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6)
2023(5636)
2022(4753)
2021(4620)
2020(3743)
2019(9212)
2018(8867)
2017(17491)
2016(9139)
2015(10164)
2014(9903)
2013(10264)
2012(9832)
2011(8982)
2010(8813)
2009(8270)
2008(8005)
2007(6842)
2006(6209)
2005(5834)
作者
(25455)
(21526)
(21194)
(20629)
(13628)
(10232)
(9640)
(8377)
(8228)
(7674)
(7487)
(7115)
(7038)
(6983)
(6817)
(6714)
(6408)
(6135)
(6053)
(5731)
(5609)
(5126)
(5121)
(4825)
(4818)
(4758)
(4640)
(4359)
(4283)
(4270)
学科
(51208)
经济(51177)
方法(22222)
(21030)
数学(21028)
数学方法(20947)
管理(20594)
中国(15989)
(13936)
企业(13936)
(12491)
(11333)
贸易(11327)
地方(11292)
(11099)
(10155)
农业(8571)
(8461)
(8070)
业经(7801)
地方经济(7379)
(7248)
金融(7247)
(7208)
(7007)
银行(6995)
环境(6983)
(6811)
产业(6519)
(6486)
机构
大学(136422)
学院(132788)
(72920)
经济(72148)
研究(55074)
管理(48046)
中国(43338)
理学(41486)
理学院(40962)
管理学(40497)
管理学院(40244)
(30112)
科学(29740)
(29546)
(27557)
经济学(25806)
研究所(25192)
财经(24701)
中心(23470)
经济学院(23422)
(22864)
(20054)
(19723)
北京(19373)
财经大学(18618)
科学院(17253)
(17203)
(16713)
师范(16562)
业大(16532)
基金
项目(89143)
科学(71817)
基金(69408)
研究(64695)
(61450)
国家(61085)
科学基金(51484)
社会(46020)
社会科(43938)
社会科学(43932)
基金项目(35722)
自然(30714)
自然科(30046)
自然科学(30038)
自然科学基金(29583)
(29421)
资助(29339)
教育(28532)
(26443)
编号(22615)
(22445)
中国(21699)
国家社会(21560)
重点(20887)
(20806)
教育部(19517)
成果(18692)
人文(18022)
(17761)
发展(17426)
期刊
(75895)
经济(75895)
研究(46239)
中国(24747)
(21557)
科学(20146)
学报(19553)
管理(18268)
(18013)
大学(15253)
经济研究(14569)
学学(14538)
财经(13327)
(12877)
金融(12877)
农业(12550)
(11782)
(11216)
问题(11094)
世界(10425)
国际(10102)
技术(9753)
业经(8997)
教育(8328)
(7798)
技术经济(7664)
统计(7548)
经济问题(6694)
资源(6427)
(6214)
共检索到203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耀  
中国地区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陈耀一、引言为矫正改革前30年重工业的畸型发展,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左右,各地区大力进行了以轻纺工业为发展重点的经济调整①。此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加快,并出现了1988年和1993年两个增长高峰。那么,这一时期的地区工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所有制结构变动与工业增长质量郭克莎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迅速变动。体制改革的推进使内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数量和比重不断增加,对外开放的扩大则使各种外商投资企业(包括港澳台投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在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克莎  
1994年工业增长与结构变动分析郭克莎一、1994年工业增长的基本情况1994年,在体制改革推进和宏观调控改善的条件下,工业经济总体运行状况较好。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产销关系趋向好转,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但资金紧张、产品积压和亏损严重依然是工业经济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华  吕铁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批高增长行业的推动。不同时期工业高增长行业分布不同。高增长行业具有"成群"增长的特征。近年来,高增长行业数量有较大增加,同时其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有所提高。我国带动经济增长的部门向装备工业、重化工业转型的趋势明显,高增长行业的带动力在提高。工业化国家的制造业增长速度并不一定慢于服务业,在很多时间段内,制造业呈现出比服务业快许多的增长速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建平,刘葆金  
文章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人口的城乡及区域结构等三个维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结构变动,以及这种变革与调整所带来的总量扩张、效率提高、运行机制改变。并且,就业总量的增加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始终贯穿在这一进程中。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武义青  聂辰席  
一、所有制结构的变动趋势 1986-1996年我国工业平均年增长17.66%,其中:国有工业增长7.59%,集体工业增长21.50%,个体工业增长43.88%,其他工业增长53.34%,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由于不同经济类型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1985年所有制结构为:国有:集体:个体:其他=64.86:32.08:1.85:1.21;到1996年调整为:国有:集体:个体:其他=28.48:39.39:15.48:16.65。如图2所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军  陈诗一  Gary H.Jefferson  
1978年以来,中国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中经历了强劲的增长和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估算了工业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发现1992年后,TFP增长超过了要素投入增长,但是TFP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在2001年后出现了下降。进一步对TFP增长分解后发现,由工业结构改革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显然对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工业生产率的提高乃至工业增长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即结构红利是显著存在的,而2001年后要素配置效率的下降也成为同期TFP增长贡献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中国要素市场的改革和工业行业的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变化的总体走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要素配置效率的显著差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罗若愚  张龙鹏  
本文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发现,西部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导致西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不协调以及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虽然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西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但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较弱,不能提供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同时有着较强产业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未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振华  孟卫华  
本文利用实证的方式就中部地区内各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华  
本文采用我国1978年至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应用处理平稳数据的方法———协整检验,检验了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考察时间序列变量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证明了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同发展关系,认为在我国产业结构的次序逐步发展为二、三、一的结构将最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献波  林雄斌  孙东琪  
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定量测算我国省域、城市群、城市等不同空间尺度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上,1978—2012年我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态势,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对东部省份经济总量变化的影响最大,中西部省份以第二产业变动为主,西部省份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更高。22000—2012年,无论是城市群尺度还是城市尺度,产业结构动态变化对经济增长呈现相似的空间差异,总体上经济总量变化主要是由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引起的,且第二产业稍高于第三产业。在地区差异上,第一产业引起的GDP总量变化,中部大于东、西部,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区域差异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