全国以及东中西三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考虑教育变量内生性的基础上,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正向作用,人力资本是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其中健康对经济增长作用较显著,高等教育比初等教育作用大。市场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为正,且比较显著,另外,国有经济职工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地方财政支出和其他经济职工比例的影响不确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姮  汪三贵  
本文对1994—2004年中国分区域农村各文化层次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比重对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总体上看,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均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从小学到大学依次递增。东西部农村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其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整体上低于东部地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芳  周兴  
1978年以来我国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过程可以分为形如倒N型的三个时期,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基本上与我国经济发展与制度改革的进程相一致。在1978-1983年、1983-1988年与2003-2008年这三个时期内我国地区间的长期收入差距得到缓解;然而在1988-2003年间,地区间的长期收入差距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对1978-2008年各时期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分解显示各时期内地区收入序位的排列相对稳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各时期地区间收入增长的累进性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造成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国华  
本文在测算和分析1982—2002年省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进行TFP的收敛检验,并与收入(劳均GDP)的收敛模式做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TFP解释了我国省区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我们应用OLS、PanelData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和DynamicPanelData(一阶差分GMM)方法进行收敛检验,得出的结论是:TFP与收入的收敛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只有条件收敛,但是TFP的收敛速度明显高于收入的收敛速度。三大地区中只有东部地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而且,我国TFP与收入的收敛模式与世界范围的TFP和收入的收敛模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举  
根据适宜技术理论的新近观点,本地化技术进步、适宜技术条件和不同投资率的共同作用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不同的区域经济增长绩效。从经验分析上看:1990-2004年,中国省份经济增长中不仅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化技术进步和技术无效率现象,而且省际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差异一起主导了省际经济差距的扩大;省际人力资本积累的差异在这种差距扩大中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省际资本深化的差异却在其中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加大要素投入力度、实施技术能力建设和进行适宜技术选择,是中国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的重要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