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30)
- 2023(4522)
- 2022(3597)
- 2021(3602)
- 2020(2970)
- 2019(7044)
- 2018(6610)
- 2017(12567)
- 2016(6577)
- 2015(7544)
- 2014(7254)
- 2013(7410)
- 2012(7073)
- 2011(6653)
- 2010(6460)
- 2009(6242)
- 2008(6187)
- 2007(5280)
- 2006(4766)
- 2005(4587)
- 学科
- 济(36043)
- 经济(36012)
- 业(18622)
- 管理(17704)
- 方法(16885)
- 数学(15963)
- 数学方法(15925)
- 企(14665)
- 企业(14665)
- 中国(12348)
- 贸(9280)
- 贸易(9273)
- 财(9218)
- 易(9168)
- 农(7219)
- 关系(6584)
- 制(6113)
- 融(5941)
- 金融(5940)
- 务(5880)
- 财务(5878)
- 财务管理(5873)
- 企业财务(5736)
- 银(5618)
- 银行(5618)
- 行(5493)
- 出(5438)
- 业经(5200)
- 环境(4802)
- 体(4677)
- 机构
- 大学(103301)
- 学院(98987)
- 济(56264)
- 经济(55711)
- 研究(40761)
- 管理(36883)
- 中国(32898)
- 理学(31780)
- 理学院(31450)
- 管理学(31207)
- 管理学院(31023)
- 财(24253)
- 京(22080)
- 所(20008)
- 科学(19876)
- 财经(19871)
- 经济学(19729)
- 经(18490)
- 研究所(18205)
- 经济学院(17807)
- 中心(16678)
- 财经大学(15152)
- 北京(14889)
- 院(14361)
- 科学院(12614)
- 江(12003)
- 贸(11974)
- 农(11947)
- 研究中心(11922)
- 商学(11555)
- 基金
- 项目(63486)
- 科学(51970)
- 基金(50930)
- 研究(47051)
- 家(44561)
- 国家(44279)
- 科学基金(37790)
- 社会(34134)
- 社会科(32640)
- 社会科学(32633)
- 基金项目(25769)
- 自然(22447)
- 自然科(21993)
- 自然科学(21987)
- 资助(21958)
- 自然科学基金(21663)
- 教育(21055)
- 省(19044)
- 划(18025)
- 中国(17542)
- 部(16939)
- 编号(16281)
- 国家社会(16124)
- 教育部(15118)
- 重点(14535)
- 成果(13739)
- 人文(13678)
- 发(13525)
- 社科(13078)
- 创(12885)
共检索到153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申晓方 杜群阳 温静 倪云蕾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迅速增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6年中国对非洲投资仅为5600万美元,2005年增至15亿美元,2011年则达到了150亿美元。对此,国际舆论褒贬参半。但评论者通常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基建、能源、矿业开采等领域的投资。不少人担心这类投资过多依赖双方政府高层达成的协议,缺乏市场竞争的透明度。有人甚至批评中国在通过这种对外投资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培强
针对国际上某些对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就业效应的质疑,本文分析了外资在东道国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质量效应,研究了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就业效应。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中资企业为非洲东道国创造了较多的普通就业岗位,并不存在大范围雇用中国籍劳工的现象,中国投资有利于缓解非洲各国大量低技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娟 刘钻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的东道国分布、海外企业的职能和类型,探讨了它们在非洲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倾向于投资中国已经密集投资的国家;中国民营企业更多地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不是农业和采矿业;民营企业因更多选择以子公司的企业类型进入非洲市场而承担更高风险。我们又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分析2002~2010年期间,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主要受到市场寻求动机,而不是资源寻求动机的驱动;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临近性有助于中国企业向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在非洲是风险偏好者。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董艳 张大永 蔡栋梁
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提出了两个命题:即中国在投资中是否对非洲国家(地区)存在偏好性;同时,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如何受到目标国经济、地缘、政治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证中采用极限边界分析法来确定稳健显著的投资决定因素。结论证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不存在偏好性,而主要取决于目标国经济、市场及能源储量。此外,本文还发现有些风险在中国对外投资行为中未受到足够重视。这将是中国跨国企业在未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极限边际分析法 非洲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吕少飒
中国开展对非洲农业投资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由于中非共同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以及非洲改善的农业投资环境,中国对非农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人均可作为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对非洲的重点农业领域如粮食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进行投资,而投资主体的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农场企业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以及农业科技合作经营三种。在对非农业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中国应注意解决投资企业面临的诸如缺乏明确的投资定位、发展目标与整体协调性,缺乏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机制,缺乏长远规划及抵御外界干扰的机制等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燕
21世纪以来,得益于较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各国经济改革进程,非洲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步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1989年至1998年,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2%,而1999年至2007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4.6%,相当于过去10年的两倍以上。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爱兰 黄梅波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和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关系迅速发展。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日益深化,资源丰富的非洲大陆成为了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在简要回顾了国际直接投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中国企业进入非洲大陆对当地经济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杰
近些年来,非洲逐步成为中国投资的热点。自2005年起中国对非投资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09年以来,非洲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下滑,但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增速较快。据统计,2009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为14.4亿美元,2012年则增至25.2亿美元,年均增长20.5%。存量则由93.3亿美元增至212.3亿美元,增长1.3倍。在投资总量扩大的同时,中国对非投资层次也不断提升。目前,有超过2000家的中国企业在非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业,合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泽 董海燕
基于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区位分布现状及特点,应用Moran’s I指数和LIsa地图法分析2005-2014年中国对非洲52国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及集聚效应,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非洲投资区位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大多数东道国存在弱空间集聚效应,而投资规模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逐次递减的趋势,区位选择是影响企业对非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对非洲东道国投资存在较低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企业投资区位选择受东道国购买能力和出口贸易影响较为明显,受东道国能源资源因素影响不明显。因此,借力"一带一路"规划建设改善非洲各国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提升中非境外投资园区产业集群能力,因地制宜优化投...
关键词:
投资非洲 空间计量 区位选择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郑燕霞
在当前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和非洲都面临着提升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地位的战略需求:一方面,中国对非洲地区的投资是实现我国比较优势日益弱化的成熟产业向非洲地区"梯度转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可以满足我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产业结构升级及企业到海外投资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对非洲地区直接投资规模的日益扩大弥补了非洲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中的资金短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对非洲地区建筑业与基础设施、制造业、农业、采矿业与新能源开发等行业的直接投资,不仅直接促进了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还有助于当地的技术进步,对提升中非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都能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对非直接投资 全球生产网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黄梅波 卢冬艳
非洲共有40%的人口生活在内陆国家, 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在同非洲的发展合作中就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截止到2011年,中国在非洲的884个全套(交钥匙)工程中有500个是关于基础设施的。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同非洲的发展合作的力度,逐渐成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一、非洲基础设施的现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丽霞 宋正卿
随着中国和非洲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日益频繁,土地问题逐渐成为双方合作的一大制约因素。非洲的土地买卖和租赁制度十分复杂,在土地买卖许可、土地买卖方式、土地租赁方式、土地租赁期限等众多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而中国企业在投资非洲农业之前往往未能充分了解当地的土地制度政策,最终导致在对非洲投资的过程中遇到种种障碍。本文通过梳理目前非洲土地买卖制度和租赁制度的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土地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非洲 土地买卖 土地租赁 中国企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晨 葛顺奇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非洲债务可持续性的广泛关注。在中非经贸关系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部分研究错误地认为中国海外贷款是非洲陷入“债务陷阱”的外部因素。本文通过全面分析现有数据和资料,力图勾勒出中国对非洲贷款的完整图景,并讨论中国对非洲债务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发现:贷款规模方面,近年来中国对非洲贷款增长较快,中国成为非洲的重要债权人之一;债务比例方面,中国贷款规模仍低于商业债权人和多边债权机构,且集中于少数国家,对大多数债务困境国家的影响较小;对债务国的影响方面,中国贷款有效缓解非洲国家的融资困境,为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债务处置方面,债务重组是中国贷款机构的主要债务救济措施,债务减免仅限于援助性贷款,并未发现大规模债务减免或资产扣押案例。与此同时,中国在债务可持续性框架、贷款优惠政策、信息透明度等方面仍与国际多边贷款机构存在差异。随着更多中国贷款进入偿还期,推进中国贷款机构的协调与标准一致性、加强与国际多边机构的合作、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于应对国际社会关切、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非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建东 龚国祥 罗志萍
本文阐述了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国际贸易及中非双边粮食贸易情况,通过分析非洲国家农业开发优惠政策、中非农业合作政策、对非投资风险及防范等,提出中国农业"走出去",在非洲进行粮食投资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非洲 农业 粮食 投资合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经 赵晔 张利敏
基于2003-2014年中国对非洲36个国家投资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了中国对非洲整体投资动机;其次,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中非投资划分为市场寻求型投资和资源寻求型投资;再次,基于全样本数据的投资风险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整体上对政治风险的态度是模糊的,表现出偏好与规避并存的现象。基于分样本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寻求型投资对政治风险的偏好相对于整体投资更弱,且表现出弱经济风险规避特征;资源寻求型投资表现出经济风险偏好、政治风险偏好和文化风险规避的特征;对非洲的整体投资和市场寻求型投资均具有显著的投资集聚效应;整体投资、市场寻求型投资和资源寻求型投资均表现出"贸易牵引效应"。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