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95)
- 2023(20114)
- 2022(16834)
- 2021(15343)
- 2020(12775)
- 2019(29134)
- 2018(28403)
- 2017(53474)
- 2016(29630)
- 2015(33073)
- 2014(33000)
- 2013(32820)
- 2012(30973)
- 2011(28206)
- 2010(28427)
- 2009(26354)
- 2008(26378)
- 2007(23596)
- 2006(20871)
- 2005(19219)
- 学科
- 济(130079)
- 经济(129941)
- 管理(79334)
- 业(78313)
- 企(60659)
- 企业(60659)
- 方法(53845)
- 数学(47183)
- 数学方法(46725)
- 中国(39245)
- 农(36943)
- 财(30819)
- 地方(30574)
- 学(28483)
- 业经(28404)
- 贸(26046)
- 贸易(26030)
- 易(25215)
- 农业(25099)
- 制(24336)
- 银(21756)
- 银行(21679)
- 融(21385)
- 金融(21382)
- 行(20852)
- 环境(19583)
- 技术(18539)
- 和(18331)
- 务(18294)
- 财务(18251)
- 机构
- 大学(435061)
- 学院(431944)
- 济(179985)
- 经济(176412)
- 研究(160296)
- 管理(156414)
- 理学(134353)
- 理学院(132586)
- 管理学(130182)
- 管理学院(129377)
- 中国(120426)
- 科学(100675)
- 京(94065)
- 农(85364)
- 所(84504)
- 财(82065)
- 研究所(76987)
- 中心(71404)
- 业大(68794)
- 农业(67477)
- 江(65755)
- 财经(65266)
- 北京(59565)
- 经(59465)
- 范(58999)
- 师范(58277)
- 院(57207)
- 经济学(56549)
- 州(52541)
- 经济学院(51127)
- 基金
- 项目(288926)
- 科学(226344)
- 基金(210640)
- 研究(203255)
- 家(188175)
- 国家(186632)
- 科学基金(156715)
- 社会(130718)
- 社会科(123937)
- 社会科学(123901)
- 省(111688)
- 基金项目(110742)
- 自然(102157)
- 自然科(99885)
- 自然科学(99849)
- 自然科学基金(98104)
- 划(95977)
- 教育(93156)
- 资助(86215)
- 编号(79171)
- 重点(66764)
- 发(65984)
- 成果(65507)
- 部(63990)
- 创(59474)
- 课题(56697)
- 科研(55863)
- 创新(55849)
- 国家社会(55360)
- 计划(54381)
- 期刊
- 济(200006)
- 经济(200006)
- 研究(129242)
- 中国(90097)
- 学报(79523)
- 农(78730)
- 科学(70539)
- 财(62089)
- 大学(58349)
- 管理(56973)
- 学学(55090)
- 农业(53270)
- 教育(46243)
- 融(42764)
- 金融(42764)
- 技术(34284)
- 经济研究(33268)
- 财经(32952)
- 业经(31934)
- 业(29634)
- 经(28407)
- 问题(27189)
- 贸(23776)
- 版(22745)
- 国际(21376)
- 世界(20976)
- 技术经济(20961)
- 科技(20320)
- 图书(20295)
- 业大(19971)
共检索到65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先问 冯南平 张爱萍
针对中国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展开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分析。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历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显著为正,且集中在0.4左右的高位,空间正相关明显。空间面板分析表明,空间自回归系数ρ显著为正,"四化"协调发展存在正向空间溢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等都对"四化"协调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金融贷款的负向影响明显,而财政支出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则不够明显。东、中、西部的情况各有异同。文章就此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首先要明确"四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构建"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几何平均数法与HR评价模型测算出了1998-2013年中国各省市区"四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四化"发展较快,"四化"关系逐年趋于协调。第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其他"三化"与地区间"四化"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已经严重阻碍了"四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农业科技、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工业化与农业税改革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显著且稳健的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从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与促进农村工业化为政策切入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化"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彩萍 汤茂林
以江苏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3-2012年10年的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各指标数据,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江苏省"四化"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利用经典回归分析模型对"四化"协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在不断地增长,整体趋势按照苏南、苏中、苏北呈现阶梯式地下降;工业化水平整体上较其他三化增长缓慢,苏北地区工业化指数变化最大,虽然在研究前期苏北地区的工业化程度较低,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城镇化水平总体上较其他"三化"起点较高,发展速度快,发展程度也较高,从三大区域的发展水平来看,这10年间增长速度均很快,在发展前期苏中的城镇化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航凯 刘程军 胡志学
基于浙江省69个县域2008年~2016年的数据,结合熵权法、协调度模型测算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四化协调度,并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对浙江省四化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发展增速最快但明显滞后;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扬,形成杭州湾区域增长极,中心城市规模扩张,协调类型结构稳步提升;预测模型显示未来四化协调度仍会上升。
关键词:
浙江省 时空演化 “四化”协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郭庆然 丁翠翠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该研究通过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研究表明:2002—2011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地区总体上依次递减;产业结构、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与劳动者素质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经济发展水平、农村金融支持对"三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很明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延爱
工业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是整个社会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工业大国迈向工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地区间的差距经过了先缩小再扩大又缩小的过程。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除了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外,地区物质资本的投入、国外直接投资、工业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放程度等都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桂霞 钟钰
我国正面临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严峻挑战,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战略全局角度,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我们更要正视目前"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要素资源和环境条件约束日趋严峻,工业化和城镇化推动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业资本和基础设施不足,以及促进"四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本文通过揭示我国"四化"互动关系,找准制约"四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挑战、问题及其关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促进我国"四化"均衡协调发展。
关键词:
四化 协调发展 内在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竟虎 胡艳兴
中国城市群是伴随国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必然产物。以中国23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对2011年各城市群的"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2011年"四化"协调发展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各城市群在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上相对于工农业发展水平更为滞后,城市群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兰白西和黔中城市群内部"四化"协调发展最不平衡;呼包鄂、晋中、长三角等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四化"协调较为均衡。城市群"四化"协调、同步发展应是未来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和"新常态"。
关键词:
“四化”协调发展 城市群 空间差异 中国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丽英 刘雨坤
经济发展必然会消耗大量资源,给自然与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本文使用2010—2020年四川省21个市州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经济、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GM(1,N)模型分析了四川省及市州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10—2020年间经济、资源、环境系统间为高水平耦合状态,经济发展是主要原因;(2)耦合度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多数地区耦合度水平平稳上升,个别地区波动较大;(3)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呈现出阶段性波动特征;(4)各市州耦合协调水平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5)协调水平主要呈现中高东低的态势,区域间协调联动机制尚未形成;(6)协调发展驱动力相对较弱,主要受制于产业结构、企业发展、资源配置及环境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慧宗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增大。基于产权制度的研究视角,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成为促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关系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然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制度无法脱离既有的现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考量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施加影响。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生态环境 产权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斌 赵新华
文章利用2006年全国31个省的数据,建立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快速聚类分析对中国区域城乡协调水平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中国各省份的城乡协调水平差异可知东部城乡协调整体水平最好、中部次之、西部城乡协调水平最低,并得出经济和社会协调性是影响城乡协调性的主要因素,同时城乡之间的生活状况和空间布局同样影响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义根 冯开文
推进"四化"协调发展,需要把握"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相关性以及动态演进情况。利用安徽省16地市2001—2014年"四化"的相关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几何平均法与HR模型测算了"四化"综合发展水平和协调发展度,进一步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的动态演进情况,最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四化"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安徽省地市的"四化"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皖江城市区域增长极;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增速较快但明显滞后;安徽省地市"四化"协调度有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正向集聚性,尤其是皖江城市内部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四化"协调度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但这种关系有限;"四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有区域差异,且呈扩大之势。研究认为,要利用皖江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大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和集群优势,提高区域内的经济、技术的溢出,发挥皖江城市带领头作用和辐射效应,实现"四化"协调联动发展;加强邻近区域的合作实现双赢,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张恒义
借鉴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索了浙江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之间协调发展状态的时空演变,并分别分析了四者在"四化"协调发展中的功能大小与方向。结果表明:(1)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浙东北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浙西南地区。"四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区域的地势地貌、工农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有关。(2)浙江省"四化"水平均逐渐提高,在研究前期四者发展缓慢,研究后期均发展迅速。"四化"之中的两两相对发展度没有固定的模式,与发展历程、经济社会基础、主导产业和城市功能等因素有关。(3)定量分析表明,浙江省"四化"协调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发挥的作用最大,城镇化作用次之,工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