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6)
2023(8618)
2022(7190)
2021(6981)
2020(5765)
2019(12961)
2018(12697)
2017(23007)
2016(12608)
2015(14477)
2014(14388)
2013(14406)
2012(13580)
2011(12794)
2010(12760)
2009(11873)
2008(11904)
2007(10379)
2006(9313)
2005(8558)
作者
(39286)
(33107)
(32903)
(31229)
(20818)
(15725)
(14892)
(12948)
(12498)
(11596)
(11509)
(11259)
(10736)
(10700)
(10682)
(10309)
(9799)
(9452)
(9434)
(9334)
(8377)
(8082)
(7969)
(7484)
(7405)
(7292)
(7287)
(6967)
(6718)
(6558)
学科
(59742)
经济(59686)
管理(32692)
(26280)
方法(24125)
数学(21467)
数学方法(21173)
(19555)
企业(19555)
中国(18648)
地方(15296)
(14424)
(14055)
(11676)
贸易(11666)
(11360)
环境(10692)
业经(10630)
(9888)
农业(9774)
(9719)
(9560)
地方经济(9287)
(8817)
银行(8795)
(8774)
金融(8771)
资源(8752)
(8644)
(8536)
机构
大学(192548)
学院(189405)
(81166)
经济(79644)
研究(76122)
管理(67082)
中国(58649)
理学(57065)
理学院(56229)
管理学(55028)
管理学院(54665)
科学(48513)
(43860)
(40074)
研究所(37139)
(34281)
中心(33011)
(32999)
北京(28473)
(27691)
(27528)
(27504)
财经(27491)
业大(27411)
师范(27405)
经济学(26431)
农业(26155)
(25155)
科学院(24605)
经济学院(23772)
基金
项目(130060)
科学(102678)
基金(95913)
研究(92267)
(86364)
国家(85779)
科学基金(71556)
社会(59448)
社会科(56485)
社会科学(56471)
基金项目(49820)
(47826)
自然(46080)
自然科(44863)
自然科学(44843)
自然科学基金(44020)
(42151)
教育(41324)
资助(40026)
编号(34973)
重点(30787)
(29665)
(29485)
成果(29167)
中国(26535)
国家社会(26234)
(25905)
课题(25465)
科研(24656)
教育部(24655)
期刊
(89022)
经济(89022)
研究(56208)
中国(41247)
学报(33805)
科学(31618)
(29171)
管理(25256)
大学(24456)
(24229)
学学(22742)
农业(20746)
教育(19348)
技术(16601)
(15548)
金融(15548)
经济研究(14985)
资源(14097)
财经(13741)
(12599)
(12061)
问题(11801)
(11694)
业经(11600)
图书(11396)
世界(11092)
国际(10594)
统计(9488)
技术经济(9311)
(9306)
共检索到2900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娄华君,毛任钊,夏军,冯艳芳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体在地表与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和储存方式不同,在水资源评价中所采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各异。中国第一轮水资源评价中,仅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一项,不同部门评价计算的结果年资源总量差达1000×108m3/a[1](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1/8左右),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正在组织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总调水量的一倍以上。作者认为在中国第一轮水资源评价中,地表水采用流域分区进行评价,地下水则采用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区方法进行评价,是引起中国水资源总量误差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自然界的四水转化关系十分复杂,分别采用地表水流域评价法或水文地质单元评价法,都无法避免水资源总量评价的误差问题。论文通过研究提出中国水资源三级评价分区方案,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采用一二级按流域分区与地表水系统取得一致,三级按地下水单元分区的方法,解决中国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的误差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水龙  
依据地下水资源与城市的组合特征,将海河流域平原区的城市划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类型。选择其中的典型城市石家庄市、唐山市、衡水市、沧州市、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对各个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压力过大,地下水资源系统状态紊乱,自然环境对地下水系统的响应日趋成灾,人为控制措施少而不力的特点。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盖美  耿雅冬  张鑫  
海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之一,由于长期不合理地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地下水漏斗扩大、水质恶化、海水入侵等。恢复海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海河流域地貌单元将海河流域划分为3种类型:山前倾斜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并确定了不同类型区地下水的生态水位。最后提出了恢复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水位的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凡能,王国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 :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 ;反过来 ,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 ,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雍会  张风丽  张晓莉  陈作成  
地下水资源是流域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干旱区生态环境的命脉。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悲剧"特征,存在地表水与地下水管理分割、统筹协调不足等问题。流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相对失控状态,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部分地区河道断流、湖泊水位下降,产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存在的问题,文章分别从完善流域与区域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完善源流与干流地下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地下水库与地表水统筹调度模式,建立流域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统筹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对策,以期促进塔里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中根  朱新军  李尉  罗燏辀  张明华  
近10年来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严重,急需加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管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耦合模拟研究是实现流域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支撑。本文探讨了当前3种不同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方式,基于现有数据条件和应用管理的需求,提出了将成熟的流域地表水SWAT与地下水MODFLOW模型进行松散耦合的技术框架,并构建了海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在流域地表空间上,根据流域特性和管理需求,划分了283个子流域和2100个水文响应单元(HRU);在平原区地下空间上,基于15个大的岩性分区剖分出若干个4 km×4 km网格。通过GIS平台,建立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计算单元的转换关系。并利用1995-2004年水文气象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取得较好模拟精度。该耦合模型不仅能够支撑流域现状管理,而且可用于气候变化与南水北调工程对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估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亚莉  张戈  邵景力  
地下水系统的划分是正确评价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基础,该文阐述了黄河流域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即以地下水的循环特征和水力联系为依据,一级地下水系统以黄河一级支流流域分水岭为边界,二级系统主要考虑含水介质的类型(孔隙、裂隙、溶隙)以及黄河支流流域的分布。根据划分原则,将研究区分为9个一级地下水系统,31个二级系统,并论述了各地下水系统的主要水文地质特征。此外,该研究还对黄河下游地区和鄂尔多斯闭流区的地下水系统边界进行了讨论,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表闭流区内,同样存在有相应的浅层地下水闭流区系统;黄河下游地上悬河段,则充分考虑了黄河作为分水岭对两岸地下水的补给,即以黄河对地下水的补给范围作为地下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栋元  赵成义  魏恒  彭冬梅  张争强  
地下水数值模拟是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分布过程机理的模拟,以流域水量均衡为基础,应用ArcView GIS与FEFLOW专业地下水模拟软件,根据研究区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抽水试验及地下水水位长期观测资料,建立了内陆河流域二维地下水运动模拟模型。采用Kringing、Aki-ma插值方法和Galerkin有限元三角形网格剖分技术,求解模型,模拟了台兰河流域地下水运动特征。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所建立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是正确的,选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和计算的源汇项基本合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比较吻合,符合台兰河流域地下水的实际情况,能够进行该区域地下水的动态预报,可为研究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张士锋  
利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在海河流域的当地水资源量按372×108m3计算、引黄水量为60×108m3的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保障是不安全的。但这种不安全属于气候干旱周期的不安全,如果气候转为类似1950~1970时期的湿润期,海河流域从水量来说就是安全的。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不安全更突出的是水质不安全,所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的首要选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封志明  刘登伟  
本文厘定了基于流域尺度的水资源负载指数概念,以《中国水资源分区》为基础,采用ARC/INFO软件,统计分析了一级、二级和三级流域分区的水资源负载指数,定量揭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程度与开发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全国水资源负载指数属于Ⅲ级水平,水资源利用程度中等,开发潜力较大;从一级流域分区、二级流域分区到三级流域分区,负载指数空间分布逐步细化,开发潜力低的地区范围从黄淮海地区逐渐向松辽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扩展;三级流域分区尺度,全国71.4%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大,居住着全国33.2%的人口,而45.9%以上的人口聚集在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潜力有限的15.4%的土地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金凤  郭全军  陈曦  周可法  
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域,覆盖全流域选取了77个样点进行实地采样及地下水水质化验分析,运用GIS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水质数据进行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揭示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Cl-离子、HCO-3离子和硫酸盐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硝酸盐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冲洪积扇绿洲地下水化学特征以NO-3-SO2-4-Ca-Mg型为主,矿化度通常1000mg/l,局部地区矿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相毅  贾仰文  王浩  牛存稳  
将全球气候模式与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耦合,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提供的多模式平均数据集基础上,利用WEP-L模拟了海河流域历史30年(1961—1990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降水、蒸发、径流等主要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30年:①从年际变化规律看,气温普遍升高,降雨量略有增加,蒸发量普遍加大,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有丰水年洪水规模更大、平水或枯水年干旱情况更严重的趋势;②从年内变化规律看,各月蒸发量普遍增加,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减少,非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增加,各月径流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金珠  李相虎  黄天明  W.M.Edmunds  
以地球化学和包气带氯质量平衡技术相结合,通过腾格里沙漠包气带沙芯记录和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历史及其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石羊河流域水化学在天然状态下具有水平分带性,上游地表水矿化度小于360mg l,下游达1000mg l;武威盆地洪积扇地下水主要为HCO3-SO4型水,至民勤终端湖演变为Cl-SO4型水,矿化度相应由500mg l增加为17g l左右。在腾格里沙漠的一个钻孔剖面记录了过去930年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氯质量平衡法计算的地区补给量平均仅为1 26mm,从剖面完整的记录可以将930aBP气候划分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建华  张金  丁贞玉  马金珠  
化学示踪剂是研究干旱区地下水化学演化和补给来源追踪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Cl-为示踪剂,通过其他离子与Cl-的相互关系对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Br-/Cl-、Na+/Cl-、S042-/Cl-、HCO3-/Cl-、Ca2+/Cl-、Mg2+/Cl-相互关系指示了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补给关系密切,水质较好,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为主,蒸发也起到一定作用,下游盆地地下水矿化度较高,不完全是现代降水的补给,石膏、方解石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地下水富镁。总体而言,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演化在多种地球化学作用下进行,在以蒸发为主导动力的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和阳离子交换过程促使地下水演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俊福  
在对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综合阐述了国内外GIS技术在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为模拟地下水动态特征和进行资源评价建立了基于GIS的具有地下水模拟功能的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四川攀枝花地区的地下水评价中。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调蓄能力差,开采潜力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