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532)
- 2022(6266)
- 2021(6032)
- 2020(4987)
- 2019(11781)
- 2018(11295)
- 2017(21740)
- 2016(11659)
- 2015(13066)
- 2014(12778)
- 2013(13075)
- 2012(12825)
- 2011(11921)
- 2010(11906)
- 2009(11058)
- 2008(11040)
- 2007(9673)
- 2006(8634)
- 2005(7917)
- 学科
- 济(61548)
- 经济(61498)
- 业(28715)
- 管理(26631)
- 方法(24296)
- 数学(21427)
- 数学方法(21275)
- 企(21215)
- 企业(21215)
- 中国(18342)
- 农(16262)
- 地方(13541)
- 贸(13081)
- 贸易(13075)
- 易(12727)
- 业经(12569)
- 学(12059)
- 制(11081)
- 农业(10778)
- 财(10716)
- 产业(10249)
- 融(9078)
- 金融(9077)
- 银(8789)
- 银行(8764)
- 行(8570)
- 体(8479)
- 地方经济(8254)
- 环境(8091)
- 发(7890)
- 机构
- 大学(180854)
- 学院(177060)
- 济(87219)
- 经济(86054)
- 研究(73616)
- 管理(63580)
- 中国(55020)
- 理学(54829)
- 理学院(54073)
- 管理学(53262)
- 管理学院(52929)
- 科学(42612)
- 京(39926)
- 所(38063)
- 财(35514)
- 研究所(35017)
- 中心(30857)
- 农(30699)
- 经济学(29339)
- 财经(29044)
- 经(26645)
- 经济学院(26532)
- 院(26239)
- 北京(25913)
- 江(24795)
- 业大(24519)
- 范(24263)
- 农业(24195)
- 师范(24024)
- 科学院(23110)
- 基金
- 项目(119110)
- 科学(95174)
- 基金(90136)
- 研究(85973)
- 家(80297)
- 国家(79767)
- 科学基金(66657)
- 社会(58239)
- 社会科(55478)
- 社会科学(55465)
- 基金项目(47079)
- 省(42032)
- 自然(41018)
- 自然科(40072)
- 自然科学(40056)
- 自然科学基金(39438)
- 教育(37815)
- 划(37463)
- 资助(37126)
- 编号(31278)
- 部(28525)
- 发(28261)
- 重点(28164)
- 成果(26445)
- 国家社会(26161)
- 中国(26045)
- 创(24554)
- 教育部(24289)
- 创新(23241)
- 发展(23223)
共检索到269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跃
对产业集群演变与成因的深入分析需进一步引入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融合新结构经济学中地区比较优势产业演进与新经济地理学中有关理论,构建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驱动关系的理论框架。采用2005-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数据,从消费结构、要素禀赋、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的关系。研究显示:内生动力驱动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形态整体上呈集聚态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阈值区间的内生动力对产业结构形态变迁的作用存在差异;低水平区间内的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多样性,高水平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跃
对产业集群演变与成因的深入分析需进一步引入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融合新结构经济学中地区比较优势产业演进与新经济地理学中有关理论,构建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驱动关系的理论框架。采用2005-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数据,从消费结构、要素禀赋、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的关系。研究显示:内生动力驱动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形态整体上呈集聚态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阈值区间的内生动力对产业结构形态变迁的作用存在差异;低水平区间内的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多样性,高水平区间内则转变为促进集聚态势;对外贸易改善对集聚态势有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劳动力质量提升、资本深化驱动产业结构形态趋于多样性态势。资本深化与消费结构水平较低是制约我国现阶段地区产业结构形态高级化的"短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跃
对产业集群演变与成因的深入分析需进一步引入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理论,融合新结构经济学中地区比较优势产业演进与新经济地理学中有关理论,构建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驱动关系的理论框架。采用2005-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数据,从消费结构、要素禀赋、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四个方面实证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形态变迁与内生动力的关系。研究显示:内生动力驱动现阶段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形态整体上呈集聚态势;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阈值区间的内生动力对产业结构形态变迁的作用存在差异;低水平区间内的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多样性,高水平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
在内生动力驱动产业结构形态变迁的理论推演基础上,采用2005-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了当前我国消费结构、要素禀赋、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四方面的内生动力与产业结构形态变迁关系。研究表明:现阶段内生动力水平驱动各地区产业结构形态整体呈现集聚态势;不同阈值区间的内生动力对产业结构形态变迁影响存在差异;低水平区间内的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多样性,高水平区间内则转变为促进集聚态势;对外贸易改善表现出对集聚态势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当前劳动力质量提升、资本深化驱动产业结构形态趋于多样性态势。我国现阶段资本深化与消费结构水平较低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形态高级化的"短板"。
关键词:
产业结构形态 多样性 集聚 门槛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跃
在内生动力驱动产业结构形态变迁的理论推演基础上,采用2005-2014年中国279个地级市数据,实证分析了当前我国消费结构、要素禀赋、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四方面的内生动力与产业结构形态变迁关系。研究表明:现阶段内生动力水平驱动各地区产业结构形态整体呈现集聚态势;不同阈值区间的内生动力对产业结构形态变迁影响存在差异;低水平区间内的技术进步促进地区产业多样性,高水平区间内则转变为促进集聚态势;对外贸易改善表现出对集聚态势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当前劳动力质量提升、资本深化驱动产业结构形态趋于多样性态势。我国现阶段资本
关键词:
产业结构形态 多样性 集聚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解海 郭富 康宇虹
产业结构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特征,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方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合理化进程和高级化进程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东北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相比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更大的增长效应,但存在使经济面临更大波动风险的可能。因此,产业政策要做到内外关联和产业关联性的平衡,在经济增长和波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东北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解海 郭富 康宇虹
产业结构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特征,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方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合理化进程和高级化进程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东北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相比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更大的增长效应,但存在使经济面临更大波动风险的可能。因此,产业政策要做到内外关联和产业关联性的平衡,在经济增长和波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东北地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覃剑 张文霞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经济迅速崛起,"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粤家电"一度闻名遐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面对日益剧烈的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模式转型问题亦倍受关注。本文聚焦于当前珠三角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现实压力,运用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总结了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历程,试图提出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滕祥河 文传浩 张雅文 王钰莹
从产业结构变迁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川渝地区(重庆和四川)城镇化的驱动因子,并建立OLS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川渝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正向作用于城镇化,重庆产业结构的边际影响效应相对稳定,四川产业结构的边际影响效应逐渐增强;川渝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正向影响城镇化,其中第三产业的拉动效应低于第二产业;川渝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正相关,而金融业对城镇化的影响在作用方向和作用效果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
川渝地区 城镇化 产业结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国平 刘晓鹰
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因势利导作用,经济才能持续增长。文章借鉴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为个案,从禀赋结构、比较优势、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因,最后为西南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叶青 房艳刚
东北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清政府的移民实边,俄、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性开发,农业地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文章采用文献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依据区域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土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结构性要素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与阶段特征,分析认为人口增长、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城镇体系与交通区位等因素及其变化是东北地区农业地域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农业地域结构 形态演变 动因 东北地区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庞智强 李云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结构仍较落后。当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轻工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重工业、制造业内部"三低一高"产业居多等问题。西部地区应转变片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的观点,高度重视发展第二产业;要统一规划,加强区内的整体协调;要实现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并大力发展能源深加工行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贺灿飞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将按一定的内在规律演进.这一规律的发现当归功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之一的威廉·配第,他在1690年出版的《政治算术》中,首先看到了产业间收入差异,并认为由于比较利益的存在,会驱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入非农业部门,从而产业结构随劳动力的这种转移而转换;随后克拉克和费希尔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定理,西蒙·库兹涅茨根据各国的实际统计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根据前人的研究,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趋势是:①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②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对比重的变化趋势与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相对比重在工业化初期趋于上升,工业化任务完成后,则趋向稳定,到经济走入工业化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规模最大的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园园 曹洪忠
文章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角度考察1989—2018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进程,并构建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为基础变量的DCC-MGARCH模型和ARDL模型以及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区域差异性。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影响要远大于经济落后地区,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影响效果会更加显著。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向动态波动关系。但能源消耗(CO_2排放)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动性,且波动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产业结构高级化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动态波动关系,间接导致产业变迁的“虚高度化”,促使能源的高消耗与CO_2的高排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靖学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