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9)
- 2023(14552)
- 2022(12016)
- 2021(10952)
- 2020(9098)
- 2019(20266)
- 2018(19156)
- 2017(36255)
- 2016(19162)
- 2015(21334)
- 2014(20572)
- 2013(20555)
- 2012(18973)
- 2011(17190)
- 2010(17195)
- 2009(15856)
- 2008(14889)
- 2007(12744)
- 2006(11336)
- 2005(10258)
- 学科
- 济(86263)
- 经济(86188)
- 业(49241)
- 管理(47845)
- 企(38148)
- 企业(38148)
- 方法(34826)
- 数学(31168)
- 数学方法(30908)
- 中国(29874)
- 融(27683)
- 金融(27682)
- 银(25096)
- 银行(25048)
- 行(24339)
- 农(22302)
- 地方(21292)
- 贸(19818)
- 贸易(19805)
- 财(19636)
- 易(19376)
- 业经(19139)
- 制(17742)
- 学(16648)
- 农业(15447)
- 产业(14359)
- 环境(13176)
- 技术(12529)
- 体(11958)
- 地方经济(11748)
- 机构
- 大学(273754)
- 学院(272724)
- 济(124135)
- 经济(122116)
- 研究(102890)
- 管理(100008)
- 理学(86875)
- 理学院(85830)
- 管理学(84466)
- 管理学院(83986)
- 中国(83795)
- 科学(62564)
- 京(57649)
- 财(52941)
- 所(52418)
- 农(51530)
- 研究所(48493)
- 中心(47409)
- 财经(43170)
- 业大(42471)
- 农业(40956)
- 经济学(40637)
- 经(39651)
- 江(37858)
- 经济学院(36990)
- 院(36970)
- 北京(36436)
- 范(34130)
- 师范(33664)
- 财经大学(32568)
- 基金
- 项目(191457)
- 科学(151578)
- 基金(142295)
- 研究(134031)
- 家(127815)
- 国家(126860)
- 科学基金(107006)
- 社会(89572)
- 社会科(85424)
- 社会科学(85404)
- 基金项目(75008)
- 省(72569)
- 自然(68552)
- 自然科(67048)
- 自然科学(67025)
- 自然科学基金(65863)
- 划(62531)
- 教育(59122)
- 资助(57294)
- 编号(49844)
- 重点(44716)
- 发(43951)
- 部(42393)
- 创(40912)
- 国家社会(39439)
- 成果(39085)
- 创新(38505)
- 科研(37142)
- 中国(36098)
- 计划(35972)
- 期刊
- 济(127109)
- 经济(127109)
- 研究(81299)
- 中国(51929)
- 学报(48230)
- 农(45742)
- 科学(44215)
- 融(38184)
- 金融(38184)
- 财(37190)
- 大学(35967)
- 管理(35461)
- 学学(34555)
- 农业(30953)
- 经济研究(23059)
- 财经(21473)
- 教育(21138)
- 技术(19571)
- 业经(19295)
- 经(18707)
- 业(17842)
- 贸(17711)
- 国际(17659)
- 问题(17414)
- 世界(14750)
- 科技(13222)
- 技术经济(12945)
- 资源(12847)
- 版(12774)
- 统计(12679)
共检索到405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丁晓强 张先锋
推动中国在全球尤其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有助于畅通国际经济外循环,为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必要的产业基础。本文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量化分析2000—2020年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程度与地位,并基于引力方程模型探究其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RCEP成员国的国际产业融合关系日趋活跃,但普遍缺乏传递性与互惠性;第二,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广度、深度和强度均显著提升,但从支撑与被支撑关系来看,RCEP对中国产业链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更强,而且中国更倾向于融入发达国家的产业链;第三,中国在RCEP国际产业融合网络中的控制力中心地位和影响力中心地位均显著提升,且内向引进融合地位明显高于外向支撑融合地位;第四,中国在RCEP区域的国际产业融合程度与地位受国家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共同语言、领土接壤、区域贸易协定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正向作用显著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向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谢豪 吴雪华 陈茜 唐晶 白云 毛进
[目的/意义]学术文献下载行为是科研人员文献检索行为的重要一环,对其预测的研究有助于深度理解科研人员检索行为,为学术资源检索平台优化检索结果、重构排序提供依据,从而提升检索系统的服务质量。[方法/过程]构建用户学术文献下载行为的多维特征体系,在机器学习算法基础上构造基于查询相关性和基于用户行为的子分类器,并采取加权策略构建学术文献下载行为预测混合模型。[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在两种分类器上均取得最佳性能;相较于仅基于查询相关性特征训练的模型,混合模型的准确率提高了2.3%,F1值提升了1.3%。在混合模型中,基于用户行为的子分类器拥有更高权重;"下载量""是否采用专业/高级检索"和"发表时间"特征的贡献度较大。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雅姝 张海涛 徐海玲 魏萍
探索网络舆情突发事件中网民意见观点变化,挖掘事件发展特点,可以促使舆情导控工作有的放矢,实现全面控制精准引导的目标,这对于新时期网络舆论管理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基于知识图谱方法,选取网络舆情突发事件评论数据构建舆情话题图谱,利用LDA方法对图谱中实体的话题属性进行划分,从Neo4j图数据库中提取话题图谱实体的话题、时间属性,以多维特征融合分析视角全方位追踪舆情话题的演化情况。所构建的舆情话题图谱可以有效识别话题讨论内容并对话题演化过程进行准确追踪,基于知识图谱方法构建的网络舆情话题图谱在动态追踪民意了解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展方向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发展过程根据评论数量规模可以分为潜伏期、爆发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话题讨论数量、热度及内容等多维特征遵循着其独特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
话题图谱 网络舆情 演化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邵文 张蕙杰 钱静斐
RCEP的签署与实施为中国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采用拓展引力模型分析RCEP区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空间凝聚力持续增强,连通性显著提高,贸易规模不断扩展,呈现“中心—边缘”结构;(2)RCEP成员国进口格局多样化趋势明显,出口稳步增长,农产品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地位出现分化态势,逐渐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单核结构;(3)经济制度质量提升和签订自贸协定有利于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农产品贸易。据此,提出中国应充分利用RCEP实施契机,发挥在区域内的核心影响力,推动高质量规则落地,形成区域高互补性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正委 米红
人口城镇化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之一,也是居民电力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以往的研究仅考虑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忽略了人口城镇化的异质性模式的影响,且对低层次空间单元的关注不够。文章集成浙江省2000年和2010年分县数据,将区域人口城镇化特征分解为水平、形态、结构和阶段,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对居民电力消费的驱动影响。结果发现:区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形态紧凑化、结构本地化、发展阶段高端化、平均家庭户规模缩小、劳动参与率降低对居民电力消费有着显著的驱动影响,而户均房间数减少则有抑制作用。未来新型城镇化应规范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统计标准,提倡紧凑型人口城镇化形态,协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加强电力配套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帅 吴珍玮 陆朝阳 张娜
以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熵值法、协调度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究了2013—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呈现逐年持续上升的增长趋势,但其整体水平依然相对较低,且在区域间存在日益扩大的差异性,具体体现为以高、低融合地区为外围的半包围空间分异格局。(2)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等级以勉强融合和初级融合为主,且表现出由东向西的“高—低”两梯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东部高融合转型、中西部失调脱离”的空间等级演变规律。(3)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以低低聚集为主的聚集效应。(4)驱动因素分析显示,内在核心机制(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数字产业发展)和外在保障机制(数字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环境、政府行为)均能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产生有益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姗 吴青青
文章基于人口融合、社会融合、经济融合、空间融合、生态融合五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指标体系,并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2010—2021年的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采用K均值聚类对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分析了中国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演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检验影响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城乡融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东强西弱的非平衡特征明显;城乡融合水平的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其中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各省份的城乡融合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地区的省份多位于双高集聚区,而西部地区的省份多位于双低集聚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密度是影响我国城乡融合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周洁
在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及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背景下,寻找保证经济增长的低碳减排途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SAR模型,并按八大经济区分别构建PECM模型,研究中国省域尺度下产业结构多维度特征及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全国视角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对碳排放呈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呈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3)八大经济区视角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总体上能够抑制碳排放,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则呈现明显的"倒U型"趋势特征,具有两面性,发达地区呈现抑制效应,欠发达地区则相反;当前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的区域多为发达地区。因此,由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依然属于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的固有阶段性特征,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在总体上能够拉动碳排放峰值前移,促使碳排放早日达峰。欠发达地区不应以增大三产份额为目标,盲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这将很有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是既能够适应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惯性,同时又能促进减排或排放降速的有效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周洁
在中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及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背景下,寻找保证经济增长的低碳减排途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利用中国2005—2017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SAR模型,并按八大经济区分别构建PECM模型,研究中国省域尺度下产业结构多维度特征及演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时滞性和空间溢出效应。(2)全国视角下,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对碳排放呈抑制作用,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呈促进作用,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总体上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3)八大经济区视角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总体上能够抑制碳排放,而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则呈现明显的"倒U型"趋势特征,具有两面性,发达地区呈现抑制效应,欠发达地区则相反;当前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的区域多为发达地区。因此,由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依然属于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的固有阶段性特征,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在总体上能够拉动碳排放峰值前移,促使碳排放早日达峰。欠发达地区不应以增大三产份额为目标,盲目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提升,这将很有可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是既能够适应中国多数省份当前发展惯性,同时又能促进减排或排放降速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昭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的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和其他特征4个维度,采用二值Logit模型,考察这些特征变量对于农村人口陷入贫困可能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这些特征变量对农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的人群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配偶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少数民族、未婚状态、家庭抚养负担过重、无宗教信仰、没有非农工作、周工作时间较短、使用电视或互联网频率较低(这里理解为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昭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的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和其他特征4个维度,采用二值Logit模型,考察这些特征变量对于农村人口陷入贫困可能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这些特征变量对农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的人群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配偶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少数民族、未婚状态、家庭抚养负担过重、无宗教信仰、没有非农工作、周工作时间较短、使用电视或互联网频率较低(这里理解为获取与农业生产和非农就业相关信息)。此外,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不同维度下特征变量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昭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从个体的基本特征、家庭特征、社会特征和其他特征4个维度,采用二值Logit模型,考察这些特征变量对于农村人口陷入贫困可能性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比较分析这些特征变量对农村贫困人口和非贫困人口不同收入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的人群陷入贫困的可能性较大: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配偶或父母)、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少数民族、未婚状态、家庭抚养负担过重、无宗教信仰、没有非农工作、周工作时间较短、使用电视或互联网频率较低(这里理解为获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秀莲
我国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以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为主,北部沿海地区等区域产业内贸易水平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东部沿海地区等则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对影响我国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的因素和程度的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区域人均收入水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因素显著影响大部分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但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市场规模的影响程度非常小;区域对外开放度、货物贸易密集度仅对部分区域内少部分省市有显著影响;区域要素禀赋显著影响各区域的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其中,资金、技术等要素的影响更大。值得关注的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市出现水平型产业内对外服务贸易的萌芽,且其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欢 孔庆峰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ADB数据库,分析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情况对RCEP成员国区域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产业融合显著促进区域价值链升级。(2)产业融合对价值链升级的效果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类型有关。工业机器人的大量应用是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价值链升级的重要中介。本文在使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后发现:技术创新在工业机器人促进区域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此外,行业上、下游的关联程度也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此进行扩展分析,以期全面反映RCEP成员国间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最后,对RCEP成员国间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价值链 产业融合 RCEP 产业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杨春
文章从融合动力、融合趋向、融合环境三个维度出发解析产业融合水平,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8-2017年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进行测度评价,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及其沿线省市的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呈现不断上升态势,但整体上仍然处于较低水平;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区域产业融合水平差距明显,大体上呈下游高于中游、中游高于上游的分布格局,但这种差距呈不断缩小的趋势;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政策支持和行业竞争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需求、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和行业竞争的影响效果较为明显,而政策支持则是影响长江经济带产业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短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