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4)
2023(11838)
2022(9913)
2021(9214)
2020(7424)
2019(16848)
2018(16467)
2017(30762)
2016(16716)
2015(19132)
2014(18910)
2013(18913)
2012(18519)
2011(17255)
2010(17235)
2009(16035)
2008(16002)
2007(14415)
2006(13193)
2005(12399)
作者
(51739)
(43185)
(43011)
(40797)
(27695)
(20929)
(19399)
(16831)
(16692)
(15430)
(14991)
(14649)
(14134)
(14095)
(13920)
(13423)
(13004)
(12525)
(12503)
(12455)
(11061)
(10850)
(10619)
(10013)
(9762)
(9687)
(9673)
(9619)
(8889)
(8755)
学科
(83421)
经济(83334)
管理(42600)
(39621)
(30897)
企业(30897)
方法(29812)
中国(27801)
数学(24415)
数学方法(24141)
地方(22959)
(21617)
业经(18725)
(16959)
(16647)
贸易(16631)
(16126)
(15426)
(14772)
农业(14552)
(13999)
金融(13998)
(13958)
银行(13922)
(13616)
地方经济(13393)
(13309)
(13162)
环境(13073)
理论(11594)
机构
大学(249737)
学院(247831)
(108135)
经济(106026)
研究(100169)
管理(85603)
中国(78003)
理学(71639)
理学院(70654)
管理学(69379)
管理学院(68933)
科学(61293)
(56935)
(53108)
(48415)
研究所(47995)
(46170)
中心(43787)
(39034)
财经(37400)
北京(37321)
(36272)
农业(36257)
业大(35764)
(35270)
师范(34836)
经济学(34315)
(34052)
科学院(31060)
(30988)
基金
项目(159012)
科学(124765)
基金(115289)
研究(114751)
(102892)
国家(102070)
科学基金(84819)
社会(74347)
社会科(70239)
社会科学(70224)
(60076)
基金项目(59211)
自然(53146)
(52324)
自然科(51879)
自然科学(51860)
教育(51336)
自然科学基金(50948)
资助(48478)
编号(44261)
(40577)
成果(37393)
重点(37104)
(35763)
课题(32960)
发展(32641)
(32166)
(32107)
国家社会(31729)
中国(31000)
期刊
(130414)
经济(130414)
研究(82161)
中国(60086)
(44000)
学报(43093)
科学(40029)
(35387)
管理(34893)
大学(32213)
农业(30571)
学学(30148)
教育(29776)
(27268)
金融(27268)
经济研究(21697)
技术(21067)
业经(19947)
财经(19493)
(17182)
(17008)
问题(16945)
(16001)
国际(14981)
世界(14894)
技术经济(12661)
资源(12244)
(11913)
图书(11824)
统计(11276)
共检索到404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宝英  黄茂兴  
中国是当今世界发展极其重要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不仅在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而且积极参与G20机制建设,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新一轮世界格局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中,结合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和全球定位,进一步提出中国在G20这个全球治理平台中的利益诉求,并积极找准中国在G20建设中的责任发力点,以开放合作、包容共享和创新发展的理念助力中国和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平等、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本文分析中国在G20建设中的利益攸关领域,找准中国在G20建设中的责任发力点,以积极应对新一轮"逆全球化浪潮"。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进东  
自G20升级为领导人峰会以来,中国在G20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参与者"到"核心参与者",再到"引领者和国际规则制定者"的变迁。中国在G20中的角色定位的变迁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变化。中国在G20未来的角色定位要与中国综合实力、责任付出相匹配,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中国要扮演好这个角色,应完善并弘扬中国特色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打造鲜明的"中国印象";促进全球治理的主体多元化;采取合作化的方式,渐进式地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兴强  陈博  
G20会议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通过参与这个会议,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具备了制度化的影响力。对外而言,G20会议是中国对现有的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施加影响、推动改革的平台。对内而言,中国国内的改革人士可以利用这个重要的工具达成他们的改革目标。在定位上,中国认为G20应该主要关注全球金融和经济事务,而安全和政治议题则应该留给联合国处理。目前在G20平台上,中国认为自己更应该扮演一个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查晓刚  
中国将于2015年底成为二十国集团(G20)主席国,并主办2016年G20峰会。这将是中国举办的最为重要的多边经济会议,对中国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施对外开放新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主办本次峰会应该实现的战略目标,以及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的行动空间。在此基础上,对2016年G20峰会的主题、议题选择提出构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瑾  
G20将替代G8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这预示着未来国际经济秩序将发生重大变化。G20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危机时代,G20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议题应是发展问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应全力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发展问题为核心,追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衡发展与绿色发展。G20是美国重振全球领导力的新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为防止G20成为发达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剥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果的舞台,中国应团结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与遏制中国的势力抗衡。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属于中国,中国的发展和繁荣更属于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燕鸿  
近年来,G20在推进全球发展合作、建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进2015后全球发展议程的作用逐渐凸显。随着G20的全球发展事务逐渐系统化、制度化,G20发展工作组(DWG)得以建立,并设置了发展议程"跨年度行动计划"。迄今G20-DWG对该计划中的每个支柱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进。但是国际社会对G20-DWG的身份性质、发展议程设置以及在现有全球发展议程中的定位和作用等方面均存在质疑,加之其"跨年度行动计划"的落实效果欠佳。因此,G20-DWG要成为建立全球伙伴关系、推进全球发展合作方面的重要平台还需要更多努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明  
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经济论坛,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于2016年9月4日在中国杭州召开。除了扮演好东道主的角色之外,中国对于G20的影响力还体现在更多方面。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G20也必然成为中国积极与外部世界之间扩大交往、深化沟通的高水平对接平台。G20四大议题与五大发展理念在G20杭州峰会召开的前一天,亦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约翰·柯顿  
选择中国作为2016年20国集团峰会的东道国和轮值主席是对中国不断增加的贡献的认可。同时,中国需要提出问责制、债务可持续性以及绿色增长等新倡议2016年20国集团峰会将在中国举行,这已引起世界的关注。20国集团放弃日本,选择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其原因在于中国拥有相对较强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中国稳定、强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凡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至2017年汉堡峰会期间,美、英、法三大国首脑先后更迭,国际时局随之风云变幻,2017年度峰会因此被称"史上最艰难一届峰会"。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单边主义政策、退出《巴黎协定》决定以及美欧钢铁税收争端等议题,使大国之间的分歧错综复杂甚至难以调和。未来如何推动一超多强国际格局有序演变?如何促进新型大国协调机制下G20成员良性互动?评述俄罗斯G8全球治理参与经验,解读相关大国矛盾根源及历史教训,透析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的G20利益诉求与动力机制,将为准确评估俄罗斯G2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黄悦  
2月26日至27日,中国上海以一场"经济大会"牢牢锁住世界的目光——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此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会议发表视频讲话,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共同主持会议。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的背景下,来自G20成员国、嘉宾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约700名代表共聚一堂,讨论当前全球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吉姆·奥尼尔  阿莱西奥·特尔齐  许平祥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20国集团(G20)迅速转变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危机初期阶段,G20论坛确实有效地遏制了危机;然而,随着危机的缓解,G20貌似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各国政府首脑和决策者不再重视国际一致行动的必要性,而是重新把精力聚集于其国内事宜,因为他们认为后者才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Jim O'Neill  Alessio Terzi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G20集团匆匆升级为"全球经济指导委员会"。在危机初期,G20集团是个有效遏制危机的组织。随着危机的减缓,G20集团既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动力。各国政要认为没有必要再全力一致行动,转而关注各自的国内要务,他们认为这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其实,有效的全球管理是长期的需要,并不仅限于危机期间。我们需要一种更具代表性、更有效的全球管理机制来预防危机,而不仅仅是对危机作出反应。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伟光   张嘉渭   刘彬  
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数字经济创新环境、数字化应用四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对2010—2020年G20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2010—2020年,G20国家数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19个国家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发达国家总体占优,发展中国家较为滞后;在具体维度上,G20国家在数字化应用上年均发展速度最快,整体水平差异较小;中、美两国分别在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创新环境方面有较大优势,欧洲发达国家则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先发优势。中国在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中应完善自身政策和制度,激励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强与G20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推动数字“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中国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