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1)
2023(12834)
2022(11110)
2021(10682)
2020(8902)
2019(20981)
2018(20644)
2017(40229)
2016(21693)
2015(24327)
2014(24192)
2013(24323)
2012(22568)
2011(20380)
2010(20129)
2009(18386)
2008(17866)
2007(15342)
2006(13333)
2005(11844)
作者
(62202)
(51739)
(51256)
(48976)
(33017)
(24725)
(23348)
(20357)
(19555)
(18367)
(17660)
(17524)
(16503)
(16275)
(15957)
(15955)
(15472)
(15097)
(14665)
(14543)
(12862)
(12720)
(12391)
(11635)
(11479)
(11466)
(11344)
(11120)
(10311)
(10241)
学科
(95487)
经济(95392)
管理(58219)
(57138)
(46229)
企业(46229)
方法(42964)
数学(37587)
数学方法(37242)
中国(25838)
(24761)
(20627)
业经(20434)
地方(20225)
(19627)
(18534)
贸易(18526)
(18029)
农业(16443)
(16395)
(14376)
技术(13998)
环境(13971)
理论(13286)
产业(13134)
(13069)
(13048)
金融(13046)
银行(13027)
(12502)
机构
大学(313274)
学院(309234)
(132852)
经济(130413)
管理(123947)
研究(109690)
理学(108144)
理学院(106914)
管理学(105310)
管理学院(104759)
中国(80802)
(67693)
科学(66765)
(56182)
(54857)
研究所(50512)
(48223)
中心(47988)
财经(46226)
业大(45240)
北京(43373)
(42229)
(41904)
经济学(41019)
(40858)
师范(40484)
(39787)
农业(37860)
经济学院(37104)
财经大学(34614)
基金
项目(216249)
科学(170647)
基金(158761)
研究(158580)
(138750)
国家(137693)
科学基金(117681)
社会(101182)
社会科(96017)
社会科学(95993)
基金项目(84486)
(81035)
自然(75642)
自然科(73882)
自然科学(73865)
自然科学基金(72571)
教育(71113)
(69304)
资助(65855)
编号(63058)
成果(51215)
(48931)
重点(48411)
(47217)
(44759)
课题(43129)
国家社会(42275)
教育部(41996)
创新(41849)
科研(41098)
期刊
(140685)
经济(140685)
研究(93887)
中国(53816)
学报(48221)
科学(46052)
管理(44614)
(43552)
(39471)
大学(36464)
学学(34263)
农业(30978)
教育(30829)
技术(25027)
(24127)
金融(24127)
经济研究(23608)
财经(22348)
业经(21727)
(19246)
问题(18947)
(16477)
图书(15758)
(15430)
技术经济(15405)
科技(15141)
理论(14752)
世界(14750)
现代(13922)
资源(13799)
共检索到444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灿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庞智强  李云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辉  陆道芬  
本文通过构建资源环境约束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整体较弱且内部差异明显;供给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及需求能力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政策调控力的作用尚不突出;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西部各省份产业结构转换的共同瓶颈,其他方面的影响在各省份不尽相同。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静  
本文以市场化程度作为主要制度因素,分析了制度在FDI影响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本文用1999~2009年全国30个省(市)的市场化指数作为门限变量,以第三产业占GDP之比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程度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门限效应。结果显示,外资进入程度对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市场化门限效应,市场化程度越高,外资进入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越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山西省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其在2000—2008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08年期间山西省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地市的提高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增长能力差异是导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发展水平差异加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崔永涛  
文章通过京津冀投入产出表构建三地产业结构复杂网络模型,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具有不同的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由此形成了不同的产业结构比较优势,具体表现在:北京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具有比较优势;天津在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化学工业、教育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河北则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重化工产业和批发和零售业等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霞  黄小艳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趋同两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运用1995—2014年中部六省和西部十一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带来的经济波动的效率损失进行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霞  黄小艳  
文章基于产业结构视角,从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趋同两方面探讨了财政分权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运用1995—2014年中部六省和西部十一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分权带来的经济波动的效率损失进行估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霞  单德朋  
利用结构变化值和结构调整速度对民族地区1978-2010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规律,但对第一产业倚重较大,对外生政策冲击敏感度高。未来产业与就业结构动态优化的关键在于,政府继续主导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反思并调整当前重工业化的第二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总体就业吸纳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等田  
产业结构和产业绩效相互影响。虽然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地区的绝对差距在拉大,但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快,因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距在缩小。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1996—1998、1998—2002、2002—2008、2008—2009年四个时段就业构成变化和产业结构演进以及劳动生产率水平和增长率差异,发现劳动力的结构变动度在加快;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产业内部,尤其是第二产业内部;劳动力在产业间流动的结构效应虽然不如产业内部增长效应大,但仍然是促进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结构红利"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东坤  尹忠明  
基于西部民族8省区2000—2015年数据,使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城镇减贫效应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提升将显著降低城镇贫困发生强度,且在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其减贫效应越大;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推进有助于降低城镇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但本地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将阻碍其效应发挥。从行业层面看,住宿和餐饮业的适度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同时将显著降低城镇贫困发生率;采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城镇减贫效应在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的地区较大;房地产业的城镇减贫效应则与本地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呈正比。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雪清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宋雪清本文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截面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产业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次产业划分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华  张茜  
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忽视了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导致我国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也使得相应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低层次性、非生态性等特点。当循环经济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使产业结构做出相应的优化及调整。主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问题,通过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指标体系构建,对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果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并提出未来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