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43)
2023(12440)
2022(10495)
2021(9588)
2020(8165)
2019(18941)
2018(18204)
2017(34100)
2016(18854)
2015(21226)
2014(20882)
2013(21006)
2012(19727)
2011(18046)
2010(17759)
2009(16597)
2008(16538)
2007(14716)
2006(12668)
2005(11235)
作者
(58383)
(49213)
(48995)
(46431)
(30955)
(23764)
(22243)
(19354)
(18477)
(17206)
(16827)
(16283)
(15626)
(15475)
(15445)
(15240)
(15187)
(14601)
(14102)
(13980)
(12439)
(11991)
(11942)
(11213)
(10972)
(10890)
(10753)
(10717)
(9971)
(9956)
学科
(83005)
经济(82923)
管理(49764)
(48872)
方法(39128)
(37025)
企业(37025)
数学(35501)
数学方法(35249)
中国(23831)
(22990)
(19949)
(18981)
贸易(18974)
(18508)
(17565)
业经(16217)
地方(15947)
农业(15605)
(14383)
环境(12455)
(12340)
银行(12278)
(11940)
金融(11937)
(11746)
(11734)
财务(11718)
财务管理(11690)
(11178)
机构
大学(282849)
学院(278821)
(122441)
经济(120390)
研究(103134)
管理(103009)
理学(89956)
理学院(88822)
管理学(87372)
管理学院(86864)
中国(76593)
科学(65299)
(59968)
(58378)
(54311)
(51877)
研究所(50242)
业大(47408)
农业(46860)
中心(46113)
财经(42670)
经济学(39530)
(39443)
(39024)
北京(37649)
(36178)
经济学院(36052)
(35652)
师范(35168)
科学院(32605)
基金
项目(193140)
科学(151019)
基金(142996)
研究(132435)
(129003)
国家(128000)
科学基金(106930)
社会(86861)
社会科(82463)
社会科学(82436)
基金项目(75856)
(72688)
自然(70328)
自然科(68760)
自然科学(68731)
自然科学基金(67584)
(63354)
教育(60184)
资助(58297)
编号(50014)
重点(44550)
(43688)
(42186)
成果(40084)
(40010)
科研(38198)
国家社会(37701)
创新(37666)
计划(37538)
教育部(36720)
期刊
(125048)
经济(125048)
研究(79056)
学报(54229)
(52044)
中国(51032)
科学(47097)
大学(39247)
(38938)
学学(37441)
农业(35340)
管理(34070)
(22959)
金融(22959)
教育(22859)
经济研究(22213)
财经(21435)
技术(20269)
(20225)
业经(18995)
(18552)
问题(17542)
(16666)
(14975)
国际(14516)
世界(14380)
技术经济(14066)
业大(13886)
统计(13255)
科技(13118)
共检索到400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建红  J.Paul Elhorst  Arjen van Witteloostuijn  
本文运用模块数据和空间计量学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地区工资水平及地区工资非均衡的各种政策体制因素和经济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制度变迁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具体而言,工资体制、对外开放、所有制改革、地方保护、教育水平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段伟花   王浩   祝志川  
行业工资水平事关劳动者的工资溢价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探寻其受哪些行业因素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行业工资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中的创新经费投入正相关,与外部技术引入和创新劳动力投入负相关,与金融资本活动中的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与劳动人口特征中的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人口流动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对行业工资水平影响最大的行业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外部技术引入的影响程度次之,而创新经费投入、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劳动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工资水平过低的行业可通过提升从业者受教育程度、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劳动人口流动等方式推动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工资水平过高的行业可通过增加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外部技术引入来抑制行业工资水平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仁  
传统定义工资水平的概念 ,适应范围太窄 ,没有给出统计水平的领域 ,也无法反映实际工资水平的高低 ,是不全面的。应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理论 ,分析我国现阶段影响工资水平的各种决定因素 ,寻求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工资水平确定模式。这对我国工资制度的改革 ,尤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工资制度改革 ,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泽文  杨全发  
本文利用中国1985~2001年的数据,从部门的角度对FDI对中国实际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是实际工资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对实际工资有正的效应,而FDI对东道国实际工资水平有正效应这一被普遍认同的结论在中国只有在1997年以后才适用,并且FDI这种效应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间接地实现。同时,FDI份额对实际工资的影响比贸易依存度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小,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实际工资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永强  
利用中国2001~2003年经济普查数据,从企业层面就FDI流入对内资企业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FDI流入对内资企业工资水平的正面效应是非常明显的,但有别于以前结论的是,企业层面FDI流入对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原因在于外资的进入可能会对内资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从而抵消通过关联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所有制、创新能力和出口倾向也是影响FDI流入对内资企业就业和工资水平产生效应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何均琳  邹毓洁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然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福建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状况及其特点。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福建省工资水平的现状,并就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文溥  李静  李翔  
文章利用中国外商直接投资最集中的珠三角、海西区、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1993~2007年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四地区工资水平的总量效应和技术效应。计量结果显示,其影响力的大小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有机构成和东道国的劳动力结构有关。在珠三角与海西地区,低有机构成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总量效应为负,在长三角地区,资本有机构成略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总量效应为微弱的正向,在环渤海湾地区,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工资的总量效应为显著的正向;从技术效应方面看,吸引高有机构成的外商直接投资显著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和海西地区的劳动报酬的增长,对长三角地区是微弱的正向影响,对环渤海湾地区还不能成为有利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张劼  朱喜  
本文以1998—2007年全国各市(地区、自治州、盟)最低工资标准随时间变化的外生差异来识别最低工资上涨与企业平均工资、企业雇佣人数的关系。利用1998—2007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报表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每上涨10%,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将整体上涨0.4%—0.5%。借助2006—2007年福建省最低工资上涨的"准自然实验"本文也证实了该结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人均资本水平的企业,最低工资上涨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最低工资将更多地增加劳动密集型或人均资本较低企业的平均工资。研究还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制造业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6%左右。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时应权衡其在收入分配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卫卫  曾小溪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门槛模型,考察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异质性和非线性作用。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规模增长提升了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但是这种作用在城市职工与农民工之间存在异质性;人口规模扩大更有利于提高城市职工的工资水平,而对农民工的实际工资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职工工资水平之间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大多数城市的人口规模低于最优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有正向作用;而少数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已经达到或超过最优人口规模,对工资水平的增长没有作用或有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冬平  郭震  
利用2012年全国31个省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经济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差距、歧视性工资结构进行了分析及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与个人相关的户籍工资差距、性别工资差距、民族工资差距分析结果来看,劳动力市场的歧视仍是工资不平等的主要根源。教育在缩小户籍工资差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技术水平在缩小性别工资差异方面不容忽视,工作经验可以缩小民族工资差异。从歧视性工资结构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区域,流动人口在教育上的歧视、女性在年龄上的歧视、少数民族在教育和工作经验方面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辉   许罗丹  
本文在Feenstra和Hanson的外购理论基础上,利用中国外资集中地区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当地的熟练劳动的工资水平,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提高我国外资集中地区的工资水平;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市场条件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差异,外国直接投资对各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也不相同。国内资本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与外国直接投资相比相差不大,甚至可以超过外国直接投资的贡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李廉水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苏妍  马明宇  宁宇哲  
使用麦可思2011—2015年关于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数据,描述了高校毕业生专业匹配情况的现状,并从学历程度、学校类型、专业及城市类型等维度详细分析了专业匹配与否对工资水平的影响。总体而言,专业匹配确实能为高校毕业生带来较高的工资收入,总体影响系数为5.89%,但是这种影响存在多方面的差异:本科学历的影响大于专科学历的影响,分别为6.13%与3.66%;211院校与非211院校的系数值分别为11.79%和9.01%;工学、医学及理学专业匹配度高对工资的影响较大,其他专业的影响较小;行政级别高的城市因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对专业匹配度的要求较高。随后,通过使用2011—2014年数据和构造自匹配专业与职业情况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2015年的结果基本类似,证明了模型构建的普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浩昌  刘军  李廉水  
基于2003—2014年长三角城市面板数据,文章实证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区域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工资水平提高;并且,无论是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还是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这一结果均成立。其背后机制在于制造业集聚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有助于促进区域工资水平的提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静玄  张佳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